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峰向標2018年度審計報告及合規報告已出 審計報告一般多少費用多久完成,審計報告一

    作為峰向標忠實出借人,平臺的合規發展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而“合規”二字無疑也成為了這兩年行業最重要的核心關鍵詞!其中“信息披露”作為合規監管的重點信息之一,關于峰...

    峰向標2018年度審計報告及合規報告已出!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作為峰向標忠實出借人,平臺的合規發展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而“合規”二字無疑也成為了這兩年行業最重要的核心關鍵詞!其中“信息披露”作為合規監管的重點信息之一,關于峰向標的三大重要報告也已經正式公布了!

    峰向標作為網貸行業一直在努力發展的平臺,始終保持著穩步發展的腳步,面對合規監管,我們積極配合,面對所有出借人,我們真誠以待的態度,開展著信息披露的工作。

    此次,峰向標對外發布了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2018年財務審計報告、重點環節專項審計報告,以及由律師事務所出具的2018年度合規性審查報告,對平臺的經營狀態和合規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如何查看三大報告?

    通過峰向標官微訂閱號查看,點擊菜單欄【更多】-【信息披露】,選擇﹛審計報告﹜即可查看。



    登錄“峰向標APP”,點擊菜單欄【首頁】下拉,找到【信息披露】,選擇﹛審計報告﹜即可查看。


    ?

    從這三大重要報告中可以看出,這不僅是對峰向標又一次完整的經營總結,而且每一位出借人也能通過報告,見證平臺發展的合規性和實實在在發展動態。接下來,峰向標也將繼續履行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不斷提升產品服務,感謝廣大出借人對平臺的信任與支持!

    ·······································································

    審計報告一般多少費用多久完成,審計報告一般多少費用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工程造價審計收費通常采用基本收費+追加收費兩部分組成,基本收費一般定為建設單位送審總造價的0.1--0.3%左右,追加收費一般定為中價機構審減金額的4--9%左右。
    審計服務費用由建設單位支付,在工程投資中單獨列支(國家財務部有相關規定)。
    現在對工程審計收費標準,國家不做硬性規定,只是做指導價,具體價格可以與具體審計部門協商
    但是在現在在聘請審計機構時或者簽訂建筑合同時,會同時約定核減比例超過一定比例后,超過部分比例部分應付的審計費由施工單位支付。防止施工單位與審計單位聯合舞弊。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雇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


    在被審單位的需求量上再多加兩份。被審單位股東人數不同 會需要數量不同。當然股東太多也不可能每個股東一份。還有銀行、工商、稅務都需要。所以審計報告裝訂幾份沒有規定,關鍵看被審單位想要幾份。

    ···································^^····································


    事務所會根據企業規模的大小和企業業務復雜的程度,來確定審計工作需要花多大的工作量,再決定多久能完成,一般小企業收費看企業的注冊資金(相當于起步價)來收取多少審計費用。
    另外事務所的規模也決定了它價格的高低,小型事務所價格低廉,但質量參差不齊,大型事務所能夠保質保量,但價格較高(上市公司的年報中有審計費)。

    ···································^^····································


    你好,一般來說,公司審計的費用有以下標準。 1.2萬元以內的按基準價執行,不得下浮收。 1.2—3萬元的可以按基準價下浮15%,下浮后低于1.2萬元的按1.2萬元收。 3—5萬元的可以按基準價下浮20%,下浮后低于2.55萬元的按2.55萬元收。 5—8萬元的可以按基準價下浮30%,下浮后低于4萬元的按4萬元收。 8—12萬元的可以按基準價下浮40%,下浮后低于5.6萬元的按5.6萬元收。 12萬元以上的在不低于7.2萬元的前提下,自行協商確定。

    ·······································································

    京東方,世紀巨騙還是民族脊梁?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賭。

    是什么造就了面板行業的今天?

    恐怕只有上面這個字。


     1 

    1974年,主營黑白電視機代工的三星電子進入了半導體行業。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三星生產的晶體管爛到自己集團都不用。

    但即便如此,1980年三星還是決定進入DRAM領域,并在1983年2月正式進軍半導體。

    那時日本和美國的半導體公司殺得興起,沒有人把4線工廠三星放在眼里。

    然而不到一年,三星依靠從鎂光買的技術、美國和日本天價挖的人才,以及韓國的農村婦女,讓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生產出64KB DRAM的國家。

    1984年,三星建成了他的第一條DRAM生產線。

    也是那一年,半導體進入衰退期,存儲芯片價格暴跌,售價不及成本的三分之一。

    大量的半導體公司虧損、倒閉,三星卻堵上身家性命開始大建工廠、瘋狂增產、研發新品。

    這就是人類科技史上著名的半導體反周期操作。

    什么樣的人打架最可怕?

    敢自殘的人。

    武術再高,不如扎自己一刀。

    生性善于打架斗狠的朝鮮半島人,把這種斗狠放到了生意場上,奇效明顯。

    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無數次瀕臨破產的三星熬垮了日本和美國的企業,并在1993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存儲器芯片廠家,此后一直統治這個行業。

    三星累計用了3次反周期操作、連續虧損25年構建了一個幾乎牢不可破的存儲器帝國。

    還是在1984年,三星電子設立了TFT-LCD研究小組。

    我們平時用到的液晶面板大多屬于TFT液晶面板,TFT的意思是薄膜晶體管。

    最初TFT和另外一種晶體管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都被用來制造芯片。

    但是在芯片領域,TFT被MOS打敗,我們現在經常聽到的一個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有多少億個晶體管,這個晶體管就是MOS衍生出的CMOS管。

    但是TFT后來被發現可以應用在液晶面板上。

    制作TFT基板的過程和制造芯片的過程非常相似,區別在于一個在硅片上制造,一個在玻璃上制造。

    所以面板行業也叫半導體顯示行業,屬于泛半導體板塊。

    那么既然要做半導體,順便做一下液晶面板也是可以的,畢竟日本企業就是這么干的。

    三星面板業務幾乎完全復制了三星半導體業務的歷程,時間節奏和策略幾乎一模一樣。

    1991年,設立TFT-LCD事業部,建成試生產線;

    1992年,生產出2片10.4英寸液晶顯示器;

    1993年,開建TFT-LCD 2代生產線,1995年2月建成投產。

    這也是韓國的第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

    三星通過購買技術、瘋狂地學習和挖人積累經驗,但這些努力在當時顯得微不足道,當時日本企業在液晶面板領域的出貨量占全球的94%。

    連液晶技術的發源地美國都不到3%,其他國家咋玩?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995年,三星的第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剛投產,面板行業進入了第二次衰退期。

    三星嗅到了勝利的味道。

    還是反周期操作。

    1998年,三星面板出貨量世界第一。在此之前是連續7年的虧損。

    2002年,LG通過世界首條5代線超過三星,三星直接就上了3條5代線。

    2006年,臺灣友達光電廣輝電子合并,借此超越三星。

    僅僅兩年后,三星再次通過反周期操作奪回世界第一。

    三星的存儲芯片和液晶面板,無一例外都是靠著先模仿,再靠瘋狂地反周期操作,后來者居上。

    其實整個韓國的存儲芯片和液晶板面行業之所以能崛起,都是靠著反周期操作,傾全國之力賭這兩個行業的未來,三星是最成功的一個。

    在OLED領域,三星面臨的情況有所不同。

    君臨此前介紹過,OLED其實已經誕生幾十年了。

    最早把OLED應用在產品上的是日本先鋒公司,可由于商業化難度大、投入高,日本人放棄了,美國人干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三星想賭一把。

    2000年,設立OLED項目組,2003年升級到事業部;

    2005年,建設4.5代OLED專用生產線;

    2006年,進入試運行階段;

    2007年10月,實現OLED的量產。

    舉世震驚。

    后來,靠著Galaxy系列手機,三星將OLED屏幕推出去,但長時間也只有自己在用。

    這種情況下,三星卻敢于賭博式地逐漸把LCD停掉,進一步發展小屏OLED。

    直到2017年蘋果X也采用了他的OLED,OLED才真的火起來。

    今天,三星在OLED領域的出貨量占據全球的93%,隨著越來越多的手機企業采用OLED屏幕,三星已經賺翻。

    三星獨自研發OLED的那幾年,日本蒸鍍機企業Tokki公司只能靠三星一個客戶艱難度日。

    2007年,三星OLED實現量產,同年11月,日本佳能收購Tokki,才讓這家企業活了下來。

    如今,Canon Tokki成為三星制霸全球OLED市場的關鍵幫手。直到2017年Tokki才向三星之外的企業供貨。

    如果你不了解三星的發展史,你就不可能理解面板行業的發展,也不會理解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公司。


     2 

    三星建設第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的1993年,北京酒仙橋,與如今的798藝術園區一路之隔的地方,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

    這家企業的前身是曾經無比輝煌的774廠(北京電子管廠)。

    774廠成立于1952年,是中國當時最重要的軍工企業之一,一度成為亞洲第一大電子管廠。他還是國內最早的半導體公司,東方紅一號衛星用到的集成電路就來自774廠。

    但是改革開放以及軍工的縮編讓774廠逐漸沒落。

    改革開放之初,彩電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

    國家鼓勵彩電國產化,但方法卻是全套引進國外生產線和元器件,所謂的國產化,不過是組裝國產化。

    能買的不造,這是當時的理念。

    這種現象在幾乎所有工業領域都有體現,家用電器、集成電路、汽車、飛機等等。

    這種方法短期見效快,但也等于自廢武功、助長他人,長期下來,我們的工業水平被發達國家越甩越遠,即便最開始差距并不大。

    歸根結底,是國家對自己的工業水平不夠自信,所以就全盤拋棄自己的,引進國外最好的。

    774廠是中國最早研究彩電核心技術的企業,甚至在1981年就已經成功研發出液晶面板。

    但自主研發顯得太另類。

    780廠、714廠、青島無線電二廠都在那個時候順應了時代潮流,走了出來,這就是后來的四川長虹(600839)、南京熊貓(600775)、海信電器(600060)

    中外合資的TCL(000100)和康佳(000016)也在那時誕生。

    國家當時還在陜西咸陽新成立了明星企業4400廠,用全套的日本裝備生產彩色顯像管,這就是后來的彩虹集團。

    曾經共和國電子工業的驕傲-774廠,卻成為北京虧損最多的企業。

    在那個神奇的1992年,774廠迎來了一位新的廠長,王東升。

    王東升是浙江東陽人,和郭廣昌、但斌是老鄉,這個人口不足85萬的縣級市可謂人才輩出。

    10年前,王東升在774廠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加入進來,他見證了這家副部級大廠的衰落。

    他本應該去電子工業部報到,是被774廠的財務經理挖了過來。

    后來面對死氣沉沉的老廠,他想要離開,幾乎鐵板釘釘地要去中信集團的下屬單位任職高管,但老廠長再三挽留,他留下了。

    這是命中注定。

    上任后,王東升對774廠進行改革,1993年4月,王東升又帶著員工自籌650萬進行股份制改造,創辦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這不僅是中國第一家完成股改的虧損企業,還是中國最早的“債轉股”企業,他用籌集到的資金又從銀行貸到等額的款項。

    通過債轉股,王東升把銀行的大腿傍住了。

    債轉股成為日后這家老廠重新走向輝煌的利器。

    通過一系列的折騰,企業竟然在1993年當年就實現了扭虧。

    再后來通過充分利用財務規則,1997年6月在B股上市,并募集到3.5億港幣。

    這是東方電子集團的轉折點,此前他幾乎沒有主業,經營情況也并非賬面顯示的那么好,而同是軍工老廠出身的四川長虹已是A股最為耀眼的“股王”。

    但募集到資金后,王東升有了夢想,他要在2010年,收入到達200億,還要用10-15年成為中國的三星。

    很快王東升帶領企業聚焦在CRT顯示器相關的業務上,趁著國內彩電業的發展,企業效益也越來越好。

    但夢想與現實的落差,讓很多人更想去做來錢快的房地產。

    王東升一句話把這些人噎了回去:

    我們是搞工業起家的,如果連我們這些人都去做房地產,那誰來搞工業化?

    天道酬勤,2000年12月,東方電子集團在A股增發上市,募資9.7億元。

    東方電子集團已然煥發新春。

    2001年6月,東方電子集團更名為東方

    未來的中國面板之王,正式登場。

    前面提到過,早在1981年774廠就研發成功了液晶面板,王東升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也曾長期投入液晶面板的項目,無奈最后失敗。

    但當王東升看到日韓的液晶面板行業的火爆,他意識到早晚有一天液晶面板會取代CRT,于是1999年下旬,京東方再次成立TFT-LCD項目組,把液晶面板作為未來的方向。

    這個選擇很驚險,當時等離子顯示和真空微電子顯示同樣風頭正勁。

    幸運的是京東方押對了。

    而當時中國主要的CRT企業卻為了進一步增強實力,大肆收購國外的CRT生產線,四川長虹雖然也做出了新的選擇,卻選擇了等離子。

    有了方向,京東方需要一個進入的方式和時機。

    改完名字,機會來了。

    三星、LG、現代這些韓國企業通過多年的反周期操作,取得了在全球的領先。

    但是反周期操作的巨額投入不是誰都能承受,現代率先跪倒,只能出售面板生產線。

    現代當時擁有2代、3代、3.5代各一條,年產能300萬片,全球第9,技術儲備也相當雄厚。

    2001年11月,京東方收購了現代STN-LCD和OLED業務。

    2003年1月22日,京東方宣布韓國子公司以3.8億美元收購現代全部的面板業務。

    這是當時中國政府批準的最大外購案例。

    這次收購非常坎坷,但通過一系列的斗智斗勇和巧妙運作,京東方自己只出了1.5億美元,另外約2.1億美元是找韓國銀行貸的款,還有3千萬美元獲得了減免。


     3 

    選擇收購,是因為京東方深知合資和引進最終自己什么技術都得不到。

    他渴望技術。

    當初三星像狗一樣學習美國人和日本人的技術,收購完成后,京東方也像狗一樣學習韓國人的技術。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收購了人家,卻無比卑微。

    但京東方也沒虧。

    運作收購的時候,面板價格處于下跌趨勢,急于脫手的現代集團被京東方把價格壓到了地板上。

    然而交割剛剛完成,面板價格就開始反彈,第二個月就開始盈利,一年半盈利6000萬美元。

    這還沒完,收購現代生產線的當年,京東方就在北京開建了屬于自己的5代線,又從韓國公司拿了1.25億美元。

    韓國人腸子都悔青了。

    學技術的時候京東方大氣不敢喘一聲,薅羊毛的時候簡直跟屠夫一樣。

    順著這條5代線說下去。

    京東方的這條生產線并不是中國的第一條液晶面板生產線,也不是中國第一條5代線。

    1998年9月,吉林電子集團、中科院等單位從日本引進了一條1991年的1世代老線。

    這種破爛的下場可想而知。

    2002年4月,上海廣播電視工業集團投資接近100億從日本NEC引進了一條5代線。

    2004年10月,這條生產線投產。幾年后,合資公司虧損解散。

    2006年6月和2008年10月,蘇州的龍騰光電和深圳的深超光電也都各自建成了5代線,技術都屬于臺灣。

    當時除了京東方,只有專注小尺寸的深天馬(000050)在2006年和2010年建成的3條4.5世代線是自行設計。

    最后留下的,都是自己搞的幾條線。

    但自建生產線談何容易,京東方的5代線差點把自己搞死。

    為了給5代線找到銷路,2003年京東方花10.3億港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監視器廠家臺灣冠捷第一大股東。

    王東升還計劃讓韓國公司在香港上市,用募集到的錢投入到5代線。

    考慮看上去非常周全,但是韓國公司上市的計劃泡湯了,2004年下半年,面板又再次進入衰退期,韓國工廠開始虧損。

    工地民工要工資,設備廠家要貨款,收入卻大不如前,2004年底,京東方的資金鏈幾乎斷掉。

    緊接著5代線量產,但售價隨即腰斬。

    后來在北京市政府和國開行的幫助下度過難關,也是在政府的背書下,多家銀行又為京東方提供了7.4億美元的貸款,北京市政府額外提供28億人民幣的借款,算是得到了補血。

    但銀行簽合同的時候高喊的支持民族工業的豪言壯語,很快就煙消云散。

    2005年、2006年,京東方分別巨虧15.87億、17.71億。

    銀行馬上抽貸,市政府也有點懵,證監會甚至懷疑京東方財務造假,不然怎么會有這么大的波動。

    所有人都對面板產業的“刺激”預估不足。

    京東方變成了*ST東方。冠捷的股份賣掉了,從現代買的生產線也賣掉了,甚至一度為了棄車保帥而要把5代線剝離出去。

    就在京東方陷入絕境的時候,面板周期再次大發神威。

    2007年4月,面板價格開始復蘇,京東方5月就開始扭虧。

    當然,京東方自己也爭氣。

    虧損其間,咬著牙提升產能、質量、管理水平,想盡辦法降低面板成本,等到面板價格回升,京東方5代線的開工率和良率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扭虧也就水到渠成了。

     4 

    5代線的坎坷沒有讓京東方后退,相反他覺得就是因為自己的規模小才會有這種問題。

    另外那時候的京東方已經為三星供貨。

    三星雖是全球第一大廠,但是有三分之一的面板需要外購。

    能夠給三星供貨,打磨了京東方的技術,也提升了信心。

    所以,繼續建廠。

    他接下來的經歷也印證了一句古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當京東方籌劃著繼續建廠的時候,深圳市政府找來了,希望聯合康佳(000016)、TCL、創維、長虹成立聯合公司。

    此事中途由于夏普的攪局讓計劃落空。

    馬上成都市政府找來了。

    2008年3月,總投資34億的成都4.5代線正式開工。

    成都生產線剛剛開工1個月不到,合肥市政府找來了。

    那個時候合肥知道京東方一直想在深圳建一條高世代線(6代及以上),所以先下手為強。

    直接告訴京東方,地址我已經給你選好了,而且深圳給你啥,我就給你啥,只多不少。

    然后深圳市領導又來了,合肥給你啥,我就給你啥,只多不少。

    但無奈京東方與合肥的君子協定在先。

    2009年4月,京東方合肥6世代線開建,總投資175億。

    后面合肥市政府繼續“糾纏”京東方多建廠;還有更絕的,鄂爾多斯市直接給了京東方10億噸煤的探礦權,就為了讓京東方能在他們那里建廠。

    為啥京東方虧的的底朝天,但那么多城市卻都擠破頭上門送錢?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2003年,液晶電視第一次進入中國。

    CRT電視的喪鐘就這么敲響了,2008年液晶電視完全超越了CRT電視。

    沒有人能想到,中國用了20多年打造的CRT彩電業,會如此脆弱不堪。

    不可一世的四川長虹節節敗退,大西北的驕傲-彩虹集團轟然倒塌。

    中國的“八大彩管廠”曾以多么光鮮亮麗的姿態取代774,如今他們的悲慘境地相較于十幾年前的774,有過之而無不及。

    全球范圍來看,液晶電視更是勢不可擋。

    2006年第一季度,液晶電視的占比不到20%,到2007年第四季度,占比47%,超過CRT電視,早在2005年,日本市場液晶電視就已經超過了CRT電視。

    2004年,夏普建成了世界第一條6代線,然后索尼和三星的7代線開建,年底,三星自己又建了一條7代線。

    液晶面板風風風火火,等離子電視就這樣被無視了。

    所以液晶面板的重要性讓政府不得不重視。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液晶面板生產線帶來的就業、產值對任何一個地方政府來說,都是提升政績的好渠道。

    京東方在1993年剛成立的時候,“忽悠”銀行開展了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債轉股模式。

    興建5代線的時候,北京市政府曾向京東方借款28億,后來京東方經營困難,又故技重施,向北京市政府提出把借款變成股份。

    沒想到北京市政府“因禍得福”,首先5代線每年可以上繳10億多稅,上游配套企業每年上繳近30億稅,還有拉動的其他投資。

    后來京東方盈利了,股價上漲近5倍,北京市政府賣了一半的股份就套現20多億。

    正是有了北京市政府的成功案例,成都市政府也上了京東方的“套”。

    2008年,成都4.5代線開建的當年,京東方向成都市政府旗下的兩家公司定增18億。

    從這次成都的生產線開始,京東方正式開始了他讓無數人痛罵的“圈錢”擴張模式。

    一代吸血狂魔誕生了。

    京東方定下來一個“規矩”:一個項目地方政府至少出資60%。

    合肥項目的時候,合肥市政府承諾出資60億,如果增發不成功,保底90億。為此甚至把地鐵項目都暫停了。

    最后計劃總投資175億的合肥項目,定增120億。

    截止到2019年2月底,京東方在A股累計募資8次,并列排在A股第四。

    累計募集資金742.3億,累計分紅只有36.11億。

    累計募資金額排在A股第11,累計募集資金與累計分紅資金差額706億,排在A股第三。


    數據來源:Choice

    也就意味著,京東方從A股累計“吸血”706億。

    論“黑心”,京東方只遜色于中油資本(000617)鹽湖股份(000792)

    特別是2013年7月那次460億的定增,更是讓京東方成為眾矢之的。



    君臨在介紹精測電子(300567)的時候,有君友問,為何精測電子70多元,而龍頭京東方只有4元。

    本身任何兩家公司比較股價都沒有意義,但如果一定要找個原因來強行解釋,那就是總股本。

    由于不斷增發,京東方的總股本已經達到令人恐怖的347.98億股,排在所有上市公司的第14位,A股股本338.62億股,位列13。

    京東方在A股剛上市的時候總股本不過5.5億股。


    • 發表于 2020-11-21 10:58
    • 閱讀 ( 732 )
    • 分類:審計報告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