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古代軍人的副業:當摸金校尉,去盜墓?

    在中國,盜墓的歷史源遠深長,史不絕書,但并非所有盜墓者都能被冠以“摸金校尉”之名。狹義上的“摸金校尉”特指東漢末年時期曹操所設的一個專司盜墓取財的軍職,而廣義上的則可指歷史上的一切具有軍方背景的盜墓人士。

    自先秦時代始,中國就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說話,即使是尋常百姓家,死者生前認為珍貴的物品,通常會在其死后隨棺一同陪葬,而王候將相的更不用說,他們的陵墓建得恢宏大氣,墓中的金銀珍寶更是多不勝數。奢靡的厚葬必然會引發盜掘現象。

    ▲秦始皇陵地宮想像圖——至今因發掘難度極大未被盜掘

    盜墓現象在先秦時就很常見,到戰國末期,王候將相陵墓更是頻頻遭遇盜掘。后世的帝王官僚們也深知這一點,因此,在修筑陵墓的同時,也開始裝置反盜墓設施。以秦皇陵為便,他“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關相灌輸……”其中的“機弩矢”顯然是為防盜之用,不小心踏住機關,就被亂箭射死,而“水銀”則是裝飾與防盜二者兼之的劇毒液化金屬,一旦不小心吸入則被立馬毒斃。更為駭人聽聞的是,始皇入陵后,秦二世擔心筑陵工匠泄密,竟下令將工匠們全部活埋殺死殉葬。可見秦帝國為防止皇陵被盜,已是無所不用其極。

    ▲復原古墓機關—暗弩

    ▲古墓機關—暗箭

    盡管古書中一直不乏秦始皇陵被盜的說法,但根據今天的考古技術深測和前人資料分析,除了在兵馬俑1號坑有被焚燒、破壞比較嚴重之外,秦陵核心的地宮部分并未曾遭遇過大規模盜掘。

    ▲摸金校尉指揮軍士盜掘帝陵還原想像圖

    秦帝國的掘墓人項羽在與劉邦的楚漢戰爭中戰敗自刎,他的對手劉邦建立漢帝后,實施了一項重要舉措——開始設守冢人,即看守帝王將相的陵墓,防止盜墓賊盜掘。此舉標著各地紛起的盜掘帝王貴族陵墓之風,終于開始受到官方的制止打擊。但到了西漢末年,依然發生了軍人大規模的盜墓、毀墓事件。

    王莽篡漢后,政局動蕩,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軍遍布全國各地。當農民起義軍逼近長安時,王莽卻以囚徒組成一支臨時部隊迎擊,哪知這支部隊剛過渭橋便發生嘩變,將王莽宗族的墳墓盡數掘。后來赤眉軍進入長安后,又發生赤眉軍爭相發掘西漢帝王將相陵墓的事件。

    ▲東漢赤眉軍起義造反發掘漢墓帝陵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引發了持續近百年的軍閥大混戰,中原大地戰火四起,蒼生倒懸。另一方面,根據“亂世起而盜墓昌”的規律,漢魏之際也是古代軍人和官方集團盜墓行為的高峰期。在軍閥混戰、群雄逐鹿中原的時代,軍餉與軍需物資對于軍隊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彌補軍餉不足,有人在當地地主、老百姓身上打主意(掠奪財富),也有人專在死去的前人身上做文章(盜墓尋寶),為此,三國時代的曹操就專門在軍隊中設置了“摸金校尉”與“發丘中郎將”頻繁公開盜掘漢墓(完全是白天公開盜掘),故現在的漢墓十室九空。

    袁紹曾安排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撰寫討伐曹操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其中記載:“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檄文指出曹操曾經親自組織和指揮盜掘梁孝王陵墓:“(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尸。”后來陳琳在袁紹戰敗后,歸附曹操,曹操雖對陳琳此文中對于他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擬乎采取默認態度,或許確是事實。有意思的是,曹操作為首位正式設置專司盜墓職位的三國北魏君主,死后害怕為了防止陵墓遭盜掘,就設置了諸多“疑冢”。據野史記載,曹操斷氣之前,還下令處死麾下的十八名摸金校尉殉葬,以免有人依照摸金校尉的鬼神手段挖掘疑冢取財!故民間傳說曹操的“疑冢”卻有72處之多。

    ▲摸金符——古代摸金校尉的身份證,也是一種盜墓避邪之物,多為穿山甲爪子制成

    兩宋時代,盜墓行為已被時人深惡痛絕。然而,在靖康之難后,宋室南遷江南,劉豫的偽齊政權卻公然設置了專司盜墓的官職“淘沙官”。劉豫所設的“淘沙官”是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政府官方盜墓機構”,而曹操設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屬于軍方機構。

    不過,在史上成規模的盜墓事件中,盜墓者的動機除了取財與政治復仇,還有一種動機是帶有迷信色彩的巫術——“厭勝”(即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的目的),這一類盜墓行為在明末農民戰爭期間表現得尤為明顯。

    明代的農民起義,闖王李自成率領各地的農民起義軍一路北上北京攻打明軍時,還“盡掘其先人冢墓”,這可以看作暴動者對統治階層發泄仇恨的一種普遍方式。這種掘墓泄憤的現象在明代末年民變的史料中尤其多見,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李自成和崇禎皇帝互挖祖墳的傳說。

    明太祖朱元璋原為鳳陽人士,鳳陽的皇家陵墓中安葬著他的父母及兄嫂、侄兒的遺骨。后來明皇室雖遷至北京,但對鳳陽的皇陵歷來保護有加。1635年,李自成攻克鳳陽后,下令“焚皇陵”,繼而引起天下轟動。

    李自成此舉的動機一方面固然是出于政治報復式的泄憤,另一方面則是當時的農民軍將領們篤信風水之說,認為焚毀鳳陽皇陵可以破壞明王朝的國運,達到“厭勝”的效果。

    崇禎皇帝得知李自成在鳳陽燒了自家的祖墳后,身著素服哭祭太廟。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對李自成耿耿于懷的崇禎皇帝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派明將汪喬年挖了李自成的老家祖墳。

    巧合的是,李自成于1644年攻破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滅亡了大明朝。但李自成在北京屁股還沒有坐熱,很快又被吳三桂引來的清軍入關攻擊,倉慌地撤離了北京,并于次年在湖北咸寧九宮山被當地地主武裝殺死。于是,民間很快便有李自成與崇禎帝互相挖祖墳、互壞風水的傳說,將兩個政權崩潰的原因歸結為互挖祖墳。

    為了取財挖掘別人的祖墳這是極不人道的,這是對祖墳里面尸體和祖墳的后人是一種嚴重的侮辱。對于祖靈,中國人有特殊的情感,任何對于祖先名譽與尊嚴損害,國人皆視同己身受辱,感情上會受到了嚴重傷害。古人對現場抓捕到的盜墓者恨之入骨,常處以極刑或折磨至死。故盜墓者一般是夜晚趁大伙熟睡時悄悄出來盜墓。

    ▲現代摸金三寶之一:金屬探測器除了探測地雷以外,還能探測發掘古墓下的金銀財寶、青銅器、兵器

    ▲現代摸金三寶之一:洛陽鏟通過鉆取地下五花土,從半圓管狀鏟取土分析是否有古墓存


    ▲現代摸金三寶之一:電磁場探測儀(探地成像儀)利用地球內部已經存在的地球電磁場信號,能夠探測復雜地形環境下面的古墓

    當戰事結束后,盜掘帝王將相陵墓的專業軍士積累了豐富的盜墓經驗,有相當一部分退伍還鄉后轉行繼續干起盜墓行當,使這盜墓形成見不著光的特殊職業。盜墓者常常拉上有血緣關系的親戚、子女或好友一起來盜墓,因地域和經驗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盜墓幫派,其中最有名的數兩家:洛陽幫(北派)和長沙幫(南派)。

    洛陽幫以探土尋墓打洞最為擅長,連著名的盜墓工具洛陽鏟就是他們發明的;長沙幫以尋穴定位最為擅長,通過風水堪輿經驗來探穴尋墓百發百中,常常在山上轉一圈便知道是否有古墓存在,對風水知識有獨到的研究。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黃藥師。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感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沈師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也可鎖定我們的微信公眾號:LBQYJS

    • 發表于 2016-09-21 00:00
    • 閱讀 ( 74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