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數據造假是日本制造沒落的真相嗎?

    日本制造業正遭遇一場嚴重的地震:“神戶制鋼所車篡改部分銅、鋁產品的檢驗數據,把產品以次充好地賣給客戶,他們的客戶囊括了汽車、飛機、軍工等多個領域的制造商,更是包含一些世界頂級的企業,這意味著消費者高價購買的汽車,有可能因鋼材不合格出現人身危險”。前幾年,飛機動不動就從天上掉下來,一架接一架地掉下來,普通乘客已經對飛機充滿了恐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高鐵出行,如今又暴露出鋼材問題,這種恐懼估計會更加嚴重,至于說軍工企業,真希望他們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開始作假,把日本鋼刀變成燒火棍,但顯然,這件事沒有發生,否則,自衛隊的屠刀不會如此鋒利。

    如此地震之于日本制造的傷害不亞于2011年那場真實的自然地震,拋開召回成本不說,單就對神鋼企業信譽乃至整個日本制造都有非常大的傷害:向來冠以質量精良、信譽滿分的百年老店竟出現如此丑聞,會直接毀掉消費者心理的安全感,自此,我們再不會瘋搶馬桶蓋,未來遇見日本產品時,第一反應是甄別、檢驗和測試,事實上,信譽消失之后,對消費者的傷害同樣致命。

    普遍存在,什么的數據是惡數據?

    日本神戶數據作假不是首次,而是早有前科:“2006年,神戶制鋼旗下兩家煉鐵廠排放的廢氣不符合環境安全標準,但為了通過政府審核,他們篡改了相關數據,而且這種做法沿用了30年”。他們還曾經篡改鋼材強度的測試數據,或者直接編輯出一份“測試數據”,這些未通過強度測試的鋼材,銷往豐田、日產、本田等日本幾大汽車公司,被改造成車軸、齒輪等重要零部件,最后再由其組裝出一輛輛“跑了不久就要召回”的車,日本有神鋼,世界有神車。

    關于數據作假,筆者認為這應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況且,神鋼的問題連綿不絕30年,肯定是管理層默許的,也大概同當地政府達成了一些默契才能持續過關。其實,傳統制造業內,相關標準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本就是一個“壓力測試”的過程,制定這些標準需要從工藝本身、材料強度、以及最終的檢驗認證流程綜合考慮,這樣就注定了數據構成的無限復雜性,任何一環數據出錯,都會影響最終的標準定義,更何況,任何環節的數據都柔和了復雜的人性,涉及制度、利益和生存,所以,單純地討論一個數據的真假沒有太實質的意義,個人更樂意把數據分類成善良數據、正常數據和惡數據。

    善良的數據自然是能幫助人類提高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數據,以及幫我們更清楚認識自己的醫療數據,正常的數據也基本能反映出真實情況,而惡數據則基本上就是誤導人類判斷,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最終給人帶來災難的數據。

    神鋼篡改數據之所以成為丑聞,而且引起日本制造的地震,正在于它制造一些惡產品,一組惡數據,眾所周知,人類之于鋼材的需求是極其旺盛的,而且基本會應用于最重要的位置,比如建筑、樓宇、汽車、軍工等等,不同領域對鋼材需求的硬度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數據要絕對準確,否則,帝國大廈呼呼啦啦將傾、汽車剎車失靈,連三峽大壩都差點受到牽連,簡直是罪大惡極。此外,這兩年頻頻爆出的智能手機電池事件,也充斥著惡數據。相信三星電池在出廠前,以及他們在銷售給自己的客戶前,都應該做過相關的數據分析,電池電量、耐熱度、抗壓程度等等,估計也會有一些不符合標準的情況,但要為了上市贏取利潤,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挑戰標準進行壓力測試,最終引爆電池,引發極惡性的召回事件,至于有問題的醫療、環境數據就更可惡了,稍不留意,它就能草菅人命,比之有問題的銷售數據、商業數據要可惡50倍······

    總的來說,我們需要重新培養新一代制造人對于“數據”的虔誠,縱然不能做到100%的準確,但依舊要努力地甄別出什么是惡數據,以及惡數據不能出現在哪些事關人命的領域,相信這也是制造業難度最大的部分,沒有之一。

    幻想破滅,日本制造的罪與罰

    神鋼的假數據好像一場地震,來勢洶洶、摧枯拉朽,震感之所以如此強烈,正在于它來自日本,來自一個最優秀的制造業國家,同樣的事兒發生在鄰國,效果可能會好很多,畢竟,他們碩大的鄰國就是靠模仿和假數據起家的。

    其實,這個事件遠算不上日本制造衰敗之開始,他們的衰敗早已盡人皆知,從財富世界500強的榜單對比來看,1996年,日企在這份榜單上多達99家,20年之后,日企的上榜數量僅有52家,消失了將近一半,這其中更多的是經營問題,比如索尼、松下、東芝、夏普這些百年老店,都曾生產出大量風靡世界的產品,但因缺少前沿創新或者改革腳步太慢,大幅度落后于歐美國家,至今陷入泥潭中無法自拔,或自己掙扎,迷茫中尋找前途;或坐等收購…

    經營問題讓日本制造賺不到錢,但至少沒人懷疑他們的質量和標準,業界甚至一度認為,正是骨子里的嚴謹讓日本制造陷入了經營泥潭,事實上,土豪們常跑到日本,不經眨眼,直接買回日本制造的技術和品質,大家之所以一擲千金,正在于標準嚴苛、質量過硬,不需要花額外的精力去分辨產品的良莠。日本制造的標簽甚至成為其客戶的賣點,有很多產品銷售時,只消說一句:這是在日本制造出來的,就會有很大加成,在銷售效率和成交價錢方面都具有較大優勢。

    現在,日本制造接連出現經營和質量問題,讓世界范圍內的消費者感到絕望,畢竟,我們又失去了一個絕對的制造強國。事實上,任何人在購買產品時,都不愿意花費太多精力去分辨良莠,畢竟,我們并不專業,更覺得是浪費精力,正是基于此種心理狀態,企業才會衍生出品牌、信譽之概念,通過持續不斷、連綿不絕地高品質供貨,經年累月地積累起信任和默契,但這種信任又是非常脆弱的,僅一波假數據就會徹底覆滅。對于企業和消費者來說,更是一種“雙輸”的局面,企業產品的銷售會成為問題,質量體系需要推倒重建;消費者購買產品再不能放心,甚至要花巨大的精力來避免購買到次品,倘若企業總能生產出優質的產品,這些環節壓根不用設置,從這個角度上講,檢驗、甄別、測試等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浪費,亦會拉高產品的生產成本,自然,也會反映到最終價格上,可以說,神鋼數據問題,如果繼續擴大,將會把制造業帶入一個無限的惡性循環中。

    日本制造曾領先世界,不但向世界輸出了大量的優質產品,也向全球制造業輸了大量優秀的理念,但時代正在改變,日本制造的產品開始落伍,他們的經營理念也要革新,畢竟,流水線上“把人當工具”的模式,正曝露中越來越多的問題,轉而向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靠攏,盡早實現應用大數據、自動化、云計算等新制造模式,或許是全球制造業最好出路。(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 發表于 2017-11-11 00:00
    • 閱讀 ( 58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