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紐爾·康德說,當考慮一個行為的道德時,結果并不重要。元倫理道德哲學家考慮人們如何判斷是非,道德是相對的還是普遍的,道德概念的起源地。與實踐倫理學不同,實踐倫理學尋求建立基于倫理學理論的行為規范,元倫理學尋求定義道德哲學詞匯的術語。例如,為了告訴某人他或她必須做某事,因為它是"好的,"理解"好"是什么意思,它的概念起源于何處,以及一個行為如何在邏輯上決定為"好"是至關重要的。元倫理學領域有許多不同的理論,從古代一直延伸到現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經常被引為元倫理學的鼻祖,由于兩人都對道德哲學的本質進行了廣泛的考察。
柏拉圖考察了道德哲學的本質。實踐道德哲學涉及在倫理基礎上判斷行為的規則的確定。當一些道德理論規定了一個特定的道德規范時,其他道德理論家選擇了建立一個框架,一個人可以用它來回答任何特定情況下提出的道德和倫理問題例如,后果論的道德哲學主張,一個行為的道德是由其結果決定的,而不管行為本身。如果一個行為的結果可以被認為是"好的",那么它就可以證明手段的正當性。伊曼紐爾·康德最著名的研究就是道義論,主張恰恰相反,認為行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不管結果如何。應用倫理學關注的是規范道德哲學在具體情況下的應用。在這一領域,學者和思想家試圖用實踐倫理學的框架來推理道德決定。例如,如果一個人在拷問恐怖嫌疑人的問題上的立場可以通過運用道德哲學原則來確定,如果一個人認為酷刑本身是錯誤的,但卻采取了通過酷刑獲得的信息可能拯救生命的后果主義論點,他或她可能會站在允許酷刑的一邊。用道義論的觀點,如果一個人認為酷刑本質上是錯誤的,那么不管后果如何,都是錯誤的,應該加以回避。法律、司法制度,亞里士多德被認為是元倫理學之父,對道德哲學的本質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