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充分發展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
已經成立了Tesla和 Spacex 的硅谷“鋼鐵俠”馬斯克又有了新動作。最近,他又創立了一家新公司名為Nerualink,Neuralink 將會追求馬斯克自己所說的「neural lace(神經織網)」技術,通過將微腦電極(tiny brain electrodes)植入人的大腦中,以便在將來可以捕捉人腦神經網絡的活動,繪制專屬的神經網絡圖譜,破解思維的語言,實現在人腦和計算機的完美連接,可以在計算機上傳或下載人腦的思維和記憶。
作為他創業計劃中的一部分,成立一家專注于人腦計算的神經科學公司是他的既定目標。第一步也許是用于治療大腦方面的疾病,但之后轉向更宏觀的、幫助人類避免被機器智能所征服。
“鋼鐵俠”馬斯克
無獨有偶,2016年1月6日至9日,國際電子消費展(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展覽中心舉行,整個展會熱點紛呈,法新社、探索頻道和雅虎Tech等機構評出八大看點,其中唯一的一家初創公司竟是一名1987年出生的華人韓璧丞創立的腦控智能應用公司BrainCo。韓壁丞2007年開始在韓國科學技術院學習機械工程本科,接觸了原MIT系主任Suh博士的項目,在西雅圖醫療設備研究中心工作并寫了關于神經通路的論文,產生影響。之后他進入哈佛大學腦科學中心攻讀博士學位,讀書期間創立了世界頂尖的腦機接口公司BrainCo,也成為哈佛歷史上第一個由華人主導的校方孵化項目,入駐了哈佛創新實驗室。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是腦電信號的意識解析和基于人類學習下的自適應算法。公司第一代產品Focus 1獲得成功,在教育領域取得突破,獲得包括洪泰基金俞敏洪在內的眾多國內外VC和PE的關注。
哈佛大學腦科學博士韓壁丞
而腦機接口領域的第三架馬車,不得不提盛大網絡的前創始人陳天橋,這位11年來幾乎不接受任何媒體采訪的曾經的中國最年輕首富為何要淡出公眾視線如此之久?
當然,他也并非退隱,而是尋找真正有價值、感興趣的事情——腦科學研究。
盛大創始人陳天橋
2013年,他拜訪了很多捐贈與“拿錢”大戶,單癌癥領域就有凱雷創始人、KKR創始人,以及專捐前列腺癌領域、有“垃圾債之父”之稱的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 Milken)探討經驗期間,陳天橋不斷遇到新的問題:這些了不起的善舉,始終沒有觸及兩個最根本的問題,一是疼痛,二是死亡。此疼痛泛指所有疾病的不適和痛苦、是疾病的癥狀,而死亡則是疾病以及所有人的最終歸宿,陳天橋把死亡看作是人類的終極疾病。人們之所以拒絕死亡,源自“疼痛”:即死亡過程中的肉體痛苦和精神痛苦——不舍和恐懼。于是,陳天橋找到了目標,他想“解決”疼痛,進而“治愈”死亡。但是經過反復嘗試后,這個目標最終被證明行不通,因為疼痛源于大腦。大腦是人類的根本,也是科研的禁區。腦科學是人類最復雜的課題之一,它橫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計算機學等領域,甚至,它還面臨倫理道德,直面衛道士的審判。
人類深入海洋,探索太空,對眉毛以下的部位可謂了若指掌,但眉毛之上卻布滿了問號。人腦內有800億個神經元,它們如何相互作用、發信號,仍屬未知,更遑論記憶、情緒的產生與把控。“如果用電腦比喻人類,眉毛以下的部分都只是Input(輸入)和Output(輸出)的功能,只有大腦才是主機。我們需要研究我們的主機,整個世界在這上面研究得太少。”陳天橋說。鉆研和探討的過程中,陳天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他將之放在cheninstitute.org官網首頁上作為slogan:change perception ,change your world——你的感知決定了你的世界,改變感知就改變了你的世界。
如果能夠掌握大腦感知,改變人類本身,將發生怎樣的狀況?即便是想象力最豐富的科幻小說作家,也不能完全總結隨之而來的變化。陳天橋認為,控制感知意味著控制一切。他引用《金剛經》的偈語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此觀。”這樣的觀念似乎頗為唯心,但基礎的研究越是深入,唯心與唯物愈發趨于一體,典型的代表便是量子力學,而受限于某些條件,人類的“唯物”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唯物”。
陳天橋為此設計了清晰的規劃,他給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描繪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借力”,通過捐贈世界名校、團結真正的世界級腦科學“大拿”,形成長期的戰略合作和伙伴關系。研究院正與哈佛醫學院、卡耐基?梅隆等機構談捐贈事宜,在國內,研究院也聯絡了復旦、浙大以及中科院的校長與教授,相關捐贈與合作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借力的基礎上,盛大的第二步是“育力”,即通過捐贈年輕科學家來培育下一代研發的中堅力量。陳天橋希望借鑒VC(風險投資)的模式完成捐贈,挖掘、培養真正有才華的年輕科學家。“我每年捐100個,連續幾十年,這里面出一個諾貝爾獎,那也算我們對人類有所貢獻了。”盛大的第三步是成立大學Tianqiao&Chrissy Chen University,按照陳天橋的規劃,這所大學將成為全世界唯一一所以最終解決“我是誰”這個人類終極問題為使命的大學,他們將以大腦為軸線,垂直整合神學、哲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性大學。

加州理工大學腦機接口項目實現突破
目前來看,腦機接口領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局面,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領域之后的下一個新的科技熱點,而文中所提到的三架馬車也將成為主要的推動力,使我們人類一步又一步的邁向非凡,實現神級的跨越和進化。
我們的大腦能在持續白熱化的人類與人工智能間的軍備競賽中脫穎而出。他希望通過連接技術產物來提高人類大腦自身的能力——可能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遭遇潛在的反烏托邦式的未來,在那種未來中人工智能的能力遠遠超過自然人。
這樣的想法可能看起來很遙遠虛幻,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新穎陌生就忽略一個想法。畢竟,無人駕駛汽車在在十幾年前還被歸類于科幻——可現在他們已經駛上公路。
最后用一句當年我在《科學美國人》上看到的話來結尾:
“我們所想象的一切,都將變為現實。”
歡迎關注腦洞實驗室,在人工智能即將橫行的時代里,創造力永遠比知識更重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