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這個題目的時候,小編是real心虛啊!毫不夸張地說,小編一直是個冷漠有余,理智不足的人——能接受一時頭腦發熱買了個沒用的東西堆在家里發霉,但是卻無法忍受以被欺騙的方式買下某物,哪怕后來發現它很實用。#概括起來就是雙重標準:我自己亂花錢沒關系,但你騙我就是你的不對了!

這樣下來是活得挺爽的沒錯,但要說有多理智,那可談不上。鑒于此,我能寫的也只是在無限的不理智里抽出一小部分的理智來給大家提個醒罷了。例如,如何理智地“拔草”——
不是不讓你買,而是比起蒙頭掏錢,心知肚明地剁手才是更理智的行為(...吧),畢竟商家們可都挖好了坑就等著你往里面跳呢!
魚目混珠,還是以次充好?
多發生在大型促銷時。各種超低折扣亮瞎眼、各種商品堆在一起供人挑選,看著試穿、付款的隊伍人擠人,你會忍不住加入人群大淘一把嗎?
「沒忍住」的情況通常會這樣:跟一群“競爭者”們斗智斗勇后,你愉快地提著大包小包戰利品離開,當時是買的爽了沒錯,又是大牌又是低價的,像是自己賺到了天大的便宜,可是等到回家再仔細看看——各種褶皺、磨損、變色問題都冒出來了,而且你連想退貨都退不掉,只能抱著心里的疙瘩忍下去……
我們都知道在某些(服裝類)大促中,很多打折商品是不可以試穿的(規避一些上身后才能發現的問題);我們更知道商家這時就是在甩各種積壓陳貨、滯銷商品、殘次商品,但矛盾的是我們似乎總覺得自己能從中挑到“寶”——可那實際上也只是從眾多“殘次”中挑一個不太“殘次”的好嗎?而且你能保證自己不被所謂的低價“蒙騙”、買下連這個低價都不值的東西?
過度包裝,還是言過其實?
假設你面前有兩種相仿的產品,而你對它們都不是很了解,只是就價格、外形看來,他們并沒有多大不同,只是一個的廣告鋪天蓋地,一個“默默無聞”的像個小透明,這時你會如何選擇?
我不是要批判打廣告的,打廣告能引起更多消費者關注,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但你同時要知道,打廣告也是要錢的啊,要是商家盡想著砸錢賣情懷、堆概念,那他們投到技術上的資金比例自然就會變少。而如果真有像栗子中那樣相愛相殺的產品存在,至少我剁手前不把他們“身家背景”查個透是不會罷休的,畢竟我是奔著產品去的,讓我多掏錢給你填廣告費算是個什么事啊?
暗暗提價,還是有力折扣?
假設一件商品原價200,但平時通常會以5折的價格售賣。之后季末甩賣,商家先將其原價提高了50元,然后再以4.5折的優惠叫賣。請問這時你該不該買?
如果你平常不怎么注意商品價格的變動,這時保不準就會被騙到了,畢竟說好了大促銷,好歹該有點優惠吧?誰能想到商家會奸到這種程度、一點沒減反倒是再漲了價!雖說時刻掌握商品動態就能不被騙,但實際操作起來未免太累人。懶人們不妨套用一句“該出手時就出手”,你覺得看著合適了就買吧,別管他有沒有促銷、打的是幾折,算來算去、把時間精力都投在了和商家較勁上才是真·不理智呢。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