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這樣一個觀念:一個皇帝不驕奢淫逸,勤儉有加,那就是個好皇帝,他的皇帝生涯就成功了一半。為什么清朝的第一摳門皇帝道光帝卻沒能挽救清朝逐漸衰微的局勢?

皇帝作為古代社會最有錢的人,要論奢侈那當屬皇家了。當然也有不少懂得節儉的皇帝,但是要說節儉得特別過分,堪稱摳門的的皇帝是誰呢?這個皇帝就是道光,可是他已經這么摳門了為啥花銷還是驚人得很呢?
道光帝強調節儉治國。首先他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于不能節儉的官員,加以處分。
道光皇帝從來不穿新衣服,而且舊衣服都是打補丁的,他只有一件衣服沒有補丁,那就是龍袍,道光不僅自己穿舊衣服,還規定后宮嬪妃也要穿舊衣服。
如果上朝時道光看到大臣穿新衣服就會不高興,若看到誰穿舊衣服,就會比較欣慰。于是大臣們順著道光的意思,都把新衣服磨破、弄舊了再穿,甚至京城出現一個怪現象,舊衣服價格比新衣服還貴!

道光說過:“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就是說老百姓多還沒富裕,我怎么能享受富裕呢?所以道光一繼位就下令裁去后宮嬪妃們的脂粉費用,每年省下上百萬銀子。
其次,道光帝不像乾隆那樣喜歡到處去玩,而是在宮里仔細盤算各項花費的用度,計算出最低的花費,然后交給內務府,讓他們按這個標準去辦。
道光帝曾明確規定:皇帝生日的萬壽節、皇后生日的千秋節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慶賀禮儀筵宴都停止舉行。有一次,又逢皇后生日,他決定為皇后祝壽,所設的皇家御宴是一人一碗打鹵面。
有一次,道光跟一位大臣聊天,說到這位大臣一家吃飯,竟然一餐吃掉四個雞蛋,道光皇帝頓時大驚,怎么吃那么多錢?因為當時皇宮內一個雞蛋要五兩銀子,道光基本都舍不得吃雞蛋的,大臣見皇帝吃驚的樣子,只好說是自己家里養的母雞下蛋,不費什么錢,否則又要被皇帝罵了。

皇宮內雞蛋之所以那么貴,主要是內務府在搗鬼,他們負責宮外物品采購,往往會把東西價格翻了十多倍,有一次道光皇帝穿的一條褲子破了個洞,他讓內務府拿出去縫補一下,結果花了三千兩銀子,簡直匪夷所思啊。
道光皇帝的節儉并不是裝出來,他是真的以身作則,比如晚上吃晚餐,道光跟皇后用餐基本都是吃燒餅加一壺熱茶,有時候直接喝熱開水更省錢,而且夫妻兩吃完后就上床睡覺了,連燈也不用點,又能省下一筆燈油錢,道光皇帝這日子過得,實在是苦了皇后啊。
道光皇帝雖然節省,但當時清朝各地官員依舊貪污成風,朝中大元有的過一次生日,都要花掉八萬兩白銀,而道光皇帝雖然得了個勤勞節儉的美名,但清朝在他的治理下,也是江河日下,還被英國用鴉片轟開了國門,最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最后,道光皇帝倡導節儉治國,節儉治軍。道光初年,數萬清軍萬里遠行,征戰數年,終于平定了新疆張格爾叛亂。道光皇帝龍顏大悅,宴請平叛有功的將士,卻只是端上幾盤小菜。確實讓人心寒,想必獎賞也獎賞不到哪里去。
至于后來,在探討新疆設防方案時,根據《清史稿》記載,最后決定于“各省綠營兵額內裁百分之二,歲省三十余萬,以為回疆兵餉”。總之,在討論諸如海防、邊務、黃河治理等問題時,只要有大臣一提到撥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悅之色。
看著這里,你應該知道為什么道光皇帝雖然節儉,卻阻擋不在日薄西山的趨勢,因為他連不該節儉的地方都節儉了,怪不得在中英戰爭中清軍節節敗退。

盡管道光皇帝為大清王朝節省了一些經費,卻無助于經濟危機的解決,財政狀況也未見徹底好轉,反而每況愈下。以致有的大臣發出了這樣的質問:為什么乾隆朝揮金如土而國庫充盈,如今日日節儉卻民生罕裕,“豈愈奢則愈豐,愈儉則愈吝耶”?
作為一國之君,不去大刀闊斧地開源興利,而在一餐一衣上錙銖必較,甚至節儉治國,裁撤軍費,減少兵員,這樣怎么可能節儉出一個大清盛世呢?正如近人蔡東藩評價道光帝:“徒齊其末,未揣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余,治國不足。”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