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11日,一條被探測到的引力波點燃了2016年世界科學的火焰,人工智能、天文探索.......一個個科技突破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回首這一年,原來我們身邊發生了這些大事。
中英研究機構聯合研制出新型超級透鏡

中國和英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利用常見的二氧化鈦納米粒子制備一種固態半球超級透鏡,能把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提高4到5倍,大幅突破了常規光學顯微鏡的極限分辨率。利用這種超級透鏡能使一臺普通的光學顯微鏡變身成納米級光學顯微鏡。
美科學家通過清除組織內衰老細胞成功延長老鼠壽命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基因技術培養了一群在任何年齡段都可以去除衰老細胞的實驗鼠,然后在部分實驗鼠生長12個月后,開始注射一種特殊藥物來消除它們體內的衰老細胞。結果發現,與其他實驗鼠相比,消除衰老細胞的實驗鼠腎臟、心臟的機能都更好,出現癌癥的時間也更晚,前者的平均壽命增加了20%到30%。未來人們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針對衰老細胞的藥物,治療老齡化相關的疾病。
科學家首次實現同處兩地的“薛定諤貓”——量子雙模式貓態

科學家在實驗中制造出一種狀態更加奇異的“薛定諤貓”,它同時存在于兩個箱子之中,這項成果朝研制實用可靠的量子計算機邁出了又一步。
科學家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發動機

英國研究人員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發動機,該發動機由金納米顆粒和溫度響應性聚合物聚N-異丙基丙烯酰胺組成,利用金屬顆粒的分子間作用力進行工作。這種微型發動機有可能成為各種納米機器的重要動力源泉,包括在人體內部工作的醫療機器人。
引力波被發現

美國LIGO科學家團隊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此次發現的引力波,來源于13億年前兩顆黑洞的合并,虧損的質量以強大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到宇宙空間。這一巨大發現,證實了愛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預測,是繼傳統電磁波天文學、宇宙線天文學和中微子天文學之后,人類在認識宇宙中的又一大突破。
發現“第二個地球”的候選行星——“比鄰星b”(Proxima b)
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這一所謂“另一個地球”,被稱為“比鄰星 b”,它是迄今為止,人類唯一“踮著腳尖”用現有技術大概能夠得著的地點。
科學家人工合成最小細菌 基因合成生物體成可能

基因組測序先驅Craig Venter率領的研究人員設計并制造出一種在自由生物體中具有最小基因組,以及最少基因的細菌,但卻依然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科學家認為,這是生命科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將有望應用在生物化學、營養學、農業等領域。
可測重力變化的便攜微型裝置問世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小型化的重力儀,由面積15平方毫米、重量25克的硅片組成。他們的技術是基于制造智能手機中加速計的微機電系統制造工藝,可以大批量低價生產。
“人機大戰”——AlphaGO獲勝

谷歌旗下英國公司DeepMind 開發的AlphaGO 計算機程序,在與世界頂尖天才棋手李世石的五番棋對決中,以4:1取得完勝。有專家認為,AlphaGO帶來的事實結果和其中所用技術,肯定會為人工智能學術界帶來很多啟發,毫無疑問是偉大的里程碑。
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誕生

世界上首個利用3個父母的DNA人工孕育出的寶寶已經降生。這名男嬰有他父母的主要遺傳基因DNA,美國一支醫療團隊將其母親提供的卵子中有缺陷的DNA剔除,替換上另一名健康女性捐獻的卵子DNA,然后和其父親提供的精子合成胚胎。
NASA 朱諾號順利進入木星軌道

經5年的太空飛行,跋涉27億公里,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成功進入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軌道,成為自2003年“伽利略”號之后人類發射的第二個進入木星軌道的探測器。
量子計算機首次模擬高能物理實驗

物理學家首次利用量子計算機完全模擬了制造成對粒子和反粒子的高能物理實驗。他們認為,這標志著量子計算機在解決傳統電子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方面邁出了第一步。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