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網上流傳出非常火爆的一個視頻,微博微信朋友圈點擊瀏覽轉發量出奇的高,引起了高曉松薛之謙等眾多明星關注轉發。
3月4日晚間北京地鐵10號線上,兩名“創業”女孩請求乘客幫忙掃二維碼。一名年輕男子不愿意,隨即發生爭執。
期間男子多次用不堪入耳的話辱罵兩名女子,面不改色地一句一個B,還說外地人滾出去。
看到其中一名女子拿起手機似乎要撥打電話,男子直接上手搶走了女子的手機。

兩名女子反復向他討回手機,男子說,你下去我給你。而在車門處,三人似乎又有了肢體碰撞,男子朝兩人喊道:“別逼我打你,知道嗎。”
直到地鐵準備開始運行的提示音響起,男子依然沒有將手機還給女子,女子已經十分焦急。最后在地鐵門快要合上時,男子將手機扔出,并一把將兩人推下地鐵。此刻地鐵門剛好關閉,如果門早關了一秒,情形不堪設想。

小編認為在地鐵公眾場所里請求眾人掃碼確實不令人愉快,影響公共場所的秩序,但類似推廣掃碼現象在國內卻非常普遍,盲目掃碼關注一些公號營銷類的APP的確會影響我們個人信息安全和正常生活,但該地鐵男子搶奪女子的通信工具、公然辱罵和推搡他人更令人氣憤。
然而最讓人心寒的是,事件全程,地鐵上竟沒有一個人走出來阻止這個男生,或者站起來說句公道話!最熱心的永遠是網友,最冷漠的永遠是路人,也不知道是網友不出門,還是路人不上網,這句話說得一點沒錯,人心冷暖,網友最熱。
開開腦洞,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美國,會怎么樣?
當然,并沒有一模一樣的模擬,但有一段社會實驗可以參考。
三位年輕人準備錄制一個家暴的社會實驗。其中兩名年輕人假扮情侶在街頭吵架。女生是亞洲面孔,男生是白人。

在這個繁華的街區,走著走著,男生與女生產生了“意見不合”。男生用力把女生往前推,女生將近倒地。此時路過了一群人似乎是游客,他們注意到了這一事件但是沒有停下。

男生又把女生拎起來接著推搡。旁邊的圍觀群眾一臉懵逼地望著這一男一女。但雖然還沒搞清楚狀況,但旁邊的黑色T恤小哥和藍色衣服的女性有在阻攔并準備站起來了。

然后男生有了更大的動作,他按著女生的頭把她摁在旁邊的商店玻璃門邊。
這時沖出了第一個伸出援手的路人。一個黑人小哥把男生從女生身邊拉開,讓女生離開。與此同時一位綠色插肩袖的小哥和商店的店員也趕了出來。


男生趕緊解釋清楚,這是一個社會實驗。




大家握手言和,還擁抱鼓勵了第一位見義勇為的黑人小哥。
事情還沒完,兩位“演員”回到剛才吵架的地方時,男生又被其他群眾教育了——你怎么能做這種事呢,太過分了!



視頻最后的建議是:無論如何不要當街欺負女生。
想想北京地鐵的事件,如果發生在美國的話,大概會有比較大的概率會有人站起來阻止。
自我保護是人的天性。當他人的暴行無礙于自身利益的時候,哪里都存在默默地注視,然后又默默走開的人,比如社會實驗中事不關己的游客,以及,北京地鐵上那節車廂里的目擊者。但我們遺憾地看到,美國的街頭,毆打女性的男生很快地被阻止,而北京地鐵上,直到最后也無一人出手相助。
有時候就是缺那第一個沖過去阻止惡行的人。這個社會實驗里有那個黑人小哥,而在其他場合、其他地方,是否還有人起身攔住施暴的人?
中國人是聰明的,所以也更懂得保護自己。比如美國大大小小的游行,都少見華人的身影。發聲甚少,努力工作,從不抱怨,讓華裔成為美國的“模范少數族裔”。但美德發展到極端也變為弊病。
2014年11月,紐約華裔警察梁彼得在巡邏時,聽到可疑聲響遂開槍,子彈在水泥墻上反彈意外集中一名非裔青年致其身亡。2016年此案判決,梁彼得被判過失殺人罪。很多人感到梁就是政治正確與華裔族群長期沉默的犧牲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