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很多大城市一遇暴雨就積水?

    大城市里突然下場暴雨,路面短時間內有積水其實正常。需要檢討的是,降雨導致積水頻繁成災甚至造成人員傷亡。比如2012年夏天的北京,立交橋下積水超2米,車主在鬧市的大馬路上溺亡。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目前降雨導致國內城市積水嚴重的直接原因是:中國城市的排水系統建設與維護,未能跟上近些年中國城市開發的步伐。

    首先要清楚城市為什么得重視下水道建設。在農村,雨水降下來會直接滲入土壤。而城市里,鋼筋水泥大馬路,絕大多數雨水留在了地表。城里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留給綠地公園水域的面積越來越少。排水管網系統,也就是俗稱的下水道,面臨越來越大的排水壓力。

    下水道一直有個國家建設標準。1949年以后,這個標準一直給定模糊的范圍。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排水專家周玉文曾經告訴我說,最早的排水設計規范規定,一般地區可以選擇從0.25年一遇到2年一遇暴雨的管網標準。之后幾十年中國升級過幾個版本。包括從0.33年一遇到2年一遇,從0.5年一遇到3年一遇。到現在,根據最新的國家標準,一般地區的管網是從1年一遇到3年一遇。

    雖然標準有給定范圍,但國內城市建設長期重地上、輕地下,絕大多數城市選擇了管網建設的下限,也就是0.5年一遇、1年一遇來設計。也有一些特殊地區除外。比如,國家級黨政軍行政辦公區作為“特別重要地區”,要求能對付的暴雨標準是10年一遇。另外,市級黨政軍行政辦公區、重點功能區、不耐水浸泡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事辦公區、重要基礎設施等作為“重要地區”,選定5年一遇的標準。

    相比之下,發達國家一般要求雨水管網設計在5年一遇暴雨標準以上,且管網標準通常是按照匯水面積、地面透水能力、地下空間狀況綜合確定。整個排水防澇體系的規劃、建設基本上比較完善。在城市排水系統的管理水平上,發達國家也要拉出國內一截。

    建設標準、施工理念、管理技術等各種問題累積在一塊,就形成了國內脆弱的排水系統。國內很多大城市一遇暴雨就長時間積水,也就不難理解。

    當然,避免暴雨導致積水成災,不是說單純把排水管網標準升高就行。有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城市排水系統做得很好,碰上極端的大暴雨天氣,還是會遭殃。畢竟工程設計要考慮成本,總得有個限度。5年一遇標準的排水管網,碰上10年一遇的暴雨,短時間里還是會出現積水。

    這時候,城市的軟件水平就變得很重要。

    香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根據香港渠務署官網的信息,1980年代以前,香港因為臺風暴雨發生洪澇,造成數十人死亡的事件屢見不鮮。后來,香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結果過去20年間,香港的暴雨總計僅造成2人死亡。

    因地制宜治理積水點是香港政府一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建立完善的預警制度。

    在香港渠務署的網站上,人人都可以看到香港近年來積水點情況的變化,香港政府防洪工程的建設狀況。這些信息全部有據可查,且讀者查看一目了然。從翔實的文字解釋,圖片說明,到直觀的數據表格、視頻,一應俱全。遭遇特大暴雨時,人們知道哪些地方會出現積水,積水點附近的居民也會提前做好準備。

    這就是軟件水平的體現。短期內硬件無法解決的問題,利用軟件將損失降至最低。香港每年都會迎來臺風暴雨的汛期,但香港從負責預警訊息的天文臺,到決定上班、復工情況的香港勞工處,再到政府的交通、消防等各方面,各方面都有明確而詳細的應對方案。不用領導拍腦袋,不用部門敲圖章,有合理的制度,不管臺風多厲害,積水多嚴重,由此帶來的危害都能降至最低。


    • 發表于 2013-10-24 00:00
    • 閱讀 ( 128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