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5年,科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銀翼殺手》的正統續篇《銀翼殺手2049》在萬眾期待中上映了。身為一個多年的科幻迷,栗子在第一時間跑進了電影院,并在162分鐘后,一臉滿足地走了出來,然后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歡欣雀躍地向朋友推薦,然而卻發現,除了少數科幻迷和影迷,大多數朋友對這部電影并不“感冒”,用一位編導朋友的話來形容就是“這電影不是flop了嗎”……

好吧,面對國內首周末三天票房僅5000萬,上映5天票房5800萬,排片率不斷下滑的現實,栗子不得不承認《銀翼殺手2049》確實是要“撲街”了。這部秉承了原作的視覺風格、精神內核和故事基調的續作,似乎也要重蹈原作票房慘淡的命運。

《銀翼殺手2049》劇照
當然,票房好壞與影片優劣不具有關聯性。1982年票房慘淡的《銀翼殺手》不是一樣在后來被封為神作?在國際網絡影評人協會2002年選出的一百部最佳科幻電影名單上,它排名第二;在2008年美國電影學院的十部最佳科幻名單上,它位居第六,并從此進入“有史以來一百部最偉大的電影”之列。
它塑造的陰暗潮濕、骯臟混亂、摩天大廈鱗次櫛比、霓虹燈和電子設備無處不在而人卻異常渺小卑微的反烏托邦未來城市成為“賽博朋克”電影的最鮮明的標識。《黑客帝國》《少數派報告》《攻殼機動隊》等很多后世賽博朋克電影深受它的影響。

《銀翼殺手》劇照
至于《銀翼殺手2049》是否能夠同樣成為載入科幻影史的偉大作品,現在說什么都為時尚早,但有一點栗子是確定的,只要你能靜下心來慢慢品一品這部電影,即便你不是科幻迷不是電影發燒友,你也不難發現這部電影畫面的獨特美感,故事的悠遠張力,悲憫的人文關懷,還有隱藏在光怪陸離表象下的未來世界的技術福祉。
這部電影可供講述的太多,作為一篇科普貼,栗子還是撿科技方面的問題來聊一聊這部電影。本期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銀翼殺手》系列里的復制人到底是什么人?

《銀翼殺手2049》里剛剛“出生”的復制人
一個不會出錯的答案是人造人。但是,人造人有很多種,克隆人、賽博格(義體人)、基因改造人、仿生機器人等,《銀翼殺手》系列里的復制人究竟是哪一種呢?
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1982年的那個經典片頭字幕。

栗子版翻譯如下:

根據這段話以及影片故事情節和原著,我們知道《銀翼殺手》系列里的復制人和自然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除了對其進行心理測試觀察瞳孔反應,很難甄別出坐在你對面的是復制人還是在母親子宮中發育誕生的自然人。可見,復制人并不是其原著書名《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中的Androids一般指稱的機器人。機器人應該是像《終結者》里面的T800(施瓦辛格扮演),鋼筋鐵骨,不知疼痛,由編程代碼支配行動,會宕機會斷電。這種純粹的類人機器人在科幻作品實在太多,這里就不贅述了,他們有的在出廠時就有感情模塊(模擬人類的情感反應),有的自我進化出了意識和情感。

施瓦辛格在《終結者》系列中塑造的機器人形象深入人心

《我,機器人》劇照
在自然人和這種純粹的機器人之間,還有一種過渡的存在——賽博格。這個詞翻譯自英文Cyborg,來自cybernetic device(神經控制裝置)與organism(有機體)兩個詞的混合,由二十世紀60年代美國航天醫學空軍學校的兩位學者提出。賽博格,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有機生命與電子機械的混合體,可通俗地稱為機械化人、改造人、義體人等。今年另一部著名的科幻電影《攻殼機動隊》中就充斥著義體人。

在《攻殼機動隊》里的未來世界,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從可穿戴智能終端,發展到了可植入人體的電子終端。人類的軀體通過人機接口,可直接與計算機和網絡互動。另一方面,通過機械部件代替身體器官的義體技術(Cyborg Technology)飛速發展。因此,很多人脖子后面有著與網絡連接的端口,并且對身體進行機械化改造,甚至還有只保留大腦、全身機械化的人,影片主角素子少校就是如此,對她來說,人類的靈魂容納在一個機械的身體里。人類和機器融為一體,人和機器的界限也變得模糊,這正是其片名(Ghost in the shell)的涵義。

賽博格題材的科幻小說很多,如日本作家平井和正的《改造人?布魯斯》,山本弘的《打開臼齒的開關》,美國雷切爾?斯維爾斯基的《大跳》等等。多數故事是主角生病或事故導致癱瘓或病危,然后通過機械改造,重獲健康甚至還擁有了超能力。科幻影視作品也很多,如《機械戰警》《無敵金剛》《再造戰士》等,當然還有《神秘博士》中的大反派Cyberman,它們已經進化成為一個全新的種族。

《機械戰警》中的男主只有腦袋是原裝的
賽博格僅存在于科幻中嗎?其實,按照賽博格的定義,廣義上,裝有假肢、心臟起搏器、人造耳蝸的人都屬于賽博格的范疇。這些在當今社會已經很普遍,此外,還有一些在皮膚下植入芯片的科技極客。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人們對“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和突破身體限制渴望的增長,栗子相信未來的賽博格人類會更多。



《銀翼殺手》里的復制人沒有機械成分,不是賽博格。那他們是克隆人嗎?利用自然人的體細胞,通過無性繁殖技術,培育出和母體一模一樣的復制體?

1996年,世界上第一個利用體細胞成功克隆出的哺乳動物,克隆羊多利誕生。
雖然電影中的復制人這一稱謂與克隆人在意義上最接近,但他們應該并不是克隆人。因為《銀翼殺手》中復制人的體能、智力顯然都超過了普通人,通過純粹的克隆技術是無法實現這一點的。想要制造出超越人類的復制人,從目前的技術推斷,只有基因編輯技術。通過基因編輯加上生化技術,在生化工廠中組裝生產性能卓越的“復制人”。還記得1982年《銀翼殺手》里的那個專門負責設計眼睛的廣東人嗎?還記得那個患了早衰癥的基因工程師嗎?他們干的就是基因編輯的活,以人類基因為基礎,通過改變一些堿基對,或者加入其他生物的基因(對,就像《侏羅紀公園》里加入變色龍基因的暴虐霸王龍),來提高復制人的能力。

《銀翼殺手》中負責設計復制人眼睛的基因工程師
基因編輯技術離我們現在遙遠嗎?撇開超市中琳瑯滿目的轉基因食品不談,讓我們來看看嚴肅的科研領域。
2015年4月,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抑制狗骨骼肌生長的基因進行了敲除,培育出兩只肌肉發達的“大力神”狗,成功構建了世界首個基因敲除狗模型。

15個月齡的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敲除比格犬
2016年4月初,廣東醫科大學范勇研究團隊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關于HIV病毒免疫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成果,這是世界第二例公開發表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26個人類早期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其中4個被成功編輯。這意味著,如果這4個基因編輯成功的胚胎正常發育成人,他們將對艾滋病免疫。

廣東醫科大學研究員范勇
他們使用的Crispr/Cas9技術是基因編輯領域的明星技術,是目前最簡單、便捷的基因編輯技術。它于2013年問世,在問世后的極短時間內就在世界范圍迅速擴散并受到追捧。Crispr技術如此簡單、有效,還便宜,據說任何一個有基本分子生物學背景的學生都能在短時間內學會并操作該技術。
至于Crispr/Cas9技術的原理,簡單來說,它涉及兩個工具:向導RNA和一種酶(核酸酶)。向導RNA負責找到目標基因,作用相當于一個定位儀;核酸酶相當于剪刀,基因剪刀,能剪斷目標基因連接,使我們能剪切掉不需要的基因,以及插入新基因。

Crispr/Cas9技術敲除部分基因原理示意圖

Crispr/Cas9技術插入新基因原理示意圖
目前,Crispr/Cas9技術已經用于水稻、小麥、煙草等作物育種研究,斑馬魚、小鼠、果蠅等動物的基因編輯研究,以及人類阿爾茨海默癥、癌癥、β-地中海貧血癥等遺傳病的研究。
理論上,只要我們弄清楚人類每個基因的序列和功能以及相關疾病病理,科學家們就能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各種遺傳病、免疫缺陷病,改變我們的發色、身高、相貌,優化人體機能,甚至改造胚胎基因定制完美的嬰兒或者是延長人類壽命。
依照生命科學、基因科技如今的迅猛發展速度,相信如果社會和法律允許,等到2049年,說不定真能看到復制人在大街上走來走去,或者至少,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來拯救不幸的遺傳病家族。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國數字科技館合作單位或個人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報作者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文章出處:百度知道日報(https://zhidao.baidu.com/daily)
原始鏈接:https://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95601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