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鐵甲長刀,大敗清軍洋夷的鄭成功鐵人軍

    鐵人、鐵漢自古都是中國人形容威凜剛強者的褒獎贊譽。這其實不僅僅是一句夸張的喻辭,還是有歷史依據的,那就是古代涌現出的所向披靡的鐵甲軍隊。

    在冷兵器時代,最具戰斗力的理想化軍隊,莫過于全身鐵甲、刀矛銳利的虎賁勇士組成的軍隊了,擁有這樣的軍隊定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中國古代就有這樣一支優秀的鐵甲軍團,不僅打敗國內所有對手,而且還能大敗當時領先世界的西方殖民軍隊。這就是明末中國愛國將領鄭成功的“鐵人軍”。

    ▲古今繪制的鄭成功像

    古代組建一支全身鐵甲以及長刀大槍各種兵器的軍隊,是需要耗費巨額財力資金的,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是無法企及的。鄭成功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一支“巨燒錢”的軍隊,得力于鄭氏“海商武裝集團”的累世積蓄。

    ▲明代藤牌軍

    明末正值開啟世界近現代史的“大航海時代”來臨,各國武裝海商無一不是那個時代的“嬌子”。它們依托巨舟厲炮,無視法度,縱橫四海,好則是貿易商人,不好就是劫掠海盜。所以個個富可敵國。

    鄭成功的父親以及叔伯就是明代勢力薰焰的海商兼海盜集團首領。幾十載穿行日本、大明、南洋各地,手下匯聚當時東洋、西洋各種雇傭軍士兵和各種精良先進的冷熱兵器,早就是一支足可覆國的私人武裝。

    ▲參加過臺灣戰役的荷蘭人繪畫的明軍,雖然他們不熟悉亞洲中國人的繪畫要素,但還是比較真實的反應出許多細節,可謂還原鐵人軍的第一手資料

    ▲尤其此圖,鎧甲、刀矛,艦船城堡都描繪的細致入微

    ▲同樣收錄在西方古籍中鄭成功的圖畫,可能是中國人繪畫

    ▲一則非常珍貴的史料,真實描繪了鄭家軍中黑人雇傭軍的形象。身穿鎖子甲,手持火銃,別武士刀

    鄭成功繼承了鄭氏家業,矢志反清復明,整軍備武,更加夯實了鄭家軍的實力。其王牌就是鐵人軍。

    《從征實錄》中記載鐵人軍的精良裝備:“每班帶班長六員,配云南斬馬各二、牌鋛各二,弓箭則全班俱執。又十班之中,弓箭居四,刀牌居六。每班另募伙兵三名,挑帶戰裙、手臂、披掛隨后,遇戰便穿帶,行伍免勞頓。”

    ▲今人想象的鐵人軍

    《臺灣外記》卷四記載:“二月,挑選各提督壯勇者為親軍,廈門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舉起遍游教場者五千人,畫樣與工官馮澄世,監造堅厚鐵盔、鐵鎧及兩臂、裙圍、鐵鞋等項,箭穿不入者。又制鐵面,只露眼耳口鼻,妝畫五彩如鬼形,手執斬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執器械副之,專砍馬腳,臨陣有進無退,名曰鐵人。”

    可見鐵人都是百里挑一的虎賁力士,所以鄭成功才舍得下血本。鐵人不僅全身鐵甲鐵面,無懈可擊,而且還配備精密打制的武器,號稱“云南斬馬刀”,刀長三尺,柄四尺,非常銳利,所向無敵。無論敵人騎兵步兵或者滿洲精銳都成為鐵人軍手下敗將。

    ▲經國雄略中的明軍兵器

    1660年順治命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率領京城滿洲主力,再匯聚各地的滿洲勁旅一并南下福建,鄭成功派遣“鐵人軍迎敵。打響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廈門之戰。

    鐵人軍配合鄭成功水師,大敗滿清大軍。根據《清耆類選編》《皇朝通志》《康熙實錄》中記載,滿洲籍將官陣亡的有八十人,其中從三品以上陣亡者多達28人,參戰的一萬數千名滿洲官兵大半被殲,這對當時男丁總數有四萬九千余丁的滿洲不可不算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受此巨大打擊的順治憂憤離世,年僅23歲。

    國內韃虜不是對手,當時橫行全球、擁有先進火器的西方殖民軍隊同樣不在話下。1661年4月,由500艘船、40000人組成的鄭氏艦隊離開金門,向臺灣島進發。1662年2月收復荷蘭殖民者盤踞多年、城固炮厲的臺灣。

    ▲17世紀來到亞洲的西方殖民者形象

    臺灣的荷蘭末任總督揆一領兵投降,回國后因為”投降叛國“被送上軍事法庭審判,被軟禁于班達群島長達8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委派到菲律賓的總督

    他寫過一本回憶錄《被忽略的福摩薩》,在書里是這么描寫鐵人軍的:

    “敵人的士兵使用各種各樣的武器。一些士兵背上挎著弓和箭;另外一些除了左臂一塊盾牌外,右手一把利劍外什么都沒有;而許多士兵雙手都揮動著令人生畏的戰劍,裝在半人長的木棍上。每個士兵的上身都穿一件鐵甲來護身,就像屋頂的瓦片環環相扣。”

    “(戰斗中)他們彎著頭,把身體藏在盾牌里,以激烈和不屈的勇氣,向對方進攻,像是家里還有一副多余的軀體似的。他們不斷地向前進逼,盡管很多人被擊斃,他們想都不想,仍然像瘋狗一樣向前沖,也不向四周看看有沒有同伴跟上。”

    ▲滿清專門銷售到西方的“外銷畫”(西方人最喜愛的中國名片)中的清軍

    這并不是被嚇破膽的敗軍之將的自我辯護之詞,同樣親歷了臺灣戰役的荷蘭土地測量師菲力普·梅,也在自己的日記中記載鄭軍的軍容:“(國姓爺)行軍時擊鼓吹管,有人騎馬,有人步行,頭盔光耀照人,手持大刀,無數的絲旗幡旒沿路飄蕩。”

    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雄才偉略使之成為十七世紀名冠東西的風云人物。使傲世天下的西方殖民者多國詞典中都添加了“國姓爺”這一漢語譯詞。

    以其百年難遇的曠世英武,反清復明是完全具有可能的,甚至有可能阻擊西方殖民者對東方的覬覦,改變東亞近代史的進程。可惜天妒英才,與偉大民族英雄岳飛一樣,鄭成功年僅39歲便英年早逝,留下千古遺憾。

    ▲鄭成功去世后,清軍旋即收復臺灣

    注:本文作者弓旗鎧戈。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發表于 2017-11-14 00:00
    • 閱讀 ( 87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