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神奇“的桃膠,究竟是什么鬼?

    時近秋日,又到了需要“進補”的時節了。而在各種傳統補品之外,最近網上掀起了一陣“桃膠熱”,不少電商微商通過各種渠道散發廣告,將桃膠打造為“植物膠原蛋白”,宣傳起種種“特別功效”如“清除血脂”、“美容養顏”,甚至還有“治療糖尿病”、“抗癌防癌”等等,不一而足。而諸多美食網站和頻道也推出了不少以桃膠為食材制作的菜肴、甜品。那么,這神奇的“桃膠”,究竟是什么?這些神奇功效,究竟如何?

    • 桃膠,真的是一種膠

    事實上,可以說每一個接受過義務教育的80后,應該都聽說過桃膠這個名詞的。在課文《勞動成果要珍惜》中,講到了董必武的女兒董良翚回憶父親生活的幾件小事,其中一件就是,董必武在散步時,看到桃樹上的桃膠,都要用小刀刮下收集起來,女兒不解,董必武解釋道,這些收集起來的桃膠用熱水化開,可以把用掉的毛筆頭重新粘起來再用。

    這篇課文表現出老一輩革命家生活的勤儉,不過也給我們點出了一個信息,那就是桃膠在過去是可以當作粘接毛筆的膠水用的。如果有人親手摸過桃樹上分泌的新鮮桃膠的話,也一定會對它的粘性記憶猶新的。

    繪畫上用的桃膠

    為什么桃膠這么黏?這是和桃膠的成份是分不開的。桃膠的本質,是存在于桃樹樹皮中的維管束內的多糖類物質。成分以阿拉伯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半乳甘露聚糖、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等為主。這些聚糖,都是有多種糖類分子單體,彼此“手拉手”鏈接而成的長鏈狀大分子。并且這些多糖大分子還有著眾多的分支,構成了復雜的網狀結構。這些分支的多糖彼此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桃膠“黏糊糊”的感覺。

    新鮮分泌的桃膠,由于帶有一些水分,因此還呈膠狀。而當其中的水分慢慢揮發之后,桃膠內多糖分子間的結合就越發緊密,而還具有的一些酚類物質被氧化成為了深色的醌類物質。這些最終凝結成了掛在桃樹皮上,質地堅韌、顏色略呈琥珀色的桃膠。由于色澤半透明,因此又有桃花淚、桃凝等富有詩意的名稱。

    桃樹分泌的桃膠

    桃樹分泌桃膠,其作用是為了堵塞樹皮上的創口的。不過在人類眼中,桃膠還有更多的用途。如果將凝固的桃膠重新浸泡在熱水或烹煮的話,水分進入桃膠內部,重新拆解開緊密結合的多糖時,桃膠就又重新變軟。但由于酚醌類物質的聚合作用,桃膠無法重新完全溶解于熱水,因此就形成了周邊黏、核心Q的水發桃膠了。

    由于桃膠這種干燥后能凝固,加水又能變黏的特性,因此很早人們就用桃膠作為粘結劑,也就是膠水來使用。直到現在,一些手工藝品制作依然需要用到桃膠。此外,在工業上,桃膠也可被作為增稠劑來使用——尤其是食品增稠。因此實際上在不知不覺之中,人們就已經吃下了不少桃膠了。

    • 桃膠有那些“功效”么?

    那么問題來了,吃下這些桃膠,到底有沒有那么多神奇的功效呢?很不幸,答案并不如廣告中宣稱的那么美好。

    人體本身對于多糖的消化能力是極為有限的,事實上,食物中只有一類多糖能被人體進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那就是淀粉。而對于桃膠這樣的復雜多糖來說,由于組成的糖單體復雜、糖單體間形成的糖苷鍵類型也十分復雜,人體內缺乏相應的酶去分解。因此對于這些復雜多糖來說,由于無法被消化為小分子物質,因此也難以被吸收,幾乎是原樣吃下,原樣排出。因此所謂“大補”“養顏”等功效,只能是空中閣樓。

    這些多聚糖具有復雜的糖苷建連接,人體缺少相應的酶進行消化。

    桃膠之所以會被冠以諸多功效,實際上是沾了“膠原蛋白”的光。一段時間之前,膠原蛋白也同樣火了一陣,而桃膠由于同樣具有“黏黏”的特性,被很多商家吹捧為“膠原蛋白”,或者“植物膠原蛋白”。這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誤導,因為多糖和蛋白質是化學和生物特性完全不同的兩類物質,并且桃膠內的蛋白質含量也相當低。況且需要指出的是,食用膠原蛋白本身也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功效。

    此外,有人提出,諸如桃膠之類的多糖在腸道內經過微生物代謝,可以產生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因此可以具有一定“功效”。這一理論,迎合了目前熱門的腸道菌群理論,因此看上去頗有“道理”。然而桃膠經微生物分解后究竟產生什么樣的活性物質,以及攝入桃膠是否能起到“有益”作用,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研究報道。因此除了作為非消化性多糖對腸道有一定刺激蠕動作用外,并未有其他神奇“功效”產生的證據。

    • 皂角米、銀耳也一樣。

    除了桃膠之外,還有新興的皂角米以及傳統食材銀耳,也被戴上了“植物膠原蛋白”的帽子而火了起來。但事實上,它們和桃膠在本質上是類似的。

    皂角米,實際上是豆科植物山皂莢(及其變種滇皂莢)的種子去除種皮后,包裹在子葉外的半透明組織,植物學上稱為外胚乳。和桃膠一樣,皂角米也含有較多的多糖成分如葡甘露聚糖、阿拉伯甘露聚糖及果膠等,因此在加水浸泡后,同樣能泡發為晶瑩Q彈的食材。

    皂角米本質也是復雜多聚糖。

    銀耳本身作為一種真菌,它的主要成分則是一種多聚物——幾丁質。幾丁質可以視為一種特殊的含氮多糖,是構成幾乎所有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此外,交雜在幾丁質細胞壁中的,還有其他一些類型的多糖。在烹制銀耳時,銀耳細胞結構變得更為松散,一些多糖也釋放到了環境當中,形成了銀耳羹黏糯的口感。

    形成銀耳口感最主要的物質是幾丁質

    但無論是皂角米還是銀耳,它們在進入人體后,和桃膠的下場幾乎是一樣的,都由于人體缺少相應的酶,從而難以被消化和吸收。因此,它們除了和桃膠一樣具有或黏滑或Q彈的口感外,都無法達到廣告宣稱的那些“神奇功效”。所以,還是回歸平常心,把它們作為一類口感新奇的食材來吃就好,至于功效,那真不是值得為此花大價錢的事兒。

    • 發表于 2016-10-08 00:00
    • 閱讀 ( 88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