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鐵鍋能擋子彈?說說真實的太平天國戰爭

    2007年,由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三人聯手,拍攝的古代戰爭片大作《投名狀》,一度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十年過去了,雖然《投名狀》帶來的熱度早已消散,但是這部影片里的很多橋段卻依然被人所銘記。

    ▲《投名狀》劇照

    電影中,曾經出現了三位朝廷的大人物。這三人的原型卻不難揣摩,其中的“陳大人”的原型,自然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曾剃頭”曾國藩。那么電影中的“山字營”,也就應當是當時湘軍的一部分。而與主角們相對的“魁字營”,則應當是李鴻章手下的淮軍。歷史上,也確實是曾國藩的湘軍攻破太平天國天京,也就是現在南京,因此也可以對“山字營”的真實身份進行作證。

    ▲晚清名臣曾國藩,也就是劇中的“陳大人”

    晚清湘軍的誕生,確實與當時的太平天國戰爭有著緊密的聯系。由于鎮壓太平天國戰爭的接連失敗,因此清廷只得動用地方團練。而因為“丁憂”在家的曾國藩,正好利用這一段時間,在湖南組織起了一支團練,也就是后來的湘軍。而且湘軍的一大特色,正如電影中描述的那樣大多每一營,皆是同鄉出身,并且“兵為將有”,士兵不再受朝廷控制,而是直接受制于將領。不過即使如此,電影中的“山字營”與真實的湘軍其實還是有較大的差別。

    ▲《平定粵匪圖?克服岳州圖》中的湘軍

    首先在裝備上,電影中的“山字營”,從將領到士兵,基本都有鎧甲防護,尤其是主角等人,一身精良的鎧甲。實際上,伴隨著火器的大規模使用,清代很早便已經逐漸開始淘汰鎧甲,乾隆時期,在實戰中,除了少部分將領還穿著象征身份的鎧甲之外,已經難覓鎧甲的蹤影。到了太平天國戰爭時期,雖然無論是清軍還是太平軍,實際上都還使用大量的冷兵器,但是雙方都很少會穿戴鎧甲。因此電影中,兩方身著鎧甲廝殺的場景,是基本不可能真的出現在歷史上的太平天國戰爭中的。

    ▲電影中太平軍和清軍身著鎧甲廝殺的場景,實際上在真正的歷史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而且在清軍的服飾上,也有著很大的問題。前文所說,湘軍還有淮軍,實際上都是由團練鄉勇構成的,因此他們所穿的軍服,也應是相應的號衣。而且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湘軍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所捆的頭巾。由于受到少數民族的影響,當時湖南的鄉村也多有纏頭巾的習俗,這一習慣,自然也被他們帶到了軍中。有意思的是,湘軍裹頭巾的習慣傳播極廣,之后的淮軍也受其影響開始在頭上纏頭巾。這一風俗一直保持到了清末新軍的出現,但是因為實在影響太大,因此很多當時的許多外國人在組織華人軍隊時,也依然讓他們纏著頭巾。

    ▲身著號衣,纏著頭巾的晚清清軍

    ▲晚清淮軍

    之后再是太平天國方面。正如前文所說,太平天國的軍隊,實際上和清軍一樣都基本是不披甲的。不過他們確實會如同我們一般印象中那樣頭上綁上頭巾,但這個頭巾并不一定就和電影中一樣是紅色。除此之外,實際上太平天國的士兵,也會穿號衣,不過太平天國的號衣一般較短,類似于上身的短襖。太平軍還有一大特色,是他們的軍服大多顏色較亮,這與電影中暗色的軍服有較大的差異。

    ▲魚鷹社繪制的太平天國軍隊士兵

    ▲太平軍號衣

    ▲歷史上,英國人戈登實際上才是真正的蘇州城勸降者

    最后來說說《投名狀》在戰爭場景上的爭議點。在戰前,通過李連杰飾演的龐青云之口,向我們講述了太平軍對火器使用所帶來的威力。龐青云所想出的辦法,則是讓清軍沖鋒貼近與太平軍展開肉搏。雖然在電影中,龐青云的這一對策的確算得上奏效。但是畢竟電影就是電影。實際上,冷熱交替時代的戰爭中,一個合格的將領,都斷然不可能出現如同電影中,讓火槍手脫離軍陣,尤其是脫離負責肉搏的長矛手的保護。除此之外,火槍手一般也都會攜帶佩刀,以便在萬不得已時自保,因此像電影中對太平軍火槍手一邊倒的屠殺,實際歷史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

    ▲《平定苗疆得勝圖》其中火槍手不僅有刀牌手、長矛手的保護,甚至還有弓箭手與騎兵的配合

    這點要特別提一下《投名狀》中最富爭議的,清軍士兵用鐵鍋擋子彈的辦法。實際上,這并不靠譜。清代鐵鍋的制造方式為鑄造,這種方式制造的鍋具,在材料上屬于生鐵。生鐵鐵質極脆,根本就無法與鍛造的熟鐵或鋼制防具相提并論。以清朝最出名的佛山鐵鍋為例,其是用當地的紅泥做模,其生產工藝相對于武器簡單的很多,工藝只有制模、熔鐵、澆鑄3個簡單的程序,因此強度也差許多。而且以火槍的威力,即使是火繩槍,實際上只要在火槍有效射程之內,也依然可以輕松擊穿鐵鍋。在火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即使是作為冷兵器鎧甲巔峰的板甲,最終都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生鐵鑄造的鐵鍋又怎么可能擔當起防彈的大任呢?

    ▲清代鐵鍋

    除此之外,《投名狀》中不科學之處,還有太平軍將火炮置于整個軍隊中央。實際上這個布置方法,大多應該是為了應對騎兵,而出現的空心方陣,這種方陣清代也已出現,因此太平軍使用本來并無不妥。但是清軍很輕易的就殺到炮兵陣地處,就不正常了。無論是冷熱交替還是火器時代,火炮都是極為重要的武器,因此軍隊對于火炮的保護也是非常嚴密。而太平軍不僅沒有將火炮放在真正適合其使用的高處,甚至還沒有對這些火炮進行重點保護。這或許只能說,可能是《投名狀》里的主角光環所致了。

    ▲清代軍陣,火炮雖然是獨立與兩翼,但是明顯有騎兵保護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鸮,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發表于 2017-10-26 00:00
    • 閱讀 ( 75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