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青樓,很多人一聽不就是妓院嘛,一提這種地方,感覺很齷齪,同時也很興奮,其實既不齷齪,也不庸俗,更不下流。這絕對是一種非凡脫俗的文化,甚至高雅到可以用四個字的成語來形容:陽春白雪。
全唐詩就有里有小一半是和青樓女子有關的詩,有像薛濤這類青樓從業女子寫的,也有文人才子描寫青樓雅致的。像風流浪漫的詩仙李白就不用多說了,就連一直以憂國憂民為己任、苦大仇深的杜甫老先生也有:
雨來沾席上,風急打船頭。
越女紅裙濕,燕姬翠黛愁。
纜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歸路翻蕭颯,陂塘五月秋。
這種描寫攜妓納涼、晚間還偶遇小雨的風雅之作,原來少陵野老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啊!還有白居易,自少年就混跡風月,他的《琵琶行》就更不必說了,里面的女主人公就是教坊官妓。像這樣才子風流,與青樓女子互相唱和的作品不計其數,這些青樓女子真的為唐詩宋詞增添了不少明艷清雅的色彩。
那么到底什么是青樓?最早又起源于什么時候呢?這個還真是咱們中國人發明的,中國除了我們熟知的四大發明之外,還發明了三樣兒非常有趣的東西,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科舉、鏢局、再有就是青樓了。
“管子治齊,置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資,以充國用,此即花粉錢之始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是管仲最先發明的妓院,找了這么一地兒,弄七百婦女在里面工作,來收取錢資補貼國用。有什么好處呢?
第一,增加財政收入;
第二,促進社會安定;
第三;吸引外來游客。
今天我們看來這項措施可能妨礙精神文明建設,但在當時的確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

青樓二字何解呢?是古代一種很精致的房子,外面用清漆漆好,似江南宅院,白墻黑瓦,外觀典雅,古書里寫大戶人家:南開朱門,北望青樓。青樓原來指書香門第、富貴豪門,其主人胸懷丘壑,有身份地位。后來就指豪華奢侈、聲色犬馬的消費場所了,高等的風月場所。
青樓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一等青樓叫做清吟小班,就是賣藝不賣身。那講究可太大了,都是幾進的四合院或者是小洋樓,精裝修,堪比豪門富戶、權貴雅士。
二等的就稍遜色一點,沒有那么奢侈的精裝,不過檔次也是相當的高,叫做茶室。
三等的稱之為下處,比起茶室又簡陋一點。
四等的就差點兒了,面向工薪,稱之為土娼或小下處。
還有一種是暗娼,又叫“暗門子”,就是對外不說是干這個的,偷偷的為這個行業做貢獻,像會所性質,大多是熟人推薦來的。當然,后幾等也可以直接稱之為妓院,因為青樓女子是賣藝不賣身的。

這里面也有特殊的管理人員和伙計,女負責人叫做“老鴇”,上有天鵝下有地鵯。地鵯指的就是鴇鳥,比大雁大一些,長得也和別的鳥不一樣,別的鳥一般都是四爪,鴇鳥只有三爪。飛的不太靈,跑的可比誰都快,挺奇葩的。而且傳說此鳥其性最淫,眾鳥求之即就,為萬鳥之妻,烏鴉孔雀都能跟人家交朋友。
還有,妓院的伙計叫“大茶壺”,為什么呢?有人說伙計拿一茶壺給人續水,所以就叫大茶壺,還真不準確,那廚子怎么不叫大菜刀呢?是因為在煙花柳巷,一間一間的房間,姑娘跟客人在一塊兒坐著,倆人兒喝水聊天,這伙計不能跟茶館兒似的撩簾兒就進來,容易挨揍,因為你不知屋里干嘛呢,是吧。那么說里邊兒水喝完了怎么辦呢,就把這壺端起來,拿壺蓋兒敲茶壺,外邊兒伙計聽見就進來續水,有的直接拿一大個兒的茶壺隔著窗戶就往里續水,也是門兒手藝,所以管伙計叫大茶壺。

真正意義的青樓,一位女子是獨占一座樓的,其他的都是使喚人,就伺候這一位姑娘,姑娘本身也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一般的大家閨秀都比不了。所以要想求見一面更是難上青天,絕不是說有錢就行,程序環節非常復雜。
頭一個環節叫騎樓賽詩,文人雅士們一個個寫完詩,由同樣識文斷字的丫鬟摘著好的抄下來,送上去給姑娘看,人家看得上的文采才能留下來進入下一關。
第二道程序就是打茶圍,文人雅士們往那一坐,先品茶,得說上個子丑卯酉來,怎么也拽兩句《茶經》出來,各展才華,賣弄學問,得侃侃而談,同時出手也得大方,一盤瓜子賞多少銀子、過來給捶腿的賞多少兩銀子、揉肩的賞多少銀子,就是變相的燒錢,展現財力,每開始一個茶圍,有個名詞我們沿用至今,這叫“開盤”;同樣還有很多出自青樓妓館的詞語,比如“跳槽”、“調頭”等等,實在讓人有些意想不到。
所以說想進趟青樓,沒文化不行,沒財力也不行,沒情調還不行,絕不是一般想象中的那么簡單。也正是因為對自身素質要求如此之高,所以那些暴發戶、土財主、窮秀才是對青樓極盡詆毀、丑化,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嘛。

再有就是真正和人家姑娘見了面了,也是得彬彬有禮,得講究儒雅,吟詩答對,什么“水底月為天上月,眼前人是意中人”、“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是前生注定莫錯過姻緣”等等,這樣兩個人聊著聊著就算有點意思了,才能一起吃個飯、聊聊人生什么的,所以說這都是士大夫階層消遣心性的地方,真的是陽春白雪,高雅到了一定程度。
不過這種青樓女子也并不是就像包裝的這樣光鮮,背后也是各種心酸。唐朝四大女詩人之一的青樓女子魚玄機不也有“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這樣天下聞名的感慨嗎?她們畢竟還是弱勢群體,像我們熟知的悲情女子玉堂春,幾經輾轉磨難和心上人王三公子相聚一起,《蘇三起解》余音繞耳……還有命運多舛,枉費一片真心,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動錯了真情,落得個香消玉殞,魂歸水晶……命運好一點的就像梁紅玉,能夠得遇韓世忠這樣的當世英雄,擂鼓戰金山,琴瑟和諧,傳為一段風流佳話,這就是著實的幸運了。

所以說,青樓女子絕不是普通意義上“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嘗”的妓女,而大多是生不逢時的奇女子、薄命紅顏。而青樓名聲的污化也是因為封建統治晚期,世風日下,文人士大夫階層自身素質下降、道德滑坡所導致的。
皓月當空夜如晝,自嘆青樓,斜椅欄桿緊皺眉頭,一陣淚兒悲秋;花開花謝年年有,人過青春幾時風流?好可嘆日月穿梭白了頭,一醉解千愁……
悲秋傷情,斯人堪憐,題詩一首,盡在不言:
離恨晚涼天,琵琶半遮面;
珠翠掩淚眼,夜半冷衾寒。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嘉成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