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人工智能的未來是怎樣的?

    備受矚目的圍棋“人機大戰”將于3月9日上演。在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與谷歌“AlphaGo”人工智能正式對決之前,各類言論熱鬧非凡,豪言、警言、優劣分析悉數登場。

    未來人工智能將何去何從?下面跟小編一起探討下“終會與我們朝夕相處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類為了追求科學發展的圣杯——制造出能夠跟人自己一樣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付出了無數的努力。實際上這也是人類古已有之的夢想:造人原本是上帝的工作,人類在這里取代了上帝造出了人工智能,這是僭越。這或許可以聯系到巴別塔的故事,各地的人們集合起來要造巴別塔直通天堂,上帝同樣認為這是僭越,于是“變亂了他們的語言”,巴別塔垮掉了。但是也有根本上無視這種禁忌的傳說:周穆王西狩昆侖山,遇到工匠偃師,可造出和真人無異的假人,可以跳舞唱歌,還可以向寵姬拋媚眼。可以看出,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樣的努力。

    上世紀60年代第一次計算機技術爆發的時候,科學家們都很樂觀的估計,人工智能是能夠在未來三五年內,最多不超過十年就能實現的技術。

    然而他們錯了,錯的很離譜。后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大家都認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領域,困難到有很多科學家放棄了這個領域。后來人工智能學界將人工智能分為兩種: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強人工智能就是我們經常在科幻電影動畫小說里所想象出的那種人工智能。按照定義,強人工智能就是能夠執行“通用任務”(Generalized Mission)的人工智能:它能夠進行通常意義上的學習、推理、認知,解決并非特定領域的問題。

    按照普羅大眾的想象,它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對于強人工智能的判定,最著名的莫過于以計算機科學奠基人圖靈為名的“圖靈測試”。圖靈測試的問題很簡單:讓一個人面對兩個對象對話,其中一個對象是人工智能,一個對象是人類;如果這個人不能成功的分辨出誰是機器,那么就說明這個人工智能通過了“圖靈測試”。

    而弱人工智能對于人工智能的定義就寬泛多了。基本上能夠幫我們解決某些特定領域問題的,都可以算作是弱人工智能。于是說,我們用的搜索引擎是人工智能;我們的手機攝像頭的人臉識別功能也是人工智能;網購“猜你喜歡”也是人工智能;輸入法的自動選詞功能也是人工智能。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強人工智能的研究者發現他們要解決的通用的認知和推理過程是無法跨越的障礙——畢竟人類對于人腦在認知學習和推理的過程都沒有認識,怎么可能能夠把這些過程在計算機上復現出來?

    于是很多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轉向了更加實用的,工程化的弱人工智能研究。他們在這些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工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甚至最簡單的線性回歸理論在足夠大的數據量和計算量支撐下,都可以獲得非常出色的結果——比方說識別人臉,或者識別字跡。于是這些弱人工智能也迅速的應用到了我們的網絡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買東西,出門,網上訂餐,我們都用到這些人工智能。

    但是實際的人工智能是這樣的。隨著計算力和理論的增長,就算是弱人工智能,我們也越來越分不出它們和真人的區別了。蘋果的Siri或微軟的Cortana,都變得越來越“真實”。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機器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強人工智能離我們還不知道有多遠。但這里同樣隱含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的某個程序哪一天真的通過了圖靈測試,我們會承認它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嗎?

    這里就可以再講到一個關于人工智能的哲學命題:“中文房間”。

    哲學家約翰·希爾勒在1980年就提出了一個思考實驗,叫做“中文房間”。假設是這樣的:假如說有一個對中文一竅不通,只懂英文的人坐在一個密封的房間里。他手頭有一本英語的手冊,上面有如何處理中文字符以及回復的完全的指示。外面的人通過一個窗口向屋子里的人遞紙條,上面寫著中文書寫的問題,然后這個人依據手冊將對應的中文字符組合成回答傳回給外面的人。那么,對于外面的人來說,這個屋子是會說中文的;但是里面的這個人卻不會中文!

    我們不妨把程序比作那個人類,而那個屋子,就是計算機。它能夠按照某些已經給定的規則接受問題并且輸出答案,但是它真的能夠“理解”嗎?很可能,就算人工智能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它有心智嗎?這恐怕是目前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

    在現在這個世界,計算機的運算能力按照摩爾定律成指數級增長。很快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就會逼近人腦的運算能力——到那時,真正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從計算機的結構中自動浮現出來——我們作為一種智能生物,在幾百萬年前的某個時刻,也可能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

    那時,奇點終將來臨。

    人工智能可能很快會進化為一種我們再也不能理解的東西,我們不但親手制造出了人,也造出了神們自己。在那之后會發生什么,就不再是我們能夠預料的了。

    奇點何時會到來,我們無法預測。

    樂觀的估計,2035年我們就會目睹強人工智能的誕生,悲觀的估計則是2080年——也就是說,我們很可能在有生之年目睹奇點的降臨。

    然而,在那之前,弱人工智能早就會充斥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會有人工智能的“幫助”。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被數據化,收集到各家公司的數據庫里,然后通過人工智能分析。這代表著你的生活會更方便了:人工智能在你想到,甚至是沒有想到的時候就會把你需要的各種服務送到你的面前。

    然而,這也是自由意志的末日:我們在訓練了人工智能的同時,也被人工智能訓練了——我們的一舉一動,生活愛好都將被人工智能塑造,我們還以為自己有自由意志,但是卻是數據的囚徒。聽起來很熟悉,不是嗎?

    但是它肯定會是這樣的。無論我們能否活著看到奇點的到來,人工智能終會與我們朝夕相處。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用到了人工智能。或許,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出現會讓我們承認我們并非宇宙中最智能的生物,接受自己只是一個平庸靈長動物的事實,并且好好的過完這一生。


    (出品:科普中國;制作:北極星創客團隊  鄧思淵;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轉載請注明“來源:科普中國”。)

    • 發表于 2015-11-26 00:00
    • 閱讀 ( 104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