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 1 億多年的時間,但它們在 6,500 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只是那時留下的大批恐龍化石。

科學家們最早是在上世紀 1980 年代首先提出了恐龍可能是在小行星撞擊事件中滅絕的設想。
在當時這個設想非常大膽,引發了很大的爭議。后來到了 1991 年,地質學家們找到了那次撞擊發生的地點:位于北美洲墨西哥境內尤卡坦半島上的一個直徑大約 180 公里的撞擊坑遺跡。

研究人員將這個撞擊坑根據距離它最近的小鎮的名字命名為“奇克蘇魯布”撞擊坑(Chicxulub)。
這是一場空前的災難——一顆小行星以超過 40 倍音速的極高速度劃過天空,隨后狠狠地一頭撞向地面。

這次撞擊產生的爆炸威力與 100 萬億噸 TNT 的爆炸量相當,大約相當于二戰期間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爆炸威力的 70 億倍,強烈的撞擊產生可怕的強大沖擊波掃蕩周圍的一切。
來自中國的古生物學和物理家黎陽 2009 年在耶魯大學發表的論文引起了國際古生物學界的轟動,他和他的中國團隊在 6534.83 萬年前的希克蘇伯隕石坑 K-T 線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稀有元素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 232 倍。
如此高濃度的銥只有在太空中的隕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這進一步證實了此處可能有小行星撞擊地球。
有科學家假設,如果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上的低中烴區域(占地球表面的 87 %),就不會發生大規模滅絕。
但不幸的是,這顆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附近的地球。
研究人員經過探測分析發現,在那里,大量的原油和碳氫化合物被藏在淺海之下,一旦撞擊就會被點燃。
此外,小行星還撞破了地殼,致使地球內部巖漿洶涌噴出,撞擊造成了超級火山爆發。

從古瑪拉巖石的同位素含量測出此次爆發的威力遠遠高于黃石超級火山最大的能量,普通火山口的直徑也就是是幾百米,而這次被撞擊成的口子直徑超過 148 千米。
整個地球被濃濃的火山灰和毒氣所覆蓋,導致太陽光無法穿越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大氣層氧氣含量極低。綜合這些因素造成此次生物的大滅絕。
還有一種假設是,如果小行星早一點撞擊地球,也許恐龍就不會滅絕了。
關于這個假設科學家給出的解釋是,假如這顆隕石早幾百萬年撞擊地球,那時北美大陸上的食草恐龍種類繁多。或是晚幾百萬年,等這些食草恐龍的多樣性有所恢復,恐龍可能就不會滅絕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