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動物叫聲中只有“汪汪”是水字旁?

    前一段時間我們討論過為什么互聯網上關于貓的信息要遠遠多于狗。

    其實貓和狗之間還有一個巨大的差異,就是在現代漢語中,貓叫的擬聲詞“喵”,狗叫的擬聲詞是“汪”。

    差異有多大呢?我們看一下漢字中各種動物叫聲的擬聲詞寫法。

    “喵嘰嘎哞咩汪”……一堆口字旁的字里混進了一個三點水。

    這個問題就說來話長了。要說有多長,大概有兩三千年(字)那么長。

    接下來你將看到:

    ● 狗叫和水有什么關系?

    ● 憑什么“汪汪”能從臨時工轉正?

    ● 古時候的狗怎么叫

    想寫貓不想寫狗的值班編輯 / 宅殆

    汪汪說的是水,怎么就變成狗了呢?

    -+-

    翻閱文言文,我們幾乎很難發現用汪汪來表示狗叫的。但是確實有“汪汪”這個詞。比如:

    “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

    ——《后漢書.卷五十三.黃憲傳》

    這當然不可能是說黃憲黃叔度像狗一樣汪汪叫了起來……這里的“汪汪”是從“汪”字的本意“(水)深廣”而來,所以那個“千傾陂”通“千傾波”。

    ● 宋代夏圭的《長江萬里圖》局部,這就是古人眼中“汪汪”的樣子

    現代漢語里的“汪洋”、“油汪汪”、“水汪汪”、“淚汪汪”,都是從這層意思來的。

    文言文里如果要形容狗叫,那標準用法多半是“狺狺(yinyin)”,此處請自行腦補“斷脊之犬、粗鄙之語”等等。

    這個標準用法上千年一直都沒有改變。但是在使用白話文,也就是老百姓語言的文學作品里,可就不是這樣了。

    現在能找到比較早把“汪汪”當狗叫聲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董解元西廂記》)。

    其卷六有:

    “【商調】【定風波】好事多妨礙,恰拈了冠兒,松開裙帶,汪汪的狗兒吠,順風聽得喊聲一派。”

    這里講的是崔鶯鶯偷見張生,兩個人攜手歸寢,正準備進入群眾喜聞樂見的情節,忽然被狗叫聲打斷。

    然后,“汪汪”的用法在明代變得逐漸常見,還是在《金瓶梅》這本奇書里有:

    “兩個并肩而坐,交杯換盞飲酒。那王婆陪著吃了幾杯酒,吃的臉紅紅的,告辭回家去了。二人自在取樂玩耍。婦人陪伴西門慶飲酒多時,看看天色晚來,但見:密云迷晚岫,暗霧鎖長空。群星與皓月爭輝,綠水共青天同碧。僧投古寺,深林中嚷嚷鴉飛;客奔荒村,閭巷內汪汪犬吠。”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第八回《盼情郎佳人占鬼卦 燒夫靈和尚聽淫聲》

    這一段以景寫情堪稱妙筆。天雷地火將發未發之際,忽然轉向渺茫清冷的山野,真是浩浩茫茫的人生寂寞,才襯得一對狗男女不能不放浪形骸,以填充虛無之生命。小黃書寫得悲天憫人,當代編劇沒幾個人能夠鋪排出這個境界。

    扯遠了。繼續說狗叫。

    在《西游記》里也可以找到用“汪汪”的例子,就不引用了,免得大家說我騙稿費。

    大家都知道現代漢語文學起源于白話文運動,所謂白話,就是老百姓的口語。反正都是白話,從明清白話小說中吸取點養分貌似也沒有什么不妥。這個“汪汪”的寫法大概就如此被繼承了下來。

    憑什么“汪汪”能從臨時工轉正?

    -+-

    現在有人要問了,既然有“狺狺犬吠”,為何要發明一個“汪汪”?大家試著讀一下“狺狺”(yinyin)……

    一點也不像狗叫是不是?和猛犬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這個對讀書人來說完全沒問題,反正他們讀的“之乎者也”老百姓也聽不懂。但是中國古代的白話小說,起源于宋代“說話藝術”的“話本”,也就是民間說書人表演的底本。

    ● 《清明上河圖》里的說書人

    如果老百姓沒聽出來你在學狗叫,反而錯以為你在“嚶嚶”地賣萌討賞錢,可就麻煩了。

    所以這個擬聲詞一定要像才行,至于用什么字記錄反而不重要。“汪汪”就是這么一步步被借用然后上位的。

    問題到這里大概算解決了。不過有人一定暗中腹誹:古代讀書人怎么這么蠢,連學狗叫都學不像……

    咳,咳,其實這個不能怪古人了。在先秦時代,文言文還是直接記錄自人們說的話,但從漢代開始,文言文和人們說話就開始逐漸分離,關系越來越遠。作為書面語的文言文,在此后幾千年里保持了相當強的穩定性。

    這有很多好處,比如大家口音差很多,一個說廣府話一個說唐山話,互相完全沒法理解,也不影響書面交流,讀書人也都可以輕松閱讀一兩千年前的書籍。中國能長期保持文化上的統一和延續性,文言文可以說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甚至中國周邊的朝鮮、日本、越南,也因為曾經把漢語文言文作為官方文字,大家雖然語言完全不通,卻可以通過文字進行

    筆談。


    ● 韓國軍隊的戰斗機上經常有這樣的標語……

    ● 日語版唐詩對中國人來說也毫無壓力

    比如1825年有一艘中國商船“得泰號”,意外擱淺日本本州島島遠州榛原郡下吉田村。幕府派人護送他們去長崎的時候,日方接待人員之一的野田笛浦是一位儒者,就用文言文和中國人筆談:

    “貴邦太祖(清太祖努爾哈赤)出何州?”

    大副劉圣孚謊稱:“出于江南。”

    結果馬上被熟悉中國掌故的野田揭穿:“我聞貴邦太祖出長白山下,不知此山江南何州?”他們的對話全都被記錄在日本的《得泰船筆語》這本書里。

    不過文言文的穩定性也有一個壞處,那就是沒法真實記錄現實場景中人們到底是怎么說話的。特別是漢語的語音,在這兩千年里變化非常巨大,從漢代及先秦的上古漢語,經歷魏晉,演化為唐宋的中古漢語,然后又演化為明清的近代漢語,最終又成為今天的現代漢語。

    到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一種方言,包括普通話、粵語、閩南語,可以讓唐詩全部押韻,其中變化之大就可見一斑。甚至早在南北朝以后,人們就發現《詩經》這樣的先秦詩歌,讀起來經常不押韻,比如《邶風·燕燕》里有: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其中的“南”和“音”“心”,就不押韻了。那怎么辦呢?他們提出了一個叫做“葉韻”或者“協句”的處理方法,意思就是說吟到這里的時候,要把“南”讀成nin,也就是“乃林”反切,而不是正常的“那念”反切。

    這只是一種毫無道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處理措施,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明朝音韻學家們才開始明白,這個“葉韻”其實不是古人作詩時有意為之,而是古今音韻變化的結果。

    比如明朝的音韻學家陳第,就在他的《毛詩古音考》中說“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

    所以關于我們這個“怎么學狗叫”的問題,一個合理的猜測就是“狺狺”最初的確是模擬狗叫的,但是因為語音的變化,它就不像了。當然我要是在這里就結束,大家一定還會說我騙稿費,所以只好再放一些

    硬貨。

    古時候的狗怎么叫

    -+-

    首先是“狺/?/?” 這一組,在現代漢語普通話里都讀作yin,王力先生考證說這三個其實是一個詞的不同寫法,記錄的是相同的語音和意思。《說文》里說:“狺,犬吠聲。從犬斤聲。語斤切”。《楚辭·九辯》里就說“猛犬狺狺以迎吠”。

    這個字在上古的時候到底讀什么呢?根據語言學家鄭張尚芳的研究,“狺”在上古漢語中的擬音大概是:/?r?n/。

    這個讀法和英語里差不多,這個聲母就是漢語聲韻中的“疑”母;?和u差不多,不過口型要那么圓,屬于半元音。你可以試著發一下音,是不是有點像狗叫了!

    如果有江浙的朋友,也就是母語是吳語的,可以用自己家鄉話的“魚”(也有可能是五、我)(?) 和“文”(wen)快速一起讀。如果可以的話,多試幾次,有點感覺了吧?

    再翻開《說文解字》,我們會發現除了“狺”這個欽定的狗叫聲以外,其實還有一些現在都沒法用的狗叫聲。

    “狋:犬怒兒。從犬示聲。

    猩,猩猩,犬吠聲。從犬星聲。遠聞犬吠聲猩猩然也。

    猥,犬吠聲。從犬畏聲。

    狠,吠(犬)斗聲,從犬艮聲。

    獜,健也。從犬粦聲。詩曰:盧獜獜。

    犭音,竇中犬聲。從犬從音,音亦聲。

    犭番,犬斗聲。從犬番聲。”

    其次,“吠”這個指代犬叫聲的名詞,和英語的bark有點像,最初也是擬聲詞。它的上古擬音/bods/,有點像英語里模仿狗叫的bow-wow。現在客家話里這個字的發音,還有留著一些上古的痕跡。

    就連漢語里表示狗的兩個字犬和狗,最初很有可能也是擬聲詞,就是說用模仿狗叫來指代狗。

    首先是孔子他老人家曾經曰過:“狗,叩也。叩氣吠以守。”這兩個字在上古都以k作為聲母,很有可能也是在模仿那種急促的狗叫聲。

    總之,這些字最后全都因為語音變化太大,一點也不擬音了。雖然從偏旁還能看出來和狗有關,但是讀起來的聲音很難讓人聯想起狗。人民群眾只好自己想辦法,就找到了“汪汪”這個發音更符合狗叫的詞來用。

    參考資料:

    《同源字典》王力,商務印書館,1982年

    《漢語音韻學》王力,中華書局,1982年

    《上古音系》鄭張尚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說文解字>擬聲詞研究》林鶴鳴,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 發表于 2017-03-02 00:00
    • 閱讀 ( 107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