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經營假設通常是指公司不會在短期內停業或清算其資產。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在對企業資產的估價中顯而易見。如果公司不繼續經營在未來,會計基礎是將資產和負債列報為可變現凈值的拆分價值,即資產零碎出售時預期實現的金額例如,假設ABC公司以10000美元(USD)的價格購買了一臺復印機,機器的估計使用壽命為五年。折舊是根據機器的價值除以其估計壽命,或者10000美元除以5等于每年2000美元。在持續經營中,復印機的價值在第一年年底的財務報表中反映為8000美元公司的評估通常涉及兩個主要方面:公司的管理層或董事,以及審計師。董事會通常會決定是否將假設用于財務報表報告。如果公司對財務報表存在疑問,則必須以財務報表附注的形式進行披露公司的狀況。公司審計師可以進行持續經營審計,以確定該狀況是否適合公司,以及是否有正當理由認為不適合,并應在財務報表中予以披露審計師須就其對公司狀況的懷疑提供持續經營意見。如果公司披露懷疑和風險,審計師應提供修改意見;如果公司沒有承認,則提供保留意見融資方還可能被要求根據導致對狀態進行重新評估的因素進行持續經營評估。持續經營會計假設公司不會停止交易,他們將能夠在經營過程中實現資產和支付負債。為了繼續,企業必須創造足夠的收入來支持其經營活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