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想學心理學?看動畫片就行了

    一夜之間,好像已經沒有東西能阻止朋友圈瘋狂膜拜《瘋狂動物城》了。昨天看到《為什么說「瘋狂動物城」讓中國動畫絕望》這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話:

    “一個資深的制片姐姐說:嗯,感覺五郎同學(文章作者)正在家嚎啕大哭,感覺就是那種絕望感,覺得自己一輩子都參加不了這樣的作品,從技術到世界觀……”

    這句話放在我身上同樣十分受用,但不只是《瘋狂動物城》這一部電影,而是迪斯尼近幾年的作品所賜予我的那種“絕望”感——一群電影導演、劇作和動畫工程師,講著我最熟悉的專業知識,然而自己卻很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這么有創造力的方式去演繹這些知識,更可怕的是他們演繹的還那么準確。

    先說說風頭正勁的小動物們。


    分別這段,父母表現出的那種刻板印象生動形象,講到食肉動物天性的時候,還隱含了心理學的一個核心理論Fight-or-Flight。當然,這不算什么,熱熱身而已,最多也就是臺詞設計比國內作鮮明干脆更有邏輯。

    貪吃的豹子,在跟Judy講性格的維度,而不是類型說。迪斯尼打造形象也符合心理學界曾經的一種結論——樂觀開朗的話嘮通常有胖乎乎的體型。

    職業偏見,不用那么多背后的爾虞我詐和勾心斗角,大型動物這一個輕蔑的眼神,就夠了。


    看食肉動物受到偏見以后,小孩子沒有躲避老虎,是媽媽一把攬過了小盆友——成年人請看好了,小孩子的歧視是習得的。


    還有這些敏感的話題——校園暴力,天朝都在當成年輕的熱血段子在拍吧?小動物的世界里十幾秒的同伴暴力結果花了多大力氣和多少臺詞來正三觀,結果我們還在想著怎么包裝成無悔的青春?


    迪斯尼塑造的成功男士形象。

    性感的男人形象。中國女生都去喜歡長腿歐巴了,誰來告訴那些男孩子現實生活中穩重、自信和低沉的嗓音給人更像成功人士的感覺?告訴他們胸肌、腹肌、腰肩比才是女性心目中性感的標志?

    類似細節有很多,但最讓我們這些科班心理學還總想搞科普的人絕望的,是迪斯尼庖丁解牛般的世界構架!

    皮克斯也會用機器人、汽車、玩具、昆蟲講故事。但其實,瓦力可以不是機器人,麥昆可以不是汽車,巴斯光年可以不是玩具,甚至拍個真人電影也無所謂。

    但是,誰tm能告訴,我們還有什么方式能比各種動物更好的來比喻人類社會的歧視和偏見?愚蠢的兔子,狡猾的狐貍,威風的獅子,善良的綿羊,迪斯尼完美的利用了我們賦予這些動物的文化內涵。以及,看細節你會發現,幾乎所有人都體現了與大眾刻板印象相反的一面——機智的兔子,仗義的狐貍,在監獄里盡力開脫的獅子,最后連樹懶都露臉告訴你老子不是一直慢吞吞的哦。


    你們誰來告訴我,還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把偏見講的這么形象,還能讓大家明白不要有偏見?

    然而現實問題根本不算什么,迪斯尼還要把抽象的情緒和記憶講成故事!


    讓人一下就記住人類的五種基本情緒,并且情緒操控著意識。

    長期記憶,容量巨大,但提取后才能進入意識(中控室)。


    中控室,用核心記憶維系著personality island。之前有帖子說過,這里個可能用個性翻譯personality,而不是人格。總之就是各種重要記憶和操縱記憶的情緒構成了完整而特別的個性,想看比這更專業的演繹方式請開始搜索論文吧。

    PS:沒人覺得黃色的光路其實是大腦的獎賞回路嗎?


    個人認為最精彩的一幕,現實生活中的幾句話,腦海里卻是你來我往的一場好戲。以及,形象的告訴那些不善溝通的父親,一句“回你屋去”可是核彈級別的攻擊。

    最后快樂與悲傷和諧共存,放棄對永遠快樂的追求,邁向成熟,完成自我接納。

    以及,數不勝數的精彩細節——


    遺忘

    抽象思維


    夢的形成


    潛意識

    還有點惡趣味(但這里其實重點是伴隨著年齡操作臺在升級!細節巧妙的可怕有沒有!)

    水五郎覺得《動物城》的片尾隨便炫技就讓國內動畫制作者絕望,你以為Inside Out的結尾不讓我們這些宣傳心理學的人絕望嗎?這個片花拿出來足夠收走一眾膝蓋了啊Orz

    并且迪斯尼近幾年的作品不斷加入了心理學元素啊

    職業價值感和自我接納,看下面的這個“可愛”的心理互助小組和腦洞大開散會畫面再看超能陸戰隊里的天才們——哥哥搞了醫護機器人大白,小朋友看完就算沒有大白也能記住1到10打分評價疼痛等級了啊,這就是李克特量表的,有多少天天搞市場調查的人不懂李克特量表法你造不造啊。

    弟弟搞了個更神奇的腦電發生器,可以控制上千萬個微型機器人啊,雖然看起來高科技,但腦電確實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誰知道會不會有小天才看過這個片子就立志做腦科學了呢。

    只能說我還在這巴兒巴兒的給你們科普呢,迪斯尼都已經上天了!


    被碾壓的,何止是中國動畫!



    (作者:那兔 | 壹心理專欄作者 來自:鋭鍉高效能人士研究)

    • 發表于 2016-03-11 00:00
    • 閱讀 ( 67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