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標志,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了。合作關系正式確立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并派遣主力部隊北上進入華北抗擊日寇。也就是在這一年,原紅軍騎兵改編為八路軍騎兵,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八路軍115師騎兵營。

▲準備開赴華北的八路軍騎兵
1937年8月22日,八路軍115師騎兵營于8月22日在織田鎮舉行抗日誓師大會后,開赴華北,并于次月22日到達河北省阜平縣。
▲在華北征戰的八路軍騎兵
115師騎兵營的第一戰,是在晉冀交界的倒馬關。此地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據說是北宋名將楊延昭為了防御遼軍騎兵筑成此關。115師騎兵營進至此關附近時,發現該關口已經被日軍占據,營長劉云彪當即決定攻下此關,消滅此地的日軍。劉云彪決定命二連長率兩個排正面攻關,二連副連長帶一個排從側后進攻,其他部隊提供火力掩護。

▲整裝待發的八路軍騎兵
115師騎兵營雖然是騎兵營,但是也并非只會在馬背上揮舞馬刀,各種步兵戰法也十分嫻熟。倒馬關上的日軍驚慌失措,很快就被趕下了城墻。殘余的日軍倉皇朝淶源方向撤退,丟下了20多具尸體。115師騎兵營首戰告捷,此戰也是“平型關大捷”的前哨戰。

▲沖鋒中的八路軍騎兵
1937年,忻口戰役期間,日軍在曲陽建立兵站,囤積物資,意圖建立一條“定縣——曲陽——太原”的戰略運輸路線。115師騎兵營了解到這個情況后,營長與政委研究后均認為:摧毀曲陽兵站不僅能打亂日軍計劃,還能將兵站的物資用來補充軍用,起到兵法中“因糧于敵”的效果。

▲延安的八路軍騎兵
當時,去陽城內只有日偽軍100多人,但是此地距離日軍重兵集結的定縣只有20公里,所以打援比攻堅更加重要。于是營長劉云彪命一個連(100人左右)主攻曲陽城,兩個連在曲陽城東,一為策應一為打援。10月18日凌晨3點,騎兵營從黨城出發,依靠機動優勢迅速奔襲到曲陽。全營下馬后迅速轉入戰斗狀態,按照預先計劃發動奇襲,一個小時就攻占了曲陽城。

▲行進中的騎兵
不久后,一支由30多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就滿載著日軍前來奪回曲陽。但此時騎兵營早已布好了埋伏,在公路上埋設地雷、路兩邊挖出工事。隨著一聲巨響,日軍的汽車被地雷炸壞,整個車隊都陷入了混亂。營長劉云彪一聲令下,全營火力齊齊射向日軍,負責迂回的騎兵營一連也迂回到了日軍后方,開始射擊。
▲八路軍騎兵入城
日軍一時間搞不清騎兵營的實力,迅速調轉車頭,丟下兩輛損壞的汽車,向定縣撤退。后來,115師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后來的十大元帥之一)看到騎兵營在此戰中繳獲的戰利品,對騎兵營大加稱贊。此戰之后,騎兵營再接再厲,又奇襲了日軍在大沙河西的兵站,繳獲大量物資。
▲正在訓練的八路軍騎兵
八年全面抗戰中,八路軍各指騎兵部隊轉戰華北成百上千個村鎮,充分利用騎兵機動能力強的特點,打了不少勝仗,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抗戰的最終勝利名副其實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正在演習的八路軍騎兵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