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壞心情也渾身都是寶,10項心理學實驗作證

    小友說:貌似大部分人對壞心情的態度都像對待老鼠屎一樣,十分厭惡,想盡量躲避這種情緒,但是正如那句說到爛大街的諺語所說,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壞心情也不盡是帶來壞處的。

    對于我們人類而言,傷心難過是無可避免的,就像R.E.M.樂隊《Everybody Hurts》唱的那樣:“每個人都會哭泣,每個人都受過傷。”

    但我們通常認為壞心情是一種不愉快的狀態,就像網絡上永遠充斥著很多“教你如何更快樂”之類的技巧和文章,人們想通過這些技巧,盡可能減少我們的痛苦情緒。

    痛苦時什么也不想做

    然而,我想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探索擁抱壞心情對我們是否有好處。這里不說那些嚴重的(如輕度抑郁)壞心情,而是傾向于說普通的、中等水平的情緒。

    簡單來說,我發現了一些心理學研究表明,感受一點低落情緒是有潛在好處的,例如以下這十項研究:

    1. 壞心情變好有激勵作用(2011)

    一批軟件開發人員參與了一項測試,每天兩次,一共55天。研究人員評估后發現,與整天都處于快樂或厭煩狀態相比,從壞心情轉變為好心情的情況,反而更有助于軟件開發人員的工作。這一發現與工作投入的“情感轉移模型”是一致的。

    這些都是人們在工作中不可避免遇到危機、沖突和錯誤,能夠理解和接受消極的事件和情緒是有好處的,或許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在沒有負面經驗的情況下,人們會認為沒什么必要做出行動,工作投入水平較低。

    心情變好,主要要有“變”的過程

    2. 對負面情緒保持什么態度才是關鍵的(2015)

    研究者先是采訪了365名德國參與者,問及他們對正面和負面情緒的態度、身心健康狀況。

    之后,研究者通過智能手機監控了參與者的情緒狀態達三周以上。結果表明,人們負面情緒的出現頻率高低,以及負面情緒導致心理和身體上的消極結果之間的關系,取決于他們對消極情緒所持有的態度如何。

    那些對負面情緒持消極態度的參與者更多遇到那種常見的結果:經歷的負面情緒越多,他們的短期/長期身心健康狀況都會越差。

    心情壞,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心情更壞,惡性循環

    然而,在面對負面情緒持有積極態度的參與者中,負面情緒導致消極結果的關系程度會大大降低,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不存在這種“惡性循環”的關系。

    3. 在人陪同下大哭一場很治愈噢(2011)

    如果你最近的情緒狀態并不太好,那就給沉溺在悲傷中的自己一個可以宣泄的機會吧。

    有97名女大學生在40~73天內完成了一次名為哭泣日記的測試。結果顯示,在大多數情況下,哭泣后人們的情緒沒有發生改變(60.8%),但有30%認為哭泣后情緒出現積極的變化,只有8.8%認為哭泣導致情緒惡化。

    研究還發現,哭得越兇越慘烈,心情可能好得越快(但別哭太久),在大哭一場后有一種無力感,但會引起情緒的積極變化。

    還有一點是,哭泣時身邊有人陪伴比獨自一人哭,或面對很多人哭更能引起積極的情緒變化。

    陪伴是靈藥

    4. 悲傷時的你更有說服力(2007)

    首先,讓參與者觀看喜劇片/某人死于疾病的短片,分別引起參與者快樂/悲傷的情緒,然后請參與者寫下自己的觀點論述(比如對澳大利亞學費和原住民土地權等問題的看法),寫這段話的目的是說服其他人,讓他們改變對有爭議問題的看法,

    經過多次測試后發現,處于悲傷狀態的人比處于快樂狀態的人會寫出更多有效信息,也就說,他們觀點更具說服力。導致這樣的結果可能是由于悲傷的人比快樂的人發現了更多具體而明確的論據。

    喜劇容易讓人亢奮,因而會更難集中注意力

    5. 輕度抑郁可能會增強同理能力(2005)

    抑郁的人通常會被認為有點脫離這個世界。

    然而加拿大皇后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輕度抑郁的學生有很強的情緒識別能力,他們可以通過只顯示了人的眼周區域的照片,就能判斷出照片中的人是什么情緒。

    不幸的是,這種“優勢”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研究人員說,對情緒的超敏感性容易導致個體的抑郁問題。越是敏感,焦慮和抑郁的人對解讀短暫的情緒上越可能出現負面偏差。

    我理解你

    6. 發脾氣并不會影響你的心理表現(2016)

    在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參與者連續五天進行相同的心理測試,測試內容包括記憶和處理速度。每天在測試之前,參與者都要完成綜合性情緒測量。

    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的情緒和心理表現在進行心理測試的過程中會出現波動,但兩者之間并沒有聯系,換言之,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人們會因為壞心情而在心理測試中表現更差。


    7. 悲傷的領導者鼓勵分析性思維方式(2013)

    一些商學院學生接收到經理通過視頻說出的任務指示和鼓勵,經理的用語措辭對所有人都一樣,只是一部分人看到的是經理愉快地說出這些話,而另一部分人看到的則是經理在悲傷狀態下說出同樣的話。

    視頻結束之后,看到愉快經理的學生出色地完成了創造性任務(如提出你對用一杯水可以做什么的想法),而看到悲傷經理的學生則會運用分析性思維的方式,在數獨游戲上表現出色。

    悲傷時會更冷靜

    8. 悲傷時你不易被誤導

    1.參與者先觀看了車禍現場的圖片。

    2. 大約一個小時后,參與者需要回憶一個發生在他們生活中的快樂或悲傷的事件,使自己處于快樂或悲傷的狀態。

    3.接下來,他們要回答關于車禍照片情況的問題,其中包含一些具有誤導性的問題,比如“你看見消防員拿著消防水管了嗎?”(事實上沒有消防水管)

    一個重要的發現是,與快樂的參與者相比,悲傷的參與者會更少的被虛假信息誤導。

    研究人員說,這次的研究結果和其他研究得出的結果是一致的:消極情緒往往促進一種更靈活和細致的信息處理方式,由此導致人們做出更準確,更不扭曲事實的判斷和推論。

    9. 悲傷時你不易受騙(2008)

    根據一項發表于2008年研究,悲傷能使人不易受騙,也能讓人更好地辨別謊言。

    研究中,參與者先觀看適當主題的電影,處于快樂或悲傷的狀態。然后他們會觀看一段視頻,視頻中的人會被提問:“你有沒有從別人的房間偷走電影票?”

    參與者需要判斷視頻中的人是說謊了還是說實話了。在這過程中,悲傷的參與者對視頻中人的反應持更強的懷疑態度,當視頻中的人說謊時,他們能做出更準確地辨別。

    悲傷的我已戴上防護面罩,你騙不了我

    研究人員說,研究結果可能有助于突出消極情緒的潛在有利影響,而在某些情況下,良好的情緒也有可能會導致不良后果。他們補充道:在負面情緒下認知加工方式是外向型的,這種認知優勢應該得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10. 壞心情是有意義生活的一部分(2013)

    俗話說傻人有傻福,只有傻瓜才會快樂。這說起來可能有點夸張,但2013年發布在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了一致的情況,人們普遍認為經歷越多的壓力、焦慮和煩惱,生活才越有意義。

    Roy Baumeister帶領的研究團隊認為,到目前為止,這種很有意義但相對不快樂的生活得不到足夠的關注,甚至尊重。他們說,人們為了參與建設性的社會活動而犧牲了個人樂趣,這樣往往更有可能會為社會做出實質性的貢獻。社會需要培養和鼓勵這樣愿意奉先的人,這可能是積極心理學中有價值的目標。

    -end-

    譯者:釧釧釧

    圖片均源自網絡

    廣東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在讀

    友心人實習編輯,還在練舞的HIPHOP迷妹

    作者| Christian Jarrett

    原文鏈接: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轉載前請聯系郵箱media@yoxinli.com

    • 發表于 2016-09-21 00:00
    • 閱讀 ( 82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