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拖延癥晚期的人都在想什么?

    最近小編拖稿超嚴重的,因為——

    A、我能力太弱了,這稿子我不會寫

    B、我就是懶得寫啊,只要再加把勁就可以完工了

    C、今天要寫的東西太難了好么,換個題目我肯定不會拖

    D、今天就是碰巧沒寫完啦,我平常都不這樣的


    不要急著說編編蛇精病這明明是開放題根本沒有正確選項什么的,BTW,反正小編為拖稿這件事已經找好借口了——

    像小編這樣已知結果(拖稿)然后回頭去分析「為什么我會這樣」的行為過程,心理學家們已經賜予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歸因(attribution)。

    幾十年前,心理學家海德(Heider,1958)就表示早已看穿了人類——

    像我們這種的高端生物不管是在什么情況下,做成了一件事又或是搞砸了一件事,都會下意識地去尋求成功或失敗的原因,而一般來說,能找出的原因也無外乎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種。

    • 內部原因就是把好壞都攬在自己身上,比如歸結到個人能力、努力、興趣、態度等。#千對萬對都是因為我對

    • 外部原因則是不管事情做得好壞都是所處環境害的,比如是受了任務難度、外部的獎勵與懲罰、運氣等的影響。#千錯萬錯都不是我的錯

    之后,另外一位大佬韋納(Weiner,1971)又系統地提出了動機的歸因理論,證明了成功和失敗的因果歸因是成就活動過程中的中心要素。簡單來說,你看待成敗的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今后的行為方式

    韋納對成就行為的歸因分類沿襲了海德的方法,并且提出了一個新的維度——穩定性

    韋納(1972)的兩維歸因模式

    據韋納的說法,

    1. 如果一個新結果和過去的結果不同,人們一般歸因于不穩定的因素,如努力和運氣;#就像小編以前都不會拖稿,今天拖了——今天好像特別背哦?再加油一點能寫完的

    2. 如果新的結果與過去的結果一致,人們一般會歸因為穩定性因素,如任務難度和能力等。#小編以前總是拖稿,今天又拖了——任務難度都是一樣的,好像真的是我自己不行呢

    3. 歸因會使人們對下一次的行為結果產生預期,具體來說就是已歸為不穩定行為的成就因素,人們會預期結果與上一次不一致;#拖稿才不是常態呢,下回一定準時

    4. 相反則是歸為穩定因素的會預期結果與上一次一致。#都天天拖稿了,明天一定也是這樣啦

    不只是預期結果,韋納還發現歸因會使人出現情緒反應

    • 當把成就行為歸結為內部原因時,你成功了會感到滿意和自豪,失敗了則會內疚和羞愧;

    • 但是如果你是把成就行為歸結到了外部原因,那么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不會產生太突然的情緒反應。

    #為了保持一個好心情,編編可是內外控轉換自如呢

    既然有二維歸因,那是不是還有三維、四維?對啊,是這樣沒錯,就像韋納也提出了三維,加的那個維度是可控性,比如努力是可控的,能力、任務難度、運氣都是不可控的。

    而關于動機的歸因,要說的還有很多,本文只是開了個頭哦~


    33IQ,在線思維訓練平臺。

    • 發表于 2017-03-21 00:00
    • 閱讀 ( 118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