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民國女性從什么時候起不用再束胸?

    束胸曾經很時尚

    用緊身內衣束壓乳房的風氣至遲在明代就開始了。

    文獻記載,明代的女性穿用一種用寬布條或者繡花綢布做成的抹胸,布條上抵腋下,下至肚臍,穿的時候直接纏裹在乳房上,再用一根絹帶緊緊纏繞在乳房上。絹帶要在裹胸布帶外、乳房凸起的地方纏緊,使纏裹更加牢固、乳房更加扁平。

    從形態上看,稱其為“裹胸”更合適。捆束胸部的著衣方式不僅僅在內衣上使用。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中,女子身穿襦衣、半袖、高腰長裙。和唐代女裝不同,畫中女子在襦衣里面還穿著圓領的襯衣,把胸部遮得嚴嚴實實,只露出脖子以上的部分,而衣裙最外層的束帶是直接捆壓在乳房上的。

    明代還有一種內衣樣式不用絹帶,而是在寬布帶上密密匝匝的釘上紐扣,穿著時前扣或者在腋下側扣。沒有掛脖的附帶,僅憑寬布條橫裹在身上,必然是要緊緊扣住才可能穿得穩當,緊身的同時胸部也就壓平了。

    清末,以瘦弱為美的女性身體審美觀發展到了巔峰,纖細、小巧、柔弱、扁平的女性身體形態進一步受到文人階層的追捧。改琦的《紅樓夢圖詠》創作時間大致在1816年之后,畫中女子柔弱、秀雅,集中了清代文人對紅樓金釵的諸多身體想象。

    如林黛玉,發際線高,額頭開闊,五官小巧而集中;身穿高領、窄身、闊袖的長衫,寬帶束腰,衣紋從肩縫位置開始垂直向下一直延伸到膝蓋的位置,軀干部分絲毫顯不出胸、腰、臀部的起伏。總體上看,林美人頭大身小,五官集中,活脫脫一個尚未發育的少女摸樣。

    身體形態的巨變往往反映著社會結構的重大改變。民國前期,以自然的腳、自然的乳房為美的新的身體審美觀在社會中緩慢而堅定地推進,將女性的乳房曲線展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民國初的束胸

    民國初年,束胸風氣不減。從民初《解放畫報》上介紹內衣的文章來看,當時女性普遍穿著的內衣有八寸多長,上面綴有十幾個扣子;肩帶寬不超過四寸。

    1927年《北洋畫報》上刊載綰香閣主的文章,對民國女性新式內衣“束胸馬甲”作了詳解,指出其形制與背心類似,只是胸前的紐扣非常密,“能緊束胸部”。清末民初時,這種“束乳馬甲”還只在上流階層中流行,到20年代時便已經在都市時髦女性中普及了。


    此后,內衣的紐扣從胸前漸漸轉移到側面,肩帶也逐漸變窄變細,已經大大改變了傳統的背心樣式。不過,此時內衣的主要目的也是壓平乳房,在裁剪上缺乏承托乳房的功能考慮,布料也沒有根據女性胸部的結構進行立體切割和拼接縫紉,和明清時期的內衣相比,只是在形式上略有變化,功能仍然延續前代。審美風氣同樣如此。

    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都市時髦女性仍然以平胸為時髦,不加整飾的乳房被視作是粗鄙、丑陋、未開化的象征。

    在年畫、插畫、漫畫等各種繪畫形態中,畫家往往給“蠻婦”畫上一對肥碩的乳房以顯示她的粗俗,文雅賢淑的女子則胸部平平。

    受過教育的時髦女子即便明知束胸妨害健康,也常常為了不被譏笑為“村下婆”而重新開始束起胸來。

    長期穿著束胸內衣的結果,就如徐悲鴻早期作品《凝香圖》所繪的時裝美人一樣,含胸駝背,孱弱病態。這類“紙片”美女的時尚潮流一直風靡到20世紀30年代初的“天乳”運動影響深入之后才有所緩解。

    束胸服飾流行的另一個表現是女著男裝的時尚風氣。“落蓬頭大健,服男裝,御淺色緞袍,乘三灣包車”,穿男人的衣服,像男人一樣的做派。

    上流社會名媛唐英,曾在《良友》上公開自己仿照西洋最新式修剪的男式發型。除了發型,還有直接穿著男士服裝的,西裝、襯衣、領帶皮鞋一應俱全,此種打扮,必須配以束平的胸部。

    政府要求“禁止束胸”

    束胸風氣到20世紀30年代前后開始松動。1927年7月7日,中山大學副校長、廣東省民政廳代理廳長的朱家驊向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提交了《禁止婦女束胸的提案》。

    提案中說,身心健康的女性是培養新國民的前提,事關國家民族復興大業。束胸“于心肺之舒展,胃部之消化,均有妨害。輕則阻礙身體之發育,重則釀成肺病之纏綿,促其壽短”。他提議省政府布告通行,限3個月內,廣東全省女性一律禁止束胸。

    這一提議很快被官方接受,形成政令,從省市機關、各級女校開始,在全省推行“天乳”運動。其聲勢之大,震動全國,上海、廣西南寧、湖南等省市紛紛響應,也開始在女校中查禁束胸的行為。

    正是在“天乳”運動的強勁勢頭下,女性自然的身體形態特征逐漸得到社會的正視和肯定。

    健康觀帶動了審美觀的變化。 “天乳”運動推行后,日常生活中的摩登女子開始以高乳肥股為妝飾的基本原則,在當年夏天,天津的女裝“胸部已略加放松,不若前此之緊縛”,更有北京的時髦女性“不論冬夏,家居與外出,玉峰常高聳,頗有西婦之風”。

    女學生在政令推動下率先解除了束胸,進而又成為其他時髦女性、甚至傳統女性拋棄束胸的驅動者,影響面日益增大。

    商業廣告緊跟潮流,在月份牌、期刊廣告中大量啟用不束胸的女性形象。報刊雜志漫畫、插畫、速寫,往往借報道“天乳”運動社會反響的名頭描繪女性胸部曲線。

    在官方和民眾的共同推動下,這場以救國興邦為目的的女性身體解放運動逐漸演變成了全社會的視覺狂潮。

    “天乳”運動下的女裝風潮

    乳房的解放,對女性日常服飾的影響還表現在內衣外穿的著裝方式上。比如,改良旗袍。

    民國初期流行的上下連通式旗袍為直線外形,腋部、腰部均缺乏向內的縮減,寬松肥大,將女性的身體輪廓統統遮蓋。此后又一度流行窄身旗袍,其裁剪方法與傳統旗袍并無二致,只不過將胸、腰部寬度一并的減小,且胸部更窄。

    這種風格的女裝直到1926年左右仍舊占據中式女裝的主流地位,穿著的效果如前文所述。

    至今流行的改良旗袍從結構上根本改變了傳統旗袍,采用收省技術,在胸部和腰部刻意經營,從而打破了傳統旗袍掩蓋曲線的格局,使女性身體即便被嚴實的遮蓋起來也能曲線畢露。人們眼中的女性身體再不復從前。

    (作者:曾越)

    • 發表于 2015-10-27 00:00
    • 閱讀 ( 77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