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素前照燈是對傳統汽車白熾燈的改進,1962年首次引入歐洲,1978年引入美國。早期的鹵素前照燈必須包裹在汽車上的石英燈泡夾具中,由于燈絲的鹵素氣體環境創造了一個可以熔化傳統玻璃的溫度。在20世紀80年代,鹵素技術提高到...
鹵素前照燈是對傳統汽車白熾燈的改進,1962年首次引入歐洲,1978年引入美國。早期的鹵素前照燈必須包裹在汽車上的石英燈泡夾具中,由于燈絲的鹵素氣體環境創造了一個可以熔化傳統玻璃的溫度。在20世紀80年代,鹵素技術提高到可以安裝在透明塑料前照燈固定裝置中的獨立燈泡的水平,并且更加經濟實惠,更容易更換。這導致了各種形狀的大量涌現鹵素前照燈的設計是汽車制造商定制外觀,使其車型與眾不同。

鹵素技術的進步導致了各種不同形狀的前照燈。鹵素前照燈的基本設計與前代車型沒有太大區別,而白熾燈前照燈使用由惰性氣體包圍的鎢絲,例如氮、氬和氪的混合物,鹵素前照燈使用相同的鎢絲,但在標準混合氣體中加入了少量的鹵素氣體。這就是鹵素前照燈與以前版本的前照燈相比的優勢所在鹵素與鎢絲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鹵化物,鹵化物將鎢的氧化化合物沉積到燈絲上,并防止鎢顆粒粘附在燈泡表面。這一過程可防止燈泡在老化時變暗,還可使燈泡以相同的量產生更多的光為了使鹵素前照燈工作,它們必須在高溫下燃燒,通常在482華氏度(250攝氏度)左右這種溫度,以及燈泡內較高氣壓的必要條件,使得鹵素前照燈被設計成更小的燈泡單元,安裝在傳統前照燈外殼的中心。因此,外殼透鏡和反光鏡可以不加壓,并且由不必承受高氣壓的塑料制成白熾燈制造的溫度或壓力。這些鹵素前照燈的設計規范在20世紀80年代在汽車制造業生根發芽,使得燈泡燃燒更明亮,續航時間約為傳統白熾燈的兩倍。這些特點在兩個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的利用歐洲和美國。歐洲法律利用鹵素前照燈的能力,使其燃燒得更亮,耗電量與標準前照燈相同,從而將光輸出水平提高到225000坎德拉,這是一種亮度測量。相比之下,美國汽車制造商,選擇了利用鹵素前照燈的節電功能,將其坎德拉輸出限制在150000坎德拉的額定值,這比通常產生75000坎德拉光的標準白熾前照燈耗電更少。歐洲城市的汽車通常有比美國更亮的燈,在夜間到達更遠的道路因此,美國汽車的燃油效率略有提高,因為它們需要產生更少的電力來驅動鹵素大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