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個術語,適用于任何一種非詩歌的話語。這個術語通常,但并不總是指書面語,而不是口語。作為日常交流的形式,散文一詞可以適用于任何東西,從一封商業信函到一本600頁的小說散文是指任何一種非詩歌的話語。通過考察散...
散文是一個術語,適用于任何一種非詩歌的話語。這個術語通常,但并不總是指書面語,而不是口語。作為日常交流的形式,散文一詞可以適用于任何東西,從一封商業信函到一本600頁的小說散文是指任何一種非詩歌的話語。通過考察散文與詩歌的區別,可以更容易地定義散文:兩者之間的區別散文在結構上最為明顯。散文不像大多數詩歌那樣有節奏的結構,也不使用與詩歌相關的特定斷行符。它不要求在行尾使用押韻詞,也不采用詩歌通常所說的簡潔和經濟的用詞方式書面商務交流只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然而,散文確實運用了詩歌的一些元素。這些元素包括隱喻的使用,兩個不同物體的比較,頭韻——在詞的開頭使用相似的聲音。散文也可以使用意象,這是一個使用特定細節幫助在頭腦中創造具體視覺世界的術語眼睛。意象就像是用文字畫的畫希羅多德的《歷史》是第一部現存的非詩性作品的范例。從拉丁語中的“直言不諱”的意思來看,散文是文學中的主要形式小說、短篇小說、戲劇和民間故事的公認寫作模式。這種形式也被用于互聯網和日常商務交流中。非詩性語言很可能成為書面交流的主要形式,因為詩歌的結構要求很高,也很費時,詩歌對韻律和韻律有嚴格的限制,另外,詞匯的多余使用和對詞匯的關注使詩歌不太可能成為日常交流的選擇在語言史上,散文是詩歌中較年輕的兄弟。語言學專家稱,散文是詩歌發展之后發展起來的一種正式的交流手段。他們認為,詩歌的使用最初是作為一種記憶口頭故事的方式而發展起來的。顯然,人的大腦更容易記住有節奏的單詞非詩歌語言作為一種正式的交流手段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六世紀的愛奧尼亞,它被用來記錄歷史和神話故事。希羅多德的歷史,被認為是在公元前490年到425年之間寫成的,是第一個完整的非詩性語言作品的例子散文是文學的主要形式
-
發表于 2020-08-28 23:52
- 閱讀 ( 962 )
- 分類:社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