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四川一個11歲的女孩玲玲患上了罕見的克羅恩病,忽然出現嚴重的腹瀉腹痛,體重暴跌20斤,當地醫生認為她發病的原因是因為食用了太多刺激性食物,因為近一年來,玲玲每天至少要吃兩包辣條。辣條不健康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把克羅恩病也怪在它頭上,就有點太草率了。

色香味俱全的辣條
克羅恩病是什么?
在辟謠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這個“克羅恩病”到底是什么病。克羅恩病其實是一種免疫相關疾病,可能會累及從口腔到肛門、胃腸道的任何地方,讓原本光滑的腸道呈現出“鵝卵石”般的改變。患者的癥狀通常表現為腹痛、腹瀉、發熱,可能還會伴有胃腸道以外的癥狀,比如貧血、皮疹、關節炎等。

羅恩病病變腸道和正常腸道的對比(cmt)
這種疾病最早在1932年被名為“克羅恩”的醫生所發現,所以便以他的名字命名。雖然聽起來是個外國名字,但克羅恩病不是西方國家專屬的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克羅恩病在中國的發病率大約是十萬分之一,盡管概率很小,但由于基數過大,中國依然有著龐大數量的克羅恩病患者。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還不了解克羅恩病的可怕之處。它看似是一種拉肚子、肚子痛的“小病”,但最痛苦的是它病情會反復發作,病人會因長期頻繁的腹痛、腹瀉失去正常的工作學習能力,還要忍受營養不良、腸梗阻、便血、肛周膿腫之類的并發癥。目前沒有任何治愈克羅恩病的方法,只能靠副作用很大的激素或者昂貴的生物制劑控制病情。
辣條真的是無辜的
那么,到底辣條會不會引起克羅恩病呢?
到今天,科學家們仍然沒有搞清楚克羅恩病的病因,而目前的主流觀點是,克羅恩病是基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幾個與克羅恩病有關的突變基因,而環境因素則包括飲食、吸煙、免疫狀態等。沒錯,飲食的確有可能成為克羅恩病的誘因,近20多年來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大量攝入紅肉、黃油、乳制品、雞蛋、精制米、馬鈴薯制品及高糖含量甜品飲料,都可能是克羅恩病的危險因素。不過,辣條卻不符合上述任何一個類別。辣條的油量可能導致人發胖、它的高鹽可能導致血壓增高,但說它引起克羅恩病,就有點太冤枉了。西方國家的人民不吃辣條,可是他們的克羅恩病患病率卻遠遠大于中國人的,某些地區甚至能夠達到2%,這不僅要怪罪遺傳因素,還要怪他們這種高蛋白的西式精細飲食。

很多人在看到“辣條導致患罕見病”這則新聞時,都會因為玲玲只有11歲便患上罕見病而感到震驚。但實際上,十幾歲原本就是克羅恩病的高發年齡,以至于治療指南還要專門分出“兒童型克羅恩病”這一類別來。兒童罹患克羅恩病并不少見,并且病情常常會更嚴重,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和心理健康。
不要小看拉肚子
克羅恩病的可怕之處還在于它很難診斷。它罕見,然而癥狀卻很普通,很多疾病都會表現為拉肚子和肚子痛,因此,很少人一開始會將它們重視起來,而且,想要找到真正的病因也需要一段過程。在大熱劇集《急診科醫生》第34集中,主角王子喬就接診了一位十五六歲、拉肚子的小女孩。本以為情況并不嚴重,但女孩忽然暈了過去,搶救時才發現,原來女孩患的不是普通的腸胃炎,而是嚴重的病毒性心肌炎。有些病毒能夠同時累及消化道和心肌,因此可以出現多個系統的癥狀,往往容易被人忽略,非常危險。

克羅恩病也一樣。很多患者一開始拼命忍受腹瀉腹痛的折磨,等到最終忍不下去、求醫并診斷為克羅恩病的時候,全身的營養狀況、抵抗力已經拖得很差了,這樣不僅痛苦,還影響后續的治療。我們提醒讀者朋友們,想要預防克羅恩病,可以選擇戒煙和多吃健康的蔬菜水果,假如身體出現了什么不舒服,最好及時就醫,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旗下互聯網辟謠品牌“蝌蚪找真相”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ditor@kedo.gov.cn。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