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香港公司注冊完成后,除了按時進行公司年審外,做賬報稅是一個不可少的管理的環節。
根據香港法律法規:只要香港公司有開設銀行賬號,有資金運作,或是有通過香港進出口貨物,都是需要實際請香港執業會計師進行核數并做賬報稅的。
01 我公司剛成立沒多久,對香港的稅務也不了解,我需要了解或注意哪些問題?
① 首先要了解香港公司的稅率,按盈利的8.25%或16.5%繳納(盈利分為本港所得和非本港所得);
② 了解征稅原則:香港采用地域來源原則征稅,即只有源自香港的利潤才須在香港繳納利得稅(即本港所得);
③ 保留單據:公司業務單據、費用單據、銀行單據等;
④ 合理避稅:只有源自于香港的利潤才須繳稅,利潤不源自于香港可申請免稅。(CRS后需回稅務居民所在地主動申報,具體可參考當地稅率。)
02 什么是做賬審計(申請報稅)?成立香港公司怎么還要做賬審計?不是說公司成立后只要年審就可以了嗎?
香港公司成立后,無論公司是否有經營,每年都需要進行年審和報稅申報,申請報稅主要包含做賬和審計兩部分,需要有執業會計師根據核數報告對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相關性票據進行分析、審核后,做出專業和權威的報告。
申請報稅和繳稅,這是較多客戶會混淆的兩個概念。其實,香港會計報稅理賬不等于一定要交稅。公司沒有盈利是不用納稅的,所有報銷的憑證可以是收據或電腦發票、有關公司的員工或股東董事因經營業務而產生的費用均可報銷,如差旅費、餐費、娛樂費等。
保持原始單據,并由資深會計師團隊代理合理專業地記賬能幫助企業達到合法節稅。
03 之前的銀行對賬單沒有保存,該怎么辦?
首先,請先確認一下貴司申請的是紙質賬單還是電子對賬單。如果是紙質賬單,可以向負責收信的秘書公司查詢信件情況;如果是電子賬單,請登錄貴司收取賬單的郵箱,點擊網銀的鏈接下載。如果超過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賬單,網銀上或已無法保留,需要填寫申請補打賬單申請表寄給銀行(銀行會扣取每月約50港元的補打費用)。
04 申請報稅(做賬審計)由你們來處理,需要多少費用?
我們擁有自己專業的會計師及審計師團隊,您可以放心地把報稅的工作委托給我們。
報稅將會產生兩個費用:
① 做賬費---會計師代表公司出具財務報表;
② 審計費---持牌審計師出具核數報告。
費用多少是根據您公司整個年度的交易筆數及營業收入額來衡量工作量而報價。
05 為什么有的公司可以不做賬零申報?我能不能省下這筆費用?
有的公司之所以每年都不理賬,不是因為公司真的沒有業務,而是因為稅務意識過弱,沒意識到零申報背后的風險。
另外,還有另一個原因,他們可能往往會側重于為了給公司節約成本,而往往疏略了公司的合法發展,依法報稅這個層面。而一旦將來被稅局查到,這種公司除了會面臨行政罰款外,還會涉及到刑事處罰。
現在兩岸避稅的時代已經過去,正確做法是選擇一家負責任的秘書公司,在專業的團隊指導下合理合法地節稅。
06 公司被通知要報稅,會不會要繳納很多的稅?
不需要有過多的顧慮,香港會計報稅理賬,不等于要交稅。如利潤不源自香港本港可申請免稅,如利潤源自香港本港,也無需過度擔心,香港可合理入賬的費用單據較多,可用來沖低公司的盈利。
所以,謹記保留原始單據,并由資深會計師團隊代理合理專業的記賬,就能幫助企業達到合法節稅!
07 報稅年結日和年審日期是一樣的嗎?如何選擇報稅年結日?
報稅年結日不同于年審日期。
香港公司報稅的年結日可以根據公司的成立日、公司自身的財務情況,自主確定年結日期。須注意,首次報稅時間自公司成立之日不得超過18個月。
一般香港公司有兩個比較常用的日期可以選擇:12月31日或者3月31日。選擇其其它任意日期也可以,只不過使用這兩個日期為年結日申報的截止期限可以延緩半年,而選擇其他的日期申報的截止期限只有一個月。
從周全申報考慮,后者在時間上會顯得比較倉促。首次年結日定下,以后每年的報稅申報就按照此日期作為一個年度的周期來申報。
08 做賬審計的流程大概是怎樣的?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報稅流程:
客戶提供原始資料→稅務顧問對資料進行初審,評估報價→雙方簽署理賬合同→客戶支付審計服務費→賬務處理→股東董事簽署確認財務報表→交由審計師審計→董事股東確認簽署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有審計師上交稅務局→財務報表以及審計報告回執返還客戶
在客戶提供資料齊全的情況下完成做賬審計約需要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具體視資料的完整程度而定。
09 公司沒有專人負責整理單據,出現單據丟失的情況怎么辦?
首先可以從銀行對賬單入手,先把賬單按月整理出來,再根據賬單上的交易流水找到與之配對的單據,如合同、發票等憑證。
如果實在有缺失的個別單據,建議補開合同或處理形式發票。
做賬需要提供的單據分為三大類:
① 銀行單據。若無,可向銀行申請補打。
② 業務單據。香港公司做賬對于單據的要求沒有國內公司那么嚴格,可以是INVOICE,也可以是合同訂單。
③ 費用單據。香港公司賬務可以合理入賬的費用單據較廣泛,如內地的員工工資、房租、辦公費、招待費、交通費、公司購置的各種設備、工具的發票或現金支付收據均可入賬,建議平時多收集、保存。
10 每年都要進行一次報稅,做賬審計對公司有哪些好處?
① 易于管理。每年理賬,可以保持良好的會計及核數記錄,有利于日后反查賬及管理之用。
② 提高知名度和信譽。很多外商都會要求其合作伙伴提供過往的會計及審計記錄,以便了解公司的背景及實力,從而考慮是否進行合作或是提供商品。
③ 虧損可持續彌補下年度利潤。香港公司理賬報稅后,經香港稅局核定為虧損,可以無限期彌補以后所產生的利潤。
④ 為上市做準備。當公司業務發展成熟時,如果想拓展規模,可以選擇融資上市,而保持良好的公司賬目記錄是上市的先決條件。
特別提醒您注意:若納稅申報期限內未接到香港稅務局發過來的利得稅表,并不代表香港公司無需記賬報稅,應主動完成納稅申報工作。若逾期納稅申報或不報稅,香港公司將面臨較大的處罰,輕則處罰金,重則會被鎖定銀行賬號,或銀行賬戶資產被繳入港府府庫,被香港法院提起訴訟或判刑。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1、審計報告 是社會審計組織接受審計機關委托時,辦理審計監督業務完畢后,向委托方即審計機關提出的審計情況和結果,作為審計機關下達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的依據。 2、查證報告 是社會審計組織接受單位或個人委托時,辦理財務收支、經濟效益、經濟責任的查證事項完畢后。向委托方提出的查證情況和結果,作為理解情況和對存在問題處理的依據。 3、鑒定報告 是社會審計組織接受司法部門委托時,辦理經濟案件的鑒定事項完畢后,向委托方提出的鑒定情況和結果,作為司法機關裁決經濟案件的依據。 4、驗證報告 是社會審計組織接受工商部門委托時,對企業單位注冊資金進行審計查證后,向委托方提交的查證情況和結果,作為工商部門對被查證企業是否發給營業執照的依據。 5、資產評估報告
···································^^····································
2.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格式和類型 2.1 審計報告的分類 2.1.1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審計結論,出具下列類型之一的審計報告:(1)無保留意見;(2)保留意見;(3)否定意見;(4)無法表示意見。 2.1.2審計報告還可以分為標準審計報告和非標準審計報告兩類。標準審計報告是指包括標準措辭的引言段、范圍段和意見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不附加任何說明段、強調事項段或修正性用語。標準審計報告以外的其他審計報告統稱為非標準審計報告。 2.2 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2.2.1如果認為會計報表同時符合下列情形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一)會計報表符合國家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二)注冊會計師已經按照獨立審計準則計劃和實施了審計工作,在審計過程中未受到限制; (三)不存在應當調整或披露而被審計單位未予調整或披露的重要事項。
···································^^····································
···································^^····································
你好,一般來說,公司審計的費用有以下標準。 1.2萬元以內的按基準價執行,不得下浮收。 1.2—3萬元的可以按基準價下浮15%,下浮后低于1.2萬元的按1.2萬元收。 3—5萬元的可以按基準價下浮20%,下浮后低于2.55萬元的按2.55萬元收。 5—8萬元的可以按基準價下浮30%,下浮后低于4萬元的按4萬元收。 8—12萬元的可以按基準價下浮40%,下浮后低于5.6萬元的按5.6萬元收。 12萬元以上的在不低于7.2萬元的前提下,自行協商確定。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2018年3月8日蘋果發布了對供應商的評估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蘋果在3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756家供應商工廠評估,所涉及的供應商其采購額占比達蘋果總采購額的95%,其中197家第一次被納入審計范疇。蘋果表示,在擴大對iPhone和其他產品供應商的年度審計范圍時,發現存在違反勞工和環境政策的問題。2017年蘋果表現優異的供應商數量相比上一年增長了35%,表現欠佳的供應商數量減少了71%。
2017年蘋果供應商進展報告涵蓋了制造工廠、物流和維修中心以及客服中心的評估結果,根據《供應商行為準則》對每家接受評估的供應商工廠的表現進行百分制評分和排名,評分達90分到100分屬于表現優異的工廠,59分或以下屬于表現欠佳的工廠,60分至89分屬于表現中等的工廠。
在擴展能力建設方面,59%的供應商表現優異,40%的供應商表現中等,只有1%的供應商表現欠佳。對比過去幾年,可以看到,蘋果供應商表現優異的比例在持續快速增長,表現欠佳的比例正在大幅降低。
從勞動權益與人權、健康與安全、環境這三個方面來考察,參加評分的蘋果供應商各項得分平均年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6%、20%和33%。
2017年蘋果在勞動權益與人權方面發現了44例重大違規,比上年翻了一番。其中包括3例雇用抵債勞工違規、38例偽造工時違規、1例準入限制違規和2例雇用童工違規。
在其中一個事例中,從菲律賓招聘的700多名外國合同工要求供應商支付100萬美元薪酬,蘋果公司迫使供應商償還這筆錢。
另外在違規事件方面,蘋果通過評估發現,2017年大多數違規集中在健康與安全危害防治,以及突發事件預防、應急準備和響應的類別中。蘋果還強調,2017年在健康與安全方面未發現重大違規。
而早在2018年2月,蘋果公布了最新前200名供應商名單。經過與2017年的前200家供應商名單相比較得知,在這200家公司中,有28家左右發生了改變,即有28家新入圍者,也有28家公司被迫出局。大陸、臺灣、美國、日本、南韓分別有36、45、42、43、10家進榜,加總占全體近90%比例,其中又以臺灣占45家為最多。
出局名單:
1、康舒科技(Acbel Polytech)
2、海華科技(Azurewave technologies)
3、Bumchun precision Co.Ltd:韓國耳機精密結構件生產商
4、百老匯工業集團(BroadwayIndustrial Group )
5、litecom Co.Ltd,宜萊特,顯示材料
6、伊頓公司(Eaton Corporation Plc)
7、富右鴻(Fortune Grand Entergrise):筆記本電腦音箱供應商
8、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Furukawa electric Co.Ltd)
9、捷德(Giesecke& Devrient):德國SIM卡制造商,為蘋果提供Nano-SIM卡
10、喜星電子(Heesung electronics)
11、揖斐電(IBIDEN Co.Ltd)
12、(Invensense):MEMS麥克風廠商
13、(Lateral Solutions Pte.Ltd):提供零部件
14、凌特公司(Linear technology)
15、Lung te Hsin plastic
16、Mitsumi電機(Mitsumi electric):馬達供應商
17、莫仕(Molex):連接器
18、NEC TOkin Corp:電子零部件
19、日本電波工業株式會社:Niho dempa kogyo
20、PCH international:蘋果、小米供應商管理商
21、飛利浦:Philips lumileds ligting
22、保力馬科技:Polymatech
23、三星電機: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24、閃迪:Sandisk Corp
25、Santank holding Ltd
26、盈鋒緊固系統(無錫)有限公司:Stanley Engineerrd Fasterning
27、臺灣晶科:TXC corp
28、臻鼎科技:Zhen ding technology
新入榜名單:
1、明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Advanced International Multitech Co., Ltd.)
2、安靠(Amkor Technology Inc.)
3、阿波羅全球管理(有限責任)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
4、京東方(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5、谷崧(Coxon Precise Industrial Co., Ltd.)
6、藤倉(Fujikura Ltd.)
7、Garuda International Ltd.
8、恒銘達(HengMingDa Wrapper Co., Ltd.):消費電子功能件器件
9、長電科技(Jiangsu Changj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ies):封測
10、JX日礦日石金屬株式會社(JX NIPPON MINING AND METALS
11、景碩科技(Kinsus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Corp. )
12、科氏工業集團(KochIndustries)
13、美盈森集團(MYS Group Co., Ltd.):包裝
14、至升:Nishoku Technology Inc. 機殼
15、百成實業:Pai Shing International Ltd.
16、和碩聯合:Pegatron Corp.
17、白金科技:Platinum Optics Technology Inc. 光學玻璃材料
18、浦項制鐵公司:POSCO
19、瑞薩: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20、精工油墨:Seiko Advance Ltd.
21、積水化學工業株式會社:Sekisui Chemical Co., Ltd.
22、歐菲光
23、信維通信
24、斯道拉恩索:Stora Enso,包裝
25、三鍵化工:ThreeBond Group
26、戶田工業:Toda Kogyo Corp.
27、Wickeder Group:材料供應商
28、英誠:Ying Shing Enterprises Ltd,精密模具和注塑成型精密零件給全球知名的OEM
以下根據蘋果公司官方公布的數據提取,為前200名供應商名單。
美國供應商
科氏工業集團(KochIndustries):總部位于美國堪薩斯州,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銷售額超過500億美元,其業務遍及多個領域:典型的如原油開采、煉化、貿易、管道運輸、農業和畜牧業、金融服務、道路瀝青等。科氏還擁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氣加工集團,占北美市場總量的25%。大約擁有60000員工。
安靠:成立于1968年,在菲律賓有7家工廠, 韓國有4家, 臺灣有2家,日本和中國上海各一家。安靠技術總部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西徹斯特。主要集成電路做封裝測試.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NYSE:APO):成立于1990,年,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州紐約城,在洛杉磯、休斯頓、英國倫敦、德國法蘭克福、盧森堡、香港、新加坡和印度孟買都設有辦公室,全職雇員986人,是一家全球性的資產管理/投資管理公司。
3M:主要為蘋果供應背膠、數據線、隱私屏貼膜等,在中國、韓國、臺灣(中國)、日本、美國等地區共有10個據點。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主要為蘋果供應SoC芯片,2家工廠, 中國和馬來西亞各有一家。
安費諾(Amphenol ):主要為蘋果供應連接器,共有4家工廠,3家在中國(杭州、上海、深圳),1家在美國。
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 ):主要為蘋果供應芯片,包括類比IC及電源管理IC等。ADI共有2家工廠為蘋果供貨,1家在愛爾蘭,1家在菲律賓。
雅特生科技(Artesyn Embedded Technologies):總部設在美國,主要為蘋果供應電源,為蘋果供貨的生產線,1家在菲律賓,1家在廣東云浮。
博伊德(Boyd Die Cut ):為蘋果提供散熱器,1家供貨工廠在蘇州。
線藝(Coilcraft ):全球最大的磁性元件制造商之一,為蘋果提供數據線,共有4家工廠,2家在中國(梅州、陜西),1家在印尼,1家在越南。
康寧(Corning ):蘋果玻璃基材供應商,在臺灣和美國各有1家工廠。
達爾科技(Diodes ):美國分立、邏輯、模擬以及混合信號半導體產品供應商,有6家工廠為蘋果供貨,上海2家,四川1家,德國、英國、美國各1家。
英特爾(intel):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廠商,為蘋果供應基帶芯片,有9家主力工廠,中國2家,愛爾蘭1家,以色列1家,馬來西亞1家,美國3家,越南1家。
應美盛(InvenSense):美國芯片制造大廠,蘋果陀螺儀供應商,目前在臺灣有1家主力工廠。
捷普(Jabil Circuit ):蘋果外殼供應商,有10家主力工廠,9家在大陸,1家在臺灣。
基美電子(Kemet ):美國電容大廠,有4家主力工廠,中國、印尼各有1家,墨西哥2家。
樓氏電子(Knowles):美國電聲元件供應商,為蘋果供應耳機及麥克風,在中國大陸及馬來西亞各有1家主力工廠。
萊爾德科技(Laird Technologies):為蘋果提供無線技術及相關材料,有4家供貨廠,昆山1家,上海2家,東芝1家。
邁瑞恩(Marian):總部在美國印第安那州,為蘋果供應高精密元組件,在中國蘇州、深圳各有1家工廠。
美信(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為蘋果供應芯片,有8家供貨廠,菲律賓2家,泰國1家,5家在美國。
微芯科技(Microchip Technology):蘋果核心供應商之一,有15家主力工廠,其中大部分在美國本土。
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為蘋果供應存儲器芯片,共有6家主力供貨廠,2家在臺灣,2家在日本,中國大陸和日本各有1家。
安森美(ON):為蘋果提供電源管理產品,共有16個主力工廠。
先鋒材料(Pioneer Material Precision Tech):為蘋果提供精密材料,在中國大陸有3個主要工廠。
Qorvo:美國半導體公司,為蘋果提供射頻組件,有7個主要工廠,4個在美國,2個在中國,1個在哥斯達黎加。
Quadrant Solutions:有1家工廠設在杭州。
Prent:總部在美國,目前在上海有1家主力工廠。
當納利集團(RR Donnelley & Sons Company):為蘋果生產包裝盒,6家主要供應廠,中國3家,美國2家,日本1家。
希捷(Seagate):總部在美國,蘋果硬盤供應商,3家主力工廠,泰國1家,中國蘇州、無錫各1家,蘇州工廠目前已關閉。
思佳訊(Skyworks):總部在美國,蘋果芯片供應商,6個工廠分別在日本、墨西哥、新加坡、美國。
Stanley Engineered Fastening:暫時不清楚為蘋果供應什么產品,3家主力工廠均設在中國(東莞、深圳、無錫)。
德州儀器(TI):蘋果芯片供應商,20家主力工廠,9家在美國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