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一首華語流行歌曲流傳到了國外,大受歡迎,翻唱版本出現后,迅速排到美國billboard榜單前三的位置。你敢信這是真的?
這事兒還真發生過,不過被翻唱的歌曲,是民國時期的上海老歌。
接下來你將看到:
●上海怎么就成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源地?
●最早的中國流行音樂創作者是寫兒童歌曲的
●《玫瑰玫瑰我愛你》被翻唱后紅遍了美國
上海怎么就成了中國流行音樂發源地?
-+-
一說民國老歌,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上海。
上海自開埠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對外交流的深入,逐漸成為中國最大的國際化都會。
20世紀30年代初期,上海成為國內的輕紡工業基地、金融中心、交通運輸樞紐和貿易中心。
以金融業為例,列強在上海不斷建立起金融機構,方便在中國的經濟殖民活動。
1936年,上海擁有11家信托公司、48家匯劃錢莊、3個儲蓄會和1家郵政儲金匯業局,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金融中心。

國際化的另一面體現在文化的交流上。
1934年,在上海的外國人已經占到了上海總人口的2.19%。外國人的到來,刺激著上海各類娛樂業的發展。
1908年,法國人樂浜生在上海成立了東方百代唱片公司。隨后,勝利、高亭等具有外國背景的唱片公司紛紛登陸上海。
最初這些唱片公司灌制的唱片以各地方戲曲為主,顯然不能完全滿足日益增長的上海市民文化需求。

●百代公司發行的的譚鑫培“捉放曹”唱片
當時上海市民對音樂的需求有多迫切?
20年代中葉,留聲機已經普遍進入上海富裕家庭,也成為小資情調的咖啡館、酒吧等娛樂場所不可或缺的道具。有錢人用得起留聲機,大眾收聽音樂主要靠廣播。
1934年,上海28家電臺節目中,全天播音時段85%以上是文娛節目,歌曲便是其中的重頭戲。
強烈的需求呼喚著新的音樂形式,而催生新音樂形式的新音樂元素也來自國外。
早期的上海歌舞廳、咖啡館等娛樂場所演奏的樂隊幾乎完全都是外國人。
其中又以菲律賓人為主,另有猶太人、俄國人和吉普賽人。他們甚至會演奏當時剛剛流行的爵士樂,這也讓日后的上海音樂帶有濃厚的爵士樂風情。
最早的中國流行音樂創作者是寫兒童歌曲的
-+-
民眾對流行音樂有了迫切需求,天才音樂人也就應運而生。
中國第一批流行音樂制作者脫胎于知識分子階層,其代表人物就是開上海流行音樂之先的黎錦暉。

●黎錦暉創辦的明月歌劇社合影
這個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不過要說起他創作的音樂,你一定聽過,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小白兔乖乖》就是他的作品。
中國現代音樂最早誕生于新式學堂。
最初“學堂音樂”走的是拿來主義路線,多直接采用歐美歌曲或民間小調的曲子填入新詞,以宣傳愛國、革命、婦女解放、破除迷信等新思想。
參與創作的多是趙元任、李叔同這樣的知識分子。
比如李叔同的名作《送別》,就是用了美國作曲家奧德威的《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的曲改編的。
后來中國的音樂開始從學堂音樂向流行音樂轉變,黎錦輝就是其中的關鍵人物。
他早先也是一名以教育為己任的知識分子,辦過報紙,做過公務員,在小學做老師的時候教過語文、美術、音樂、歷史。
五四時期,他參與了蔡元培任會長的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擔任以演奏民間絲竹音樂為主的“瀟湘樂組”組長。這個時候的黎錦暉意識到,“中國音樂家,均以西樂為正宗,唱中國歌就會被人笑話”,決心“宣傳樂藝、輔助新運”。
黎錦暉剛到上海,做的還是創辦音樂教育機構,譜寫兒童歌曲的工作。

●黎錦暉編劇的兒童歌舞劇《三蝴蝶》演出照
為了擴大影響力,他偶爾也創作一些流行歌曲。沒想到他一出手就是爆款,1927年創作的《毛毛雨》很快就紅遍大街小巷。
盡管這首歌在唱腔上仍然帶有很多舊式戲曲的風格,它還是成為了中國本土誕生的第一首流行歌曲。

●黎錦暉和《毛毛雨》的原唱、他的女兒黎明暉
這首歌后來還在影視劇《情深深雨濛濛》中被翻唱。
并且歌里歌頌的純真愛情也能夠大膽唱出來,取代了原來市井間流傳的粗糙庸俗乃至猥褻不堪的小調。
一炮而紅后,黎錦暉發現創作流行歌曲居然是幫助他運營音樂教育機構的好出路。
他繼續帶著歌舞團在各地巡演,1929年時因路費短缺滯留新加坡,黎錦暉還接受一家書局的訂單,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

●明月歌劇社歌舞排練
黎錦暉在剛開始創作流行音樂的時候,還曾經給自己立下十條原則:
妓女唱的不寫
“后花園贈金”之類的不寫
相思病的不寫
愛情悲劇不寫
為三角戀愛而情殺的不寫
“三妻四妾十美圖”不寫
用陰謀手段取得愛情的不寫
猥褻的不寫
對金錢權勢的愛情予以諷刺
對一見傾心的兒戲愛情加以諷刺
然而后期為了迎合出版商及唱片公司老板們的意愿,多多賺錢,還是掉了節操,其流行音樂創作也愈發粗制濫造,格調低下。
好在黎錦暉的開拓工作已經在上海播下了流行音樂的種子,在他的培養下,白虹、姚莉、王人美、黎莉莉、周璇、黎錦光、聶耳等音樂青年才俊成長起來,開創屬于他們的音樂時代。
《玫瑰玫瑰我愛你》被翻唱后紅遍了美國
-+-
在黎錦暉之后的上海流行樂壇,領軍人物是被稱為“一代歌仙”的陳歌辛。
與黎錦暉最初深受民間音樂和戲曲影響不同,陳歌辛雖然也對上海田歌、打夯號子、車水號子等民間音樂了如指掌,但他還受到過西方作曲、指揮和配樂訓練,音樂底子更加扎實。他也就能更加靈活地運用爵士樂等新潮西方音樂形式。

●陳歌辛及其夫人金姣麗
比如1940年陳歌辛為電影《天涯歌女》創作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就采用了典型的爵士樂風格。這首歌被美國人翻唱后大火,就與其爵士風味的旋律有關。
還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民國流行歌曲出自陳歌辛之手,比如《不變的心》《鳳凰于飛》《永遠的微笑》《初戀女》《蘇州河邊》《夜上海》等。
抗日戰爭爆發后,陳歌辛身處上海,寫作了《度過這冷的冬天》《不準敵人通過》等抗戰歌曲,還創作了一系列抗日舞劇。
1941年底,日軍占領上海租界,陳歌辛被捕,在獄中遭受嚴刑拷打,出獄后被迫為汪偽政權服務,甚至寫下了《大東亞民族團結進行曲》等為日本軍國主義宣傳的歌曲,并在上海外灘華懋飯店指揮過歌頌神風特攻隊的《神鷲歌》。
抗戰勝利后,陳歌辛又被國民黨監禁了7天。雖然在抗戰勝利后陳歌辛的日子也并不好過,但他還是懷著勝利的喜悅,于1946年新年之際寫出了日后風靡華人世界,每年過年都會聽到的洗腦神曲——《恭喜恭喜》。

●《恭喜恭喜》這首神曲原本帶有慶祝抗戰勝利的含義
《玫瑰玫瑰我愛你》在四十年代火遍華語流行樂壇后,五十年代初由澳大利亞DJ威爾弗里德·托馬斯從香港帶到倫敦。
沒想到在倫敦播放后,受到了英國人的歡迎。查普爾音樂公司便委托威爾弗里德·托馬斯為這首歌重新創作英語歌詞。
托馬斯就寫了一個西方人在馬來西亞遇到美人、與她相愛卻最終與她告別的故事,即《Rose, Rose,I Love You》。這首歌經美國歌手弗蘭基·萊恩演唱后,曾在美國billboard榜單上排名第三。
而英國女歌手佩圖拉·克拉克翻唱的另一個版本《May Kway》則改編不多,仍然是一首歌詠玫瑰花的歌曲,其中還運用了各種中國音樂元素,在英國歌曲排行榜上排名第十六。
當《時代》雜志報道《Rose, Rose, I Love You》的時候,提到了這首歌的原唱姚莉,卻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曲作者是陳歌辛。

●佩圖拉·克拉克版的《May Kway》
陳歌辛最終并未收到任何海外稿費。
翻唱者弗蘭基·萊恩后來在美國的一次音樂會上巧遇陳歌辛的小兒子陳東,才知道《Rose, Rose, I Love You》的原曲是由陳歌辛所作。
在萊恩八十大壽的告別音樂會上,他又見到了陳歌辛的妻子金姣麗和大兒子陳鋼,將他灌制的《Rose, Rose, I Love You》送給了他們。
建國后很多上海流行音樂人,如李厚襄、姚敏、姚莉等移居香港,繼續流行音樂的傳承和發展。他們的工作為后來港臺流行音樂的發展留下了豐厚遺產。
鄧麗君的很多歌曲,如《何日君再來》《四季歌》《夜來香》《采檳榔》等,其實都是翻唱的民國流行音樂。
而很多民國流行歌曲,被梅艷芳、費玉清、鳳飛飛、蔡琴等港臺歌星演唱,其生命力之旺盛,早已超過了意識形態的阻隔和歌曲創作者本人的生死,仿佛如至今仍然健在的《玫瑰玫瑰我愛你》演唱者姚莉一樣,從未老去。
參考資料:
1.賈崇. 陳歌辛流行歌曲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09期。
2.周康. 上海早期流行歌曲成因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11。
3.Music: A Rose Is a Rose ... - TIMEhttp://content.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35240,00.html。
4.《夜上海》作曲陳歌辛:在反右斗爭中“受黨保護”?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3241。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