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揭秘世界第一支火器軍隊:大明神機營的秘密武器

    明朝永樂年間成立的神機營,被譽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火器為主力裝備的部隊,開啟了世界軍隊火器化的先河。這只軍隊自成軍后就在永樂北征中大放異彩,永樂十二年北征中的忽蘭忽失溫之戰神機營參戰并且決定了這場戰斗的勝負。當時明成祖朱棣率大軍與馬哈木、答里巴汗、太平等瓦剌數萬主力遭遇,朱棣先派數騎挑戰引誘瓦剌騎兵來攻,馬哈木等人中計率蒙古鐵騎從山坡上順勢沖下,數萬鐵騎一躍而下的聲勢足以讓敵人膽寒。

    眼看瓦剌就要沖到明軍陣前,這時明軍列在陣前的神機營突然槍炮齊鳴,其聲如毀天滅地,令人瓦剌人心膽俱碎,沖鋒在前的數百瓦剌鐵騎直接被這神秘武器擊斃。瓦剌騎兵士氣大挫,不敢再向前沖并向后退縮。這一破綻被經驗豐富的朱棣抓住,立即指揮明軍鐵騎反沖擊,并指揮大軍兩翼夾擊,神機營在陣后為明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支援。是役明軍大獲全勝,斬首數千,馬哈木太平等瓦剌將領狼狽逃走。從此,明軍的神機營威名遠播,但是當時神機營所使用的火器神機槍卻因明初對火器的保密而沒有得到記載,讓人無法窺得真相。這究竟是什么樣的火器呢?本文將從史料的只言片語中還原這種神秘的武器。

    ▲元代至順三年銅火銃

    《明史.兵志》載“至明成祖平交趾,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制用生、熟赤銅相間,其用鐵者,建鐵柔為最,西鐵次之。大小不等,大者發用車,次及小者用架、用樁、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戰。隨宜而用,為行軍要器。”明史這段記載語焉不詳,讓人難以窺其究竟,甚至容易讓人誤解為明朝火器是從安南(古越南)學來。實際上,大量的元代火銃與明初洪武永樂火器出土實物都證明火器是明朝永樂時期才從越南學來的觀點是極其錯誤的。

    明代兵書《武備志》記載了一種神槍,這種神槍從外形看就是一把火門槍,但是火槍里卻塞了一根箭。

    此圖下還有注解:此即平安南所得者也,箭下有木送子并置鉛彈等物,其妙處在用鐵力木重而有力,一發可以三百步。

    這個注解為我們揭示了一個線索,永樂神機槍可能就是武備志所記載的神槍,但這種神槍并不是通常發射鉛彈的錯誤認識,而是用火門槍發射一種箭。

    這里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名詞“銃箭”

    洪武二十一年明將沐英在云南作戰為了對付象兵“乃下令軍中置火銃、神機箭為三行列陣中,俟象進則前行,銃箭俱發,若不退則次行繼之,又不退則三行繼之”,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明朝三段擊,這段史料里除了沐英使用火器進行三行輪射外,還有一段“銃箭俱發”,很多學者認為這里的“銃箭”是分開的,即銃、箭俱發。但是這卻是一個天大的誤會,“銃箭”實則是用火器發射的一種特殊箭矢,是人類早期火器最為常用的一種子彈。

    ▲圖為洪武銅手銃,銃內塞有木馬子,既可以發射銃箭,也可以發射鉛彈

    大明會典記載,弘治以前,軍器鞍轡二局每三年造“銃箭頭九萬個”,《續文獻通考》也記載了這“銃箭頭九萬個”,同時該書還記載景泰年間,定例每個衛所可造“箭一千二百只……銃箭四百只”,這里很明顯“銃箭”與“箭”是分開記載的,這充分說明了“銃箭”是明初獨立存在的一個名字,并非一般學者誤會的“銃”與“箭”。《續文獻通考》接下來還記載“令各處守備官采取雜木制銃箭、火藥操演,務要密切關防不許漏泄式樣,違者重罪。”正因為“銃箭”是非常重要的火器彈藥,才需要嚴格保密不許泄漏,如果只是普通的箭矢是沒必要保密的。銃箭,就是用火器發射的一種箭型彈丸。

    因此,沐英所使用的三行輪射的火器實際就是用火銃發射“銃箭”,而非通常認為的發射鉛彈或石彈。

    ▲朝鮮史料記載的發射箭矢的金屬管型火器

    實際上,人類早期所發明的火器就可以用來發射箭矢。元朝是根據目前出土實物證明首先應用金屬管型火器的時期,但是因為元末戰亂,元代記載散失無從查找元代火器的使用方法。幸運的是,朝鮮人從元朝學習了火器并記載了下來。《高麗史》1356年“宰樞會崇文館閱西北面防御兵仗,放銃筒于南岡,箭及順天寺南墜地沒羽。”高麗史所記載的學自元朝的火器,很明顯是一種發射箭矢的金屬管型火器。又因為明朝對朝鮮火器采取禁運的措施(只有明洪武時期向朝鮮提供過火器),使朝鮮火器到了明朝萬歷年間,仍然保持元末明初火器的運用形態,這就給了我們通過朝鮮火器了解元末明初火器的機會。

    ▲發射箭矢的朝鮮火器

    即使是通過阿拉伯人學到元朝火器技術的歐洲人,最早可查的火器記載也是用來發射箭矢的。如下圖所示形似花瓶發射箭矢的火器。

    沐英所處的時代為明朝剛創立的洪武時期,火器完整的繼承了元代,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沐英三段擊所用火器為發射箭矢的武器。

    那么,永樂神機槍炮也是發射箭矢的火器嗎?答案是明確的,永樂神機槍同樣是發射箭矢的火器,邱俊《大學衍義補》記載“近有神機火槍者,用鐵為矢鏃,以火發之,可至百步之外,捷妙如神,聲聞而矢即至矣。永樂中,平南交,交人所制者尤巧,命內臣如其法監造,在內命大將總神機營,在邊命內官監神機槍,蓋慎之也。”神機火槍“用鐵為矢鏃”、“聲聞而矢即至矣”,這則史料為我們揭開了永樂神機槍炮的神秘面紗,永樂神機槍炮就是用管型火器發射一種特殊箭矢的武器。而《明經世文編》的另一則記錄“手把銅銃、以木為矢、其長稍似神鎗、一頭以鐵為鏃、一頭本身三面掏陷、類如箭翎”則明確記載,明初的手把銅銃,就是用來發射箭矢的武器。

    嘉靖時期的《武編》記載這類手銃的使用步驟:

    手把銃歌曰:一裝槍、二撚線、三裝藥、四馬子、五投至子、六打三錘、七插箭、八行槍、九聽號頭。哵哵響單擺開、鑼響點火、摔鈸響收隊。

    除此之外,據河北赤城發現的明代窖藏火器遺址出土了多種明初火銃,與這些火器一同出土的還有上百枝鐵箭簇,應該是火銃專用的銃箭頭,足見明初的火銃是不但可以發射鉛子,也可以發射銃箭。

    綜合上面的分析,永樂出土的銅火銃如果用于發射箭矢就是被神機營視為秘器的神機槍。

    ▲永樂銅火銃

    用于神機槍所發射的箭矢制作需要使用來自東南亞的“鐵力木”制作。《陣圖紀要》記載神槍“箭下有木送子,并置鉛彈等物,其妙處在用鐵力木,重而有力,一發可三百步”。《君子堂日詢手鏡》“鐸木,甚堅,色赤,歲貢于京,為神槍中用”。鐵力木又稱:鐵梨木;鐵栗木,是產自東南亞的珍貴闊葉樹種,其木質最為堅硬,且木質堅密沉重,用來制作箭矢在同等規格下,可以讓火器發射的箭矢獲得更遠的射程。永樂皇帝朱棣徹底占領了越南,越南豐富的鐵力木資源為明軍所用,源源不斷的運往中國,用于制作武器。

    ▲鐵力木制作的工藝品

    但是明朝宣德年間,明軍撤出越南,東南亞優質的鐵力木不再容易獲得,即使可以獲得,也需要通過貿易以較高的價格獲取。箭矢這種大量使用的消耗品再用昂貴的鐵力木制作,顯然是明朝財政所無法負擔的,這就導致景泰時期不得不命令“各處守備官采取雜木制銃箭”,用雜木制作神機槍的箭矢自然質量無法保證,這就導致有官員曾拿庫存遺留神機槍試用“公在邊試驗故言之,曾用火藥點放僅去一二十步,不能遠致賊前”,這與射程高達三百步之遠的永樂神機槍形成鮮明對比。從此,明軍不再用銅火銃發射箭矢,全面改用鉛彈。從記載看,正德年間恰好西洋火器如弗朗機等傳入中國,明軍火器也獲得了技術上的進步,因此神機槍從此退出歷史舞臺,結束了它的使命。因年代一久,明人也多不記得神機槍的實際型制和規格,這就導致明末天啟年間茅元儀寫《武備志》時所用神槍圖為臆造出來的。

    正因為鐵力木是明軍占領安南之后才可以非常容易獲得的優質木材,因此永樂銅銃配以鐵力木制作的箭矢才獲得遠超洪武朝火器的威力,這也是明朝多個史料記載永樂神機槍炮來自安南的真正原因。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李夢陽,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發表于 2017-03-03 00:00
    • 閱讀 ( 85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