•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殲-20能力升級,新材料新設計實現“隱身”新技能

    出品:科普中國

    制作:鐵流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在2011年首飛的6年之后,9月27日,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中國的隱形戰斗機殲-20已經正式列裝部隊,成為F-22、F-35之后第三款列裝部隊的第四代戰機。在11月11日空軍建軍節上,J20更是與J16組成列隊慶賀節日。

    殲-20有可能改變亞太地區空中格局,美國對于殲-20也是格外關心,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殲-20是一款隱身戰機。那么,它到底憑借哪些秘技實現隱身的呢?

    通過外形設計優化提升隱身性能

    戰機隱形并不是指人類肉眼無法看見戰機,而是指通過減弱作戰飛機的雷達反射信號強度,使對方雷達無法發現戰機,或者即便能夠發現戰機來襲,也只能在非常近的距離發現隱身飛機,根本來不及對來襲的隱身戰機做出反應。

    電磁波反射存在一個現象,只有照射方向正好和戰機表面垂直時,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才最大,而從其他方向照射時,雷達反射截面就會小很多。

    為了降低雷達反射截面,隱身戰機往往采用特殊的外形設計。美國隱身戰機的先驅F-117A就采用多個平面和直線組成的怪異外形。因為這樣的外形,有利于實現隱身。

    (F117A戰機棱角分明)

    從外形設計上看,殲-20采用了很多有利于隱身的設計。

    殲-20采用了翼身融合體設計,使機身和機翼平滑過渡,在機翼和機身之間極大幅度降低了出現角反射效應的可能性,有效解決了第三代戰機的機翼和機身、平尾和垂尾之間發生的角反射效應。這樣一來,就能降低被雷達發現的可能性。

    殲-20的主要機體部件相互平行。比如機翼、鴨翼的前緣在水平投影面上相互平行,左右相對的垂直尾翼和腹鰭相互平行等等。這種設計可以將雷達反射波集中到幾個窄波束以內,使飛機在其他方向上的反射截面積盡可能最小。

    殲-20在進氣道上的設計也有助于提升隱身能力。殲-20采用了在“梟龍”戰機和殲-10B戰機上成功應用的DSI進氣道設計。DSI進氣道的一個特點是在進氣道前方的機身上有一個鼓包狀突起,通過這個突起對進入進氣道的空氣進行預壓縮。這樣一來,既取消了傳統超音速進氣道上的復雜結構,降低結構重量,還有助于降低正前方的雷達反射截面。

    (殲-20進氣道前方有一個鼓包狀突起)

    殲-20的內置彈倉設計也有利于提升隱身性。第四代戰機不同于第三代戰機的一點就是武器內置。之所以采用這種設計,原因在于將導彈內置于彈倉之后,可以避免因武器外掛帶來的雷達反射效應。此外,殲-20的彈倉艙門、起落架艙門和減速傘艙門均為鋸齒形邊緣,這種設計也有助于提升隱身效果。

    (彈倉艙門呈鋸齒狀)

    使用特殊材料提升隱身性能

    不僅是外形設計,使用復合材料和吸波材料同樣有助于提升殲-20戰機的隱身性能。

    根據公開資料,F22、B2等隱身戰機都涂有一層隱身涂料,這種隱身涂料可以有效吸收敵方雷達發射的電磁波,使敵方雷達能夠探測到的信號強度大幅衰減,進而提升戰機的隱身性。

    由于使用吸波涂層具有方便靈活、吸收性能好等優點,而被應用在幾乎所有的隱身戰機上,美國B2隱身轟炸機、F-22戰機、F-35戰機,中國殲-20戰機和FC-31戰機都使用了隱身涂層。

    由于金屬能較好的反射電磁波,而復合材料則具有低可探測性的特點。這就使復合材料非常適合隱身戰機使用。

    采用復合材料之后,還能有效降低飛機重量,提升飛機的飛行性能。

    像F-22的復合材料使用量就占到23%左右,F-35使用了約36%的復合材料。這些都得益于近年來中國在碳纖維技術上的突破,殲-20也開始大量應用航空復合材料。

    殲-20在隱身性能上超越T-50 比肩F-22

    根據國外媒體發布的消息,殲-20的雷達反射面積大致與美國F-22處于同一個水平。

    Michael J Pelosi博士和 Carlo Kopp博士還使用計算機模型對中國殲-20和俄羅斯T-50的原型機進行雷達反射截面積模擬。

    該模擬結果顯示,殲-20的原型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明顯小于T-50,在隱身戰斗機的研發上,中國已經超過俄羅斯這個昔日的老大哥了。

    (上圖為殲-20 下圖為T-50)

    必須指出的是,目前,殲-20在一些方面還有一定的改進余地。

    在超聲速巡航方面,如果換裝了更先進的渦扇15,就能大幅提升這方面的性能。

    在隱身性方面,殲-20正面的隱身處理得非常好,但在局部還有一定改進的余地,比如機尾部分,F-35戰機的發動機上就安裝了雷達屏障,避免雷達波直接照射在發動機渦輪上,F-22也對尾噴口進行了修形。相比之下,殲-20的尾噴口近乎裸露的。

    誠然,現階段,中國依舊施行積極防御的策略,在戰機正面擁有良好的隱身性能對殲-20來說基本就足夠了。

    不過,從精益求精的角度考慮,如果將來的殲-20改進型號在換裝渦扇15發動機之后,對機尾部分重新設計,就能夠有效提升殲-20戰機的側后隱身水平,使殲-20的隱身性能更上一層樓。

    (F22的尾噴口)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7-11-27 00:00
    • 閱讀 ( 68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