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似曾相識”的感覺從何而來?

    許多人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感到一件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一個情景,似乎以前就做過或者經歷過。比如,某人正在刷牙,突然覺得刷牙的動作、表情甚至場景與之前的某次一模一樣;或者旅行到一個從未去過的街道,卻突然感到以前來過這個地方。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似曾相識”。

    第六感是潛意識的漂浮物

    “似曾相識”現象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相關的記載,直到19世紀早期這一現象才被法國學者引入科學研究。如今,科學家們大致認同的“似曾相識”現象是指:對當前的、從未經歷過的事物或場景產生的一種主觀的、不恰當的熟悉感。

    人們常常認為,這是我們人類“預知未來的第六感”。在生理學中,人類的感官分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5種,也稱“五覺”,但是在現實中確實還普遍存在著“第六感”。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包含心覺和預知力兩部分。心覺是指人類通過接受“五覺”的刺激,把信息反映給大腦而產生的(如快樂、悲傷等)心理感覺。預知力則是一種某些人認為存在的能力,該能力能通過正常感官之外的渠道去接收信息,預知將要發生的事,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推斷無任何關系。

    心理學家認為,意識是通過“五覺”來接收外來刺激,然后整理分析,最后確定認識;超感官知覺則是接收到更多由意識層面所遺漏的信息,而不是透過語言或邏輯推理而得。這些信息經年累月地儲存在大腦中,是人們不曾察覺的,當它們浮現到意識層面時,就是所謂的第六感。第六感其實是潛意識的漂浮物,并且也可被意識所辨認。

    “似曾相識”來自被激活的潛意識

    心理學家愛德華·鐵欽納曾用“過馬路”來對“似曾相識”現象做過一番解釋:在過馬路時,你無意識地瞥了一眼對面的商店,然后右邊有什么事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轉向了右邊。當再次看向對面的商店時,你的大腦已經忘了第一次的那一瞥,第二次的一瞥就會生產熟悉的感覺。按他的說法,知覺分為兩部分:第一瞥是知覺一次快速的無意識加工,第二瞥是知覺的深加工,當兩次加工匹配時,就會產生熟悉感。也就是說,如果你曾經來過某個地方,無意識中記住了某些事物,或者你沒有去過那個地方,卻在極短的時間之前無意識地記住了某些事物,不管怎樣,當你再一次有意識地記住它時,就會刺激到深藏在大腦中的潛意識,使之被激活成為意識。前后兩次的意識對碰,就會讓人感覺到“我好像來過這個地方”或者“我好像見過這個東西”。能被意識辨認的情感即心覺(第六感),但它并不是預知未來的能力。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似曾相識”的經歷,但這種現象還是相當普遍的。有研究表明,“似曾相識”現象在青年時期發生率最高,此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率逐漸降低。這是由于在青年時期,抑制沖動的人腦額葉皮層很不成熟,導致許多無意識的沖動被額葉放入了前意識系統,最終成為意識。當我們的大腦逐漸成熟時,額葉皮層的控制能力增強,這些富有想象力和神奇色彩的感覺就隨之減少了。

    原文來自:百科知識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7-03-10 00:00
    • 閱讀 ( 90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