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艇,又稱飛艇,是一種帶有操縱機構的、由發動機驅動的浮力飛行器。飛艇不同于氣象氣球,因為氣球沒有操縱系統或動力,是無人駕駛的。飛艇也因其特殊的長身體而與飛機區別開來。飛艇上裝有提供升力的輕氣體,如氦氣。與飛機不...
飛艇,又稱飛艇,是一種帶有操縱機構的、由發動機驅動的浮力飛行器。飛艇不同于氣象氣球,因為氣球沒有操縱系統或動力,是無人駕駛的。飛艇也因其特殊的長身體而與飛機區別開來。飛艇上裝有提供升力的輕氣體,如氦氣。與飛機不同,飛艇也沒有翅膀,只有尾翼。

早期飛艇的例子,包括幾艘飛艇。大多數見過飛艇或非剛性飛艇的消費者都知道飛艇的形狀,漂浮在天空中。大多數飛船都有一個長的,大致呈圓柱形的身體,在中間會發胖。在飛船的前部有一個系泊系統,這樣飛船就可以停靠在那里。在前面的飛船下面是一個輕型甲板,船員們駐扎在那里。沿著飛船的身體分布著推進馬達和后轉向組件,有一個方向舵和一個水平穩定器,起到使飛船保持直立的作用。

費迪南德·馮·齊柏林伯爵是剛性駕駛器設計的先驅。輕于空氣的飛行器的基本概念從17世紀末就已經出現了,當一種比它所取代的空氣輕的飛行器的設計首次被設計出來時,飛艇的前身是熱氣球,于1783年首次飛行。在19世紀50年代,亨利·吉法德駕駛著飛艇的第一個原型。在19世紀末,其他版本的飛艇開始出現,汽油機的發明使其更加實用。在20世紀初,飛艇開始橫掃世界,由包括德國、美國和英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制造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可靠的客機(如福特Trimotor)的發展使乘客駕駛的飛船在很大程度上被淘汰了。飛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作用,大多數大國使用軟飛艇進行觀察,而德國則使用半剛性飛艇在倫敦和英國投放炸彈英國其他地區。在20世紀30年代,飛艇繼續流行,盡管一再發生事故,而且人們意識到固定翼飛機是更好的運輸選擇。最終,軍用飛艇的生產停止了,而為平民制造的數量仍然有限。也許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飛艇Hindenburg是1937年在新澤西州的Lakehurst爆炸的Hindenburg。Hindenburg是由德國的Zeppelin公司制造的,該公司多年來一直主導著飛艇市場。Hindenburg是一艘巨大的飛船,最初是用氦填充的,氦是一種不可燃氣體自20世紀20年代起就被用于美國的飛艇上。然而,由于德國人無法獲得氦氣,船上充滿了氫氣。當仍在湖邊停靠時,興登堡號的尾部著火,導致飛船失去升力。當船員和乘客試圖逃離時,它開始向地面傾斜。令人驚訝的是,62船上97名乘客中有97人成功逃離了興登堡號,興登堡號可能是因為使用易燃溶液來涂抹或密封飛船外部而爆炸的。興登堡號的爆炸使用飛艇代替豪華遠洋班輪的計劃停止了,到二十世紀末,這種工藝主要用于新奇的目的

飛艇,就像運動項目中經常看到的非剛性飛船一樣,使用氦,一種比空氣輕的氣體,保持在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