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顧名思義“窮人家”的孩子應該比富人的孩子更加體貼懂事,可是生活中這樣的孩子為什么是難得一見呢?好像社會上為非作歹的更多的是窮人家的孩子,出現成長障礙的兒童也很多是窮人家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顛覆了這句至理名言?

孩子年幼的時候,窘迫的父母掏心掏肺寵愛孩子,只要有好東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仿佛孩子不在身邊,自己獨享美食是一件多么不恥的事。每天起早貪黑幫孩子努力追趕上同齡人衣食住行的節奏,含辛茹苦拉扯大了,能夠自立不啃老的卻很少。
孩子長大結婚找父母要錢、買房、買車的越來越多,好像達不到這個要求就不能得到另一半的青睞,就是父母太無能,他們總是抱怨父母付出得太少,哪怕父母傾其所有,卻還認為有勞動力可以壓榨。倘若父母幫忙帶娃,孩子哪里不夠好就是老人的錯,某某家的孩子出生以后,這些瑣事根本無需掛心,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好了。這樣的現象幾乎成為了一種潮流,甚至拿出來炫耀,窮人家的孩子竟然養成了富二代,這樣循環下去成為一個可怕的怪圈。

當我們在孩子需要引導的關鍵時刻選擇了去賺錢,你就要承受孩子的叛逆和疏離,哪怕他知道因為你的起早貪黑才有當下的安逸生活,可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溫暖的懷抱,這是金錢無法滿足的精神需求。我們認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是缺少溫暖的寶貝卻變成問題兒童。

當孩子還在做夢的年齡,你希望他面對現實,接受父母不在身邊的焦慮,當孩子學會了獨自飲泣,我們抱怨他性格孤僻。從一開始你給與的教育方針就是“一切向錢看!”等到孩子用這招對付你的時候,你卻認為他做事毫無原則。我們從來沒有溫情脈脈地演繹什么是愛和責任,卻不顧不管的教會了理直氣壯的索取和逃避。

看看世風日下帶來的養老問題和育兒問題,追根究底是一個問題。孩子從小養正了,后半輩子就無需煩惱,養正的孩子自然知道“常回家看看”,也會體諒父母一生的艱辛,更不會提出“非分要求”。同理一個教育不當的孩子,哪怕有了工作,他心心念念的是父母還能幫我做點什么?有利用價值的時候還會虛偽以蛇,當父母年老體邁的時候巴不得早日升天減輕負擔。
我們總是說等孩子長大了再教育,有數據表明教育小朋友如果需要二十斤力氣,等他長大之后你會多花費十倍甚至百倍的時間和金錢來達到同樣的效果,還不一定能成功。馬云說:把香蕉和錢放在猴子面前,猴子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香蕉,因為猴子不知道錢可以買很多香蕉。現實生活中,如果把錢和教育放在人前選擇,人往往會選擇錢,因為太多的人不知道教育可以換來更多的錢和幸福。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能改變家族的命運。這個時代什么都不貴,唯有教育最貴,什么都能等,唯有教育不能等。

舍不得放棄當下的物質降低生活要求是當下父母的通病,我們不愿意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寧可放棄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還自詡這是窮人無奈的選擇。窮人不代表“窮教育”,教育不僅需要金錢澆灌,更需要的是溫情的陪伴和耐心的說教,教育的方式的選擇就是思維格局大小的成果。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是在艱苦的環境下逼迫孩子生長,而是用行動教會孩子哪怕環境艱苦也一樣能夠“苦中作樂”。外在的資源可以短缺一些,陽光的心態一點都不能少,同樣的困境不同的心態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窮教育的孩子不可能成為陽光自信的一份子,早當家自然也是絢麗的泡沫而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