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觀念落后還是過于超前?說說二戰前的多炮塔坦克

    現在提起坦克,大家可能在腦海里首先想到的是一種單炮塔和單炮管的裝甲車輛。但其實,以多炮管/塔為代表的坦克在早期也曾經流行過一段時間。

    英國的維克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Vickers A1E1 Independent)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多炮塔坦克。它由一個主炮塔和四個副炮塔組成,主炮塔采用的是47mm的QF 3磅炮,副炮塔采用的是維克斯機槍(其中左后方的小炮塔具有防空能力),重約34噸,成員8人,于1925年生產出一輛原型車,未參加過實戰。相傳,這款坦克未能量產在當時是處于經費的原因,而不是技術上的缺陷。

    ▲維克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

    從維克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可以看到,這種坦克的設計理念是將其打造成一個名副其實的“移動堡壘”,多炮塔的設計就意味著它能同時打擊多個不同方向的目標。由于只有主炮塔才是名副其實的炮,多出來的四個副炮塔都是機槍,所以它又主要是用來反步兵。這種坦克的設計思路是在突破敵方塹壕陣地后,迅速清掃突破點附近的敵方步兵,并掩護后方的步兵的進攻。

    1932年,蘇聯開始以維克A1E1“獨立”號重型坦克為基礎設計T-28坦克。它由一個主炮塔和兩個副炮塔組成,主炮塔是口徑為76.2mm的戰車炮,副炮塔上是7.62mm的機槍,重16.04噸,成員6人。從1933年到1941年,蘇聯共生產出503輛T-28坦克。

    ▲T-28坦克

    T-28坦克曾參加了蘇聯與芬蘭之間的冬季戰爭,在戰爭進行過程中發現坦克的裝甲厚度不足,于是將正面裝甲從50厘米升級為80厘米,側面和背面裝甲從20厘米升級為40厘米。蘇軍使用T-28坦克對付芬蘭星羅棋布的防御工事,并最終突破了芬軍的曼納海姆防線。芬蘭的資料報告擊毀了92輛T-28坦克;也有俄國資料顯示超過200輛T-28坦克被擊毀,但后來大多又被修復。

    同時期,蘇聯還設計制造了T-35重型坦克,它由一個主炮塔和前后四個副炮塔組成,主炮塔使用76.2mm的戰車炮,兩個副炮塔使用45mm的戰車炮,另外兩個副炮塔使用的是7.62mm的機槍。它重達45噸,成員多達11人,從1933年到1938年一共生產出61輛T-35坦克,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一量產的五炮塔坦克。而且,它的副炮塔也采用了火炮而不是機槍,坦克上的火炮多達三門,所以它也是一輛真正的完整意義上的多炮塔坦克。

    ▲T-35坦克

    T-35坦克沒有參加冬季戰爭,從1935年到1940年,它們在部署在莫斯科的第5特別重坦克旅,主要執行閱兵游行的任務。1940年6月,蘇軍考慮是讓這些T-35坦克轉換為重型自行火炮,還是指派到軍事學院。最后的決定是,把它們投入一線,補入部署在基輔的第34坦克師第67和68坦克團。

    不過,蘇聯的另外兩款多炮塔坦克原型車也曾被送到冬季戰爭戰場上進行測試,這就是T-100坦克和SMK坦克。蘇聯軍方設計T-100和SMK的緣起是尋找T-35坦克的繼任者。T-100坦克在1938-1939年制造出兩臺原型車,它有一前一后兩個炮塔,后面的主炮塔的火炮口徑為76.2mm,前面的副炮塔的火炮口徑為45mm,另外還有4門機槍,重達58噸,成員6或8人。SMK在1939年制造出一臺原型車,它也是一前一后兩個炮塔,后面的主炮塔火炮和前面的副炮塔火炮口徑與T-100坦克一致,另外還有3門機槍,重達55噸,成員7人。然而,T-100和SMK在冬季戰場上的表現均不理想,那輛僅有的SMK坦克踩到一顆地雷后無法動彈,便被蘇軍遺棄了。

    ▲T-100坦克

    ▲SMK坦克

    從冬季戰場上多炮塔坦克的實踐可以看到,一方面,T-28似乎有效證明了這種多炮塔坦克用于突破敵方堅固防線的設想,但它較弱的防護能力使得它易受打擊。另一方面,T-100和SMK作為重型坦克,它們的機動性能糟糕,機械故障率高,于是在戰場上的可靠性低,難以派上用場。

    蘇德戰爭爆發后,蘇軍仍在使用的多炮塔坦克,包括大約411輛T-28中型坦克和幾十輛T-35重型坦克,很快就損失了大部分。在這其中,大多數損失是由于機械故障而被蘇軍棄置或銷毀。曾有這兩種坦克參加莫斯科戰役的記錄,在那之后,蘇聯的多炮塔坦克就消失在了歷史的視野之中。

    日本在1940年開始籌劃設計一款超重型坦克,相傳曾在1943年試制出一臺120噸的I-O超重型坦克,戰爭結束前夕又被日方銷毀,沒有留下任何照片。它有一個主炮塔和它前面的兩個副炮塔,主炮塔采用的是105mm的火炮,一個副炮塔采用47mm的戰車炮,另一個副炮塔采用7.7mm的機槍。這款坦克的涉及與二戰時期日本所有坦克都大相徑庭,正因如此,它也遠遠超出了日本的軍事工業能力。日本很有可能是最后一個還在嘗試制造重型多炮塔坦克的國家,技術力量和戰爭觀念相對落后于西方國家的他們,沒有認識到這不是一個適合這些龐然大物的時代。

    ▲傳聞中的120噸I-O超重型坦克

    一般認為,戰間期涌現出的多炮塔坦克所代表的戰爭理念是陳舊的,因為它是為一戰的塹壕戰所打造,但未來的戰爭形態并不是塹壕戰。其實,多炮塔坦克的理念在當時不是陳舊而是超前了,因為當時的工業水平遠遠不夠承載這樣的龐然大物,這就導致以T-35、T-100和SMK為代表的多炮塔重型坦克的發動機性能和機械可靠性很差,防護性能也欠佳,火炮威力羸弱。而在人類的工業能力取得長足進步之后,人類完全能夠制造出可靠的、威力大的多炮塔重型坦克,但由于它高昂研發和制造成本、現代戰爭中很窄的適用面、易受打擊的特點,使得它在這個時代沒有多大適用性。

    如果說多炮塔坦克所代表的觀念是陸地大型移動裝甲,誰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天,會不會又有它的施展空間呢?

    • 發表于 2017-11-07 00:00
    • 閱讀 ( 78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