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某雜志上曾刊登過一篇名為《屠虎勇士》的文章,文章講述了1944年8月,蘇軍在的桑多梅日首次遭遇德軍新式武器虎王重型坦克,并最終戰勝他們的故事。但是,這篇在中國軍迷圈中流傳已久的文章,其實存在著包括人名、地名、軍銜等在內的不少謬誤,那么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本人將一一道來。
1944年8月,當紅軍戰士們已經進入波蘭境內作戰時,遭遇了綽號為“虎王”的最新型Pz.Kpfw. VI重型坦克。
1944年8月10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部隊成功強渡過維斯瓦河,進而突破了德軍部署在波蘭城市桑多梅日西南的防御陣地。
德國統帥部完全知曉桑多梅日登陸場的重要性,這里是深入波蘭腹地的必經之路。對于他們來說,登陸場的丟失是一個致命的危險。因此,德國人想肢解登陸場上的蘇軍。換裝新式武器的德軍501重型裝甲營參加了這次攻勢,該營配備了45輛虎王坦克。在途中,德軍遭遇了蘇軍近衛坦克第53旅的部隊,該旅由戰斗經驗豐富的瓦西里·謝爾蓋耶維奇·阿爾希波夫(Василий Сергеевич Архипов,1906年俄歷12月16日——1985年6月13日)上校指揮。他在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中,就已經是一個坦克連的指揮員了,因指揮坦克連突破了芬蘭軍隊設在維堡附近的筑壘地域,而榮膺蘇聯英雄稱號,而他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戰功卓著,榮膺了第二枚金星獎章,是一名久經沙場的悍將,他在戰后更是官拜坦克兵上將,當然這是后話了。阿爾希波夫采取了積極的防御措施,其中包括將己方坦克巧妙的偽裝起來,組織設置了多個伏擊點。

▲身著禮服,胸前掛滿戰斗榮譽的瓦西里·謝爾蓋耶維奇·阿爾希波夫坦克兵少將。照片攝于1945年紅場閱兵式期間
在這些戰斗中,蘇聯坦克手們首次遭遇到虎王坦克。該型坦克是當時納粹德國在戰場上防護能力最強的坦克,其正面配備有50度傾角的150毫米厚裝甲,當時盟軍裝備的大多數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均對它無可奈何。虎王的戰斗全重為68噸,理論上,其裝備的88毫米KwK 43 L/71反坦克炮可以在4000米的距離上,擊穿60 ~ 8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板。如果發射硬芯穿甲彈的話,理論上可以在1公里的距離上擊穿200毫米厚的裝甲,殺傷力驚人。
當時,T-34-85已經大批量生產并列裝紅軍。雖然新型的T-34配備了一門85毫米反坦克炮,但是,其車身正面裝甲沒有變化,仍然是60度傾角的45毫米厚裝甲。對于德軍的坦克和反坦克炮而言,蘇軍的新型T-34并非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因此,憑借著新式重型坦克,截至8月11日,德軍僅僅在戰術上取得了些許勝利。不過,由于虎王坦克在技術上并未完全成熟,設計上仍然存在缺陷,遭受著各種技術問題的困擾。在德軍進攻期間,截至8月11日,501重型裝甲營所配備的45輛坦克中,只剩12輛還能繼續前行,其余都因為技術問題而出現了故障。而在8月12日,德軍坦克手們的好運氣也走到了盡頭。
8月12日早晨7時,德國人在濃霧的掩護下,以11輛重型虎王坦克和兩輛搭載著步兵的裝甲運兵車,向奧格連杜夫村以東的一個不知名高地發起了攻擊。德國人并不知道蘇軍坦克手們在該高地的東面斜坡上埋伏了兩輛T-34-85正等著他們往伏擊圈里鉆。其中一輛的車長是亞歷山大·奧西金近衛軍少尉。
1920年4月7日,亞歷山大·彼得羅維奇·奧西金(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Оськин)出生在梁贊省的小科羅維諾村,2010年2月21日在莫斯科逝世。他作為蘇聯坦克手親歷了幾乎整場偉大的衛國戰爭。在整個戰爭歲月里,奧西金先后指揮過T-26和T-34坦克。
當時,這兩輛T-34-85坦克的周身都堆滿了壓緊的麥穗,從遠處看完全就是兩個干草堆。蘇聯坦克手們聽到了敵軍坦克發動機的轟鳴聲,奧西金少尉從潛望鏡中注視著德軍坦克緩緩的爬過高地頂部,蘇聯坦克手們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那些大鐵塊頭慢慢的靠近。當將德軍坦克放近到距離自己僅300米時,少尉才下令開火。奧西金中尉的車組,接連開炮擊毀了3輛虎王。德國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剩余的坦克都決定倒車撤退。
這次伏擊戰中表現出色的奧西金少尉的T-34-85車組的成員包括:機械師兼駕駛員斯捷岑科(А. Стеценко)、炮長梅爾哈伊達羅夫(А. Мерхайдаров)、裝彈手哈雷切夫(А. Халычев)和無線電通信員格魯欣(А. Грушин)。雖然據其他資料顯示,奧西金的車組只摧毀了德軍坦克縱隊中的頭車,而其余戰果是被近衛坦克第53旅的主力擊毀的。但無論怎樣,此役的結果是無法改變的——德國虎王重型坦克在東線的首戰,以德軍坦克手的完敗而畫上了句號。
1944年9月23日,奧西金少尉因這次戰功被授予了蘇聯英雄稱號,他的履歷表上是這樣寫的:“為了表彰他在戰斗中所彰顯出了勇氣和英雄主義精神,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于1944年9月23日下令,授予近衛軍少尉亞歷山大·彼得羅維奇·奧西金蘇聯英雄稱號,同時授予他列寧勛章和金星獎章(獎章編號4664)。”1971年10月,奧西金以中校軍銜轉入預備役,他的最終軍銜是預備役上校(1975年晉升)。

▲年輕時的亞歷山大·奧西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3輛德軍虎王重型坦克被擊毀,另外還有一輛虎王在撤退的過程中因故障拋錨被德軍丟棄。次日,奧西金指揮自己的T-34坦克車組率先沖入奧格連杜夫村,打死了盤踞在村中的十幾名敵軍,并發現和繳獲了那輛被丟棄的虎王。

▲晚年的亞歷山大·奧西金
▲在解放了奧格連杜夫村后,亞歷山大·奧西金少尉(坐在T-34左側)和車組人員以及搭載步兵們在該村街頭接受當地居民的夾道歡迎。該照片攝于1944年8月中旬。



▲T-34-85中型坦克

▲從左至右IS-2和T-34-85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