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顏色和毒性并沒有什么直接聯系。
植物器官,尤其是成熟果實的顏色,主要是果皮中存在的色素物質呈現的。在果實尚未成熟時,果皮內存在葉綠體,因此顯示綠色。隨著果實的成熟過程,葉綠素的合成逐漸停止,原來存在的葉綠素逐漸分解,從而暴露原本存在的一些色素,如胡蘿卜素、葉黃素等。同時,還合成一些額外的色素,如花青素、甜菜紅素及番茄紅素等。這些色素共同作用,使得果實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顏色。這些色素類物質,本身并無毒性,它們中的很多都被用來作為食品做色劑來使用。
而植物的毒性,則來自于植物本身合成的次生代謝產物。這些產物包括苷類、苯丙素類、生物堿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很多帶有一定的毒性,其作用是作為植物的防御手段,保護其免受昆蟲、食植動物的取食。和色素類物質相反,這些物質大多不具有鮮明的顏色。
一般來說,防御性次生代謝產物,大多集中在根、莖、葉等器官和組織中。因為這類組織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而果實顯露的鮮艷的顏色,多是吸引動物來取食,以便將傳播種子。相對而言,依靠動物傳播的植物果實,顏色更鮮艷,但對于動物的毒性相較植物其他組織來說更低。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代謝產物對于一種動物來說沒有毒性,但對于另一種動物來說,可能就具有毒性,這個是和動物自身的代謝機能相關的。因此說“毒性”,必須要指明是相對哪種動物(包括人類)顯現毒性。
額外說一句,盡管對于植物,以及真菌類來說,鮮明的顏色和毒性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在野外,還是盡量避免取食自己不認識的植物或真菌,以免發生中毒事故。而根據顏色是否鮮艷來判斷毒性,這種方法更不可取。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