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永遠充滿著謎,對人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地球上的人類,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經過一代代的努力,在20世紀終于能掙脫地球的引力,走進了茫茫的宇宙太空,將幻想變為現實。但到目前為止,仍然只有少數國家的少數航天員進入太空,完整目睹過我們這顆藍色星球。大多數人仍然在地面上,只能想象著太空和我們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樣子。
兒時的我們,肯定如現在的孩子一般,用畫筆描繪過太空的浩渺和地球的美麗,也曾夢想著成為一名航天員或者航天工作者。而現在由NASA發起的“地球之眼”項目,也許能滿足所有的孩子從太空中看地球的愿望。

圖片來源網絡
歡迎來到“地球之眼”項目
由NASA贊助的“地球之眼”任務(英語縮寫是EarthKAM,意思是讓中學生探索地球知識),是一項旨在讓學生、老師和公眾通過空間站上星載數碼相機給地球拍照的教育性延伸項目。這樣,他們可以從太空這個獨特的視角了解到我們與眾不同的地球。“地球之眼”任務執行期間(即國際空間站地球之眼相機可以操作的時間段),全世界的中學生可以向空間站提出對地球特定地方拍照的請求。整個“地球之眼”項目所得到的相片,可以從國際空間站地球之眼項目數據庫中搜索得到。這些相片和相關幫助指南以及活動是非常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地球和空間科學、地理、社會學習、數學、通信和藝術的資源。
這個項目是由美國的第一位太空女性薩莉·萊德博士在1995年提出的,當時被稱為KidSat,意為青少年衛星。她當時的設計初衷十分簡單:讓中學生們能夠通過安裝在航天飛機上的照相機對地球進行拍攝,然后再對傳輸回的照片進行分析研究。
計劃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在航天飛機的窗子上安裝一臺數字照相機,照相機是固定的,并且與一臺計算機相連,計算機同時控制著照相機的操作和照片的存儲。這臺計算機又與NASA的地面控制站連接在一起,最后通過一條通信線路連接到該計劃的任務實施中心(MOC),該中心座落在圣地亞哥的加利福尼亞大學(UCSD)。任務實施中心是該計劃的樞紐,學生們可能需要的所有軟件在這里應有盡有,還包括圖像處理軟件,利用這種軟件學生們可以將照片轉換成適用于網絡環境的格式。

圖片來源網絡
KidSat相機曾經隨航天飛機(STS 76、81、86)進行了三次飛行以驗證其可行性。在1998年,薩莉博士的這個設想被論證最終認定為是成功的并重命名為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地球之眼”。地球之眼相機在2001年隨第一期長期考察組登上國際空間站之前隨航天飛機(STS 89和99)進行兩次常規飛行。從那以后,國際空間站地球之眼相機作為永久有效載荷永駐國際空間站并且每年大約執行四次任務。
啟動你的偉大“地球之眼”
事實上,開始一個“地球之眼”項目很容易,可以用如下圖順著箭頭方向表示:
注冊參加
描述任務
標出你想要看到的位置
提出請求
國際空間站根據你的請求進行拍照
在你的電腦上下載并查看相片
如果還想進行,回到描述任務環節依次進行

圖片來源網絡
在“國際空間站地球之眼”項目官方網站注冊,并且通過認可的老師們將收到關于任務賬戶和教師賬戶的登陸官方網站信息。當“地球之眼”任務啟動的時候,任務賬戶允許學生和他們的老師在世界地圖上標出他們想要看到的位置,并提出攝影要求。教師賬戶允許老師們上傳他們的資料,注冊任務和看到他們的任務碼,每個任務碼將只能提出一個攝影需求。
國際空間站攝像系統
在2011年,NASA和薩利?萊德科學團隊在國際空間站安裝了一個新的攝像系統。攝像系統負責采集和下載學生的圖像要求。這個攝像機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向下的窗口。在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011年1月7號的晚上8點46分58秒,新的國際空間站的攝像系統采集了它的第一張照片:

圖片來源網絡
這張測試照片是美國哥倫比亞、加拿大的一塊區域,就是溫哥華島的北邊。北邊是照片的底部,很容易可以確定地址方向,而且因為幾乎垂直向下查看的,查看的視野幾乎不變。照片的中心點是大約北緯51度48分,西經127度54分。
照片上在西側(照片的右邊)的主要的島是從南到北是卡爾弗特島和赫卡特島。在獵戶島的南邊末端可以看到赫卡特島的北邊。在照片東南角(左上角)的冰川區域是Somolenko山,大約有2658米高。Somolenko山是一個火山峰,位于河流入口83千米和Silverthrone山的南部7千米,它是Silverthrone山南部的最高的山峰在Ha-Iltzuk冰山區域。Somolenko山座落于環形火山口,叫做Silverthrone火山口,在太平洋海岸山脈的范圍內。
然而這不是地球觀察圖像中一個特殊的,這是顯著的:即使這個照片是用一個很寬的角度50毫米透鏡和幾乎跨度200千米和134千米高,在保持清晰的情況下可以擴大超過4倍。這要歸功于利用實驗窗口的高質量的光學到工作人員從Destiny 模塊發射就已經準備好,多虧了窗口觀察設備和國際空間站的協助。并且WORF提供了增加了提高畫面質量的山體穩定照和它的小的攝相機支架,也是第一次使用。
整個項目可以說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它幫助了老師們刺激學生的學習樂趣,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研究,更可以得到與真正科學家一樣的第一手科研數據資料。NASA的實施和推廣,也讓人們看到教育的新模式,即政府、科學界、企業和教育機構聯合起來,整合他們的資源提供給世界上不分城市和國家的老師和學生,讓老師和學生從只有課桌和黑板教室中走出來,從自身實踐中學習和獲取知識。
編輯:魯凡英
(專家:錢航,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博士,現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科普中國微平臺原創首發)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