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事,如果小編不說
你或許根本意識不到:
飛機上有安全帶,汽車上有安全帶,
而你乘坐的300km/h的高鐵上
卻沒有安全帶!
這是為啥呢?

答
案
就
是
全世界的高鐵都沒有安全帶

這不是在開玩笑,
這是高鐵誕生后歷經“進化”選擇的結果。
就全球而言,
日本的新干線1964年就開通了,
至今已經有近50年歷史了。
而高鐵在中國走入普羅大眾的生活里
才是近些年的事情,
所以千萬不要“少見多怪”哦。
復興號列車的安全座位
然而,高鐵沒有設置安全帶的真正原因是
第一,高鐵對穩定性的控制極其嚴。
高鐵起步時,無論你正在與朋友們一起聊天,還是在低頭看自己的報紙,若不是窗外的風景與光線出現快速的變動,你都很難意識到車輛已經起步了。

有乘客曾經測試過,在京滬高鐵上列車從靜止加速到時速300公里期間,他在列車的小桌板上立的一根香煙竟然一直屹立不倒。還有一個鏡頭也讓人印象深刻,有位小朋友在時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車上竟然搭了一個十幾層積木的樓房,并高興地向著他的爺爺拍手。

高鐵受制于兩條軌道,也受益與兩條軌道。一方面中國的高速鐵路在控制加速度方面有嚴格的控制,保證縱向運動的平穩性,另一方面高速列車又被兩條鋼軌牢牢地控制著,特別是我國高鐵使用的無砟軌道嚴格控制了軌道的平順性,保證了列車不能有大的橫向和垂向震動。所以正常情況下,你可以在列車上自如的行走,而不用一直把自己固定在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發生事故時,安全帶給予乘客的傷害遠大于潛在的保護。
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歐洲對高鐵的應用比較早,對高鐵主被動安全的研究也比較多。歐洲鐵路安全與標準委員會通過大量調查發現,在火車發生重大事故時,乘客被束縛在座椅上受傷的幾率更大,主要是因為被安全帶束縛在座椅上的乘客,更容易受到車廂結構坍塌所造成的傷害,因為他們無法進行有效的躲避。
研究結論顯示,在高鐵上改進座椅的設計更能有效提升火車事故時乘客的安全,而不是加裝安全帶。
目前,世界上高鐵普遍使用的座椅已是“防撞”的安全座椅,在設計上能夠保證在后排乘客頭部或膝部向前撞向椅背時,能夠及時潰縮變形,防止將乘客卡住。
在飛機上通常使用兩點式安全帶
歐洲鐵路部門通過分析6起典型的縱向碰撞情形發現,安全帶將乘客約束在座椅上,誠然避免了乘客被甩出所造成的傷害,但是高鐵列車體積龐大,這種可能性本來就很小,安全帶還給乘客帶來了很大的危險。分析得出的結論顯示,11人因安全帶的固定作用而獲救,然而88人卻在被固定的座椅上,而失去了逃生的空間,從數字看來,火車上使用安全帶的弊已經大于利,尤其是高鐵。
第三,現實中,乘坐高鐵的乘客不愿意系安全帶。
人們選擇高鐵而不是飛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高鐵空間寬敞、運行平穩,人們習慣在車廂里面自由活動,串串車廂拜訪拜訪朋友,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乘坐高鐵系上安全帶。
舒適的高鐵座椅,令人拒絕被“束縛”
歐洲曾經坐過一次實驗。1999年,芬蘭在一條商業高速鐵路上進行試驗,在列車的其中三節車廂內加裝了271套安全帶。首先他們在沒有安裝安全帶的車廂里進行調查,只有26%的乘客表示如果有安全帶的話,他們愿意去使用。乘客給出的理由是,那樣不舒服,違背了火車出行的特質。最終,芬蘭鐵路停止了在火車上推行安全帶的工作,并且得出結論——人們不愿意在火車上使用安全帶。
有人會問
既然如此,飛機與汽車為什么不設計安全座椅,而非要使用安全帶束縛人呢?
【 先 說 飛 機 】
首先飛機使用的也是安全座椅,能夠有效保護人的安全。飛機設計安全帶主要是防止氣流的顛簸。飛機飛行在空中,不像列車穩定運行在軌道上,所以遇到的情況比較復雜。加速度的變化引起的人體前后被動位移和復雜氣候所引起的上下劇烈顛簸,都需要安全帶的幫助。嚴重時,上下旋動的強烈湍流,會將沒系安全帶的旅客,拋到飛機的艙頂再摔到座位或地板上,所以飛機需要安全帶。

【 再 說 汽 車 】
汽車安裝安全帶,主要是防止二次碰撞。當汽車發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緊急制動時,將產生巨大的慣性作用力,使駕駛員、乘客與車內的方向盤、擋風玻璃、座椅靠背等物體發生二次碰撞,極易造成對乘員的嚴重傷害,甚至將乘員拋離座位或拋出車外。安全帶能將駕乘人員束縛在座位上,防止了二次碰撞,而且它的緩沖作用則能吸收大量動能,減輕駕乘人員的傷害程度。
現在終于明白
為什么高鐵上沒有安全帶了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