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諸葛亮的神物“木牛流馬”,是傳說還是黑科技?

    《三國演義》的第一百二十回回目叫做,司馬懿占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這一回說明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最主要的還是發明了一種新式的運輸工具,叫做木牛流馬。關鍵是這種運輸工具解決了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并且相當先進,完全不使用能源作為依賴。

    難道是永動機?

    真的有這么神奇嗎,其實關于木質機械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如王充在《論衡》中就說,魯班為其母巧工制作一臺木車馬,且機關具備,一驅不還。

    到了三國時代,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更是可以做到在極為崎嶇的山路上運送軍娘,同時可以做到,人不大勞,牛不飲食。但這里也指出了一點,人不大勞并不是閑著,一定有什么環節在等著他們構成。

    ▲<新三國》劇中展示的木牛流馬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講,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到了《三國志·后主傳》中這樣說,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

    從這兩點出發,可以肯定木牛流馬的確是諸葛亮的首發,再者一點木牛流馬也完全可以認定是兩種不同的運輸類道具,以其的使用時間來講,先有木牛,后有流馬,后者可能是升級版。

    南北朝時期的裴松之是給《三國志》作注的人,也是在他的手上,引用了現在已經失傳的《諸葛亮集》中有關木牛流馬的一段記載,對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繪,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是因為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對木牛流馬的認識始終是一知半解。

    ▲《南齊書·祖沖之傳》

    但與其同處南北朝時代的祖沖之也造出了木牛流馬,如《南齊書·祖沖之傳》中講,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問題是說了這么多,引經據典也不少,但真正關于木牛流馬的資料,我們完全沒有任何地方得知。從等等古籍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關于木牛流馬的記述非常精彩。但在制作原理和工藝上卻未有一字,陳壽沒說,羅貫中更沒說。

    唯一可考的是祖沖之造出木牛流馬的記載為自動機械的觀點提供了佐證,這是關于木牛流馬的一個主要觀點,認為三國時利用齒輪制作機械已為常見,那么我們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馬,極有可能就是一種運用齒輪原理制作的自動機械。

    關于自動機械的這個說法,嚴格一點應該是半自動,如同先前那句人不大勞一般,機械本身具有一定能力,但需要人為施壓才能運轉。

    ▲祖沖之(429-500),字文遠

    有考證的。諸葛亮在八年的北伐中,總共用了三次木牛流馬,有的路線超過二百五十公里,耐用與可靠性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從我們如今的眼光來看,機械運輸最主要的有時候并不是本身運送器械,而是路況!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八十年代到如今充分說明了交通的重要性和便利性。然而在那個時候諸葛亮修造的木牛流馬走的是什么路呢?

    答案是棧道,現代有人復原了木牛流馬的設計,先不管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類似原物,或者有個三五成相似也可以用來考證。首先四條腿的木牛流馬是怎么在棧道上行走的呢?要知道,棧道是木板鋪就而成,根據路況的基座不同,兩塊木板之間的縫隙寬窄也不均勻。

    ▲《三國演義》

    重要的還有爬坡和急速下坡這樣的地方,就以人本身來講,爬山走棧道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崴腳,四個木質機械的運送工具顯然難度更大。如果避開了這個問題的話,這樣的機械真的在那個時代就如此先進嗎?

    《三國演義》描繪出來的木牛流馬是帶有一定智能性的,并且帶有暗鎖,一旦關止,便無法行走。

    司馬懿還搶了幾個,而后也做了一批。從這點上出發,顯然木牛流馬的科技感并不強烈,能夠輕松仿制。

    于是問題可以回歸到所謂的木牛流馬究竟是輪制的,還是木腿制的,至于驅動問題,或許也并不高深。

    ▲《事物紀原》

    北宋的陳師道有一個記載說,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這樣的考證是最多的,如高承寫的《事物紀原》中也有說明,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

    清朝的麟慶也把當時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車,進行講解,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今之土車獨推,猶存儲葛遺制。

    這樣來看木牛就是個有前轅的獨輪車,流馬則是沒有前轅的獨推小車。問題一下子就清晰了,再者我們審核各種史料,以及相關文獻后,獨輪車是木牛流馬的可能性最大。

    并且在實際的古人棧道上來看,木腿制的機械顯然在效率上不如輪制。并且獨輪車在轉彎或者升降陡坡的時候,有著關鍵的可靠性轉向。

    可是又不得不提關于宋朝的記載也已經和三國時代相差了一千多年,他們會不會搞錯呢?

    ▲造流馬的可能原理圖之一

    從時代背景上來看,當時三國的運輸工具,無非畜力、人力、旱船、滑索、橋子、背架等等。儼然是和機械性質有著太多的相差,即便是有一些機械的使用,也多在兵器武力上使用。

    至于道路狀況,棧道上車馬搬運不便,運載不靈活,才誕生的木牛流馬。而回歸到當時的戰爭狀態來講,劉備的前線十萬大軍缺糧,顯然是沒有給諸葛亮太多的時間準備。

    解釋一下,木牛流馬的關鍵就是一種木制的有承載能力的,人力步行或者輪行或者步行輪行結合式運輸器。

    至于四腿型的木制驅動,想一想就知道是錯誤的,先不說其實踐起來的難易,單是時間上諸葛亮就不會犯這個錯誤。

    現在唯一要求證的就是木牛流馬究竟是四輪的還是獨輪的,回歸道路情況,四輪雖然具有龐大的裝載能力,但在畜力無法使用的情況下,就會發生側翻,和下坡加速的突發情況,可以排除。

    獨輪車則具有打造迅速,節省人力并且優于控制的特點。

    ▲諸葛亮使用木牛流馬畫

    現在的即便是新建的高樓大廈,依然有一種工地推車在平凡使用,構造相當簡單,山坡人在后加大推力,下坡人在前阻擋推力。并且高低無阻,在哪里都適用。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初衷就是用來運送糧草,自然是輕便耐用即可,同時兼備制作簡單,運載力大的特點。至于木牛流馬究竟是什么樣子,卻在歷史長河中云山霧罩,莫衷一是。為什么會成為這樣多的說法,不過是搞歷史的不懂機械,做機械的又沒去考證歷史。

    諸葛丞相本來就造了個獨輪車為的是前線將士不再挨餓,試想當時誰還有心思忙著搞什么高科技,真正的歷史也得用實際情況來證明。神奇之處,就是在那個年代想出了改變的手法,節省了大量人力。但在歷史的不斷消逝中,成為傳說的可能,并不是眾多無端的猜測,科技的進步就在于簡單實用,真正的改變從來不是高深莫測,而是直接影響你我!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彭程

    • 發表于 2017-11-12 00:00
    • 閱讀 ( 85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