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要評選公布啦,評選委員會將最終評出各個獎項,向獲獎者頒發證書、金質獎章以及獎金。可是你知道諾貝爾獎的獎金幾乎每年不都一樣嗎?獎金從哪來的?獲獎者拿了獎金都做什么用了?下面我們就來八卦下諾貝爾獎獎金的那些事兒。


要說獎金的事情,就得先從諾貝爾這個人說起。大家都知道諾貝爾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發明家以及慈善家,他很富有,卻一點都不吝嗇。曾在1895年11約27日立下遺囑,將其遺產所得設立一個基金會,每年頒發獎項、獎金給全世界在科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
那么當時諾貝爾先生有多少遺產呢?遺囑律師以及執行人在做了合理變賣之后交給諾貝爾基金會的時候大概是3100萬左右瑞典克朗,如果按照當時的購買力約合現在的15億歐元,由此可見,這真的是一筆巨額遺產。

諾貝爾先生的巨額遺產并非全都拿來發獎金,因為這樣總有一天有發完的時候。遺產變買交給了諾貝爾基金會之后,其中2800萬瑞典克朗作為獎金基金,但是這2800萬并不是放在那里等著每年發獎金,而是用來做各種投資。每年投資收益的90%拿來運作評獎事宜,在這其中,又會分一部分錢去運作整個評定的過程,另一部分錢財會平均分成幾份當作獎金發放。這是一條比較完善的運作方式,以保證整個諾貝爾獎的持續性,而不至于因為遺產逐漸縮水用完而發不出來獎金,諾貝爾獎之所以可以屹立百年不倒,這也是原因之一。
明白了獎金的由來,那么每次獎金發多少的標準是什么呢?這要看當年的投資收益情況,也跟諾貝爾當年的愿望有很大的關系。當初諾貝爾先生認為,一個科學家如此努力,為自己的研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應該得到豐厚的獎金,于是將獎金設定為瑞典當時一位教授級別的研究者20年的薪水,能保證這位研究者即使20年拿不到薪水還能進行自己的研究。
第一次頒發諾貝爾獎是1901年,獎金約為15萬瑞典克朗,相當于那個時代一個教授20年的薪水。但此后獎金一直在縮水,一直到20世界90年代才恢復增長。1991的獎金為600萬瑞典克朗,加上貨幣貶值和通脹,經過80年后才首次與1901年的獎金購買力媲美。此后的獎金也有所上升,例如2014年的獎金為800萬瑞典克朗。今年的獎金也大概為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06萬人民幣。
這么多獎金怎么用呢?每位獲獎者的使用方式自然是不同的,有的買房,有的投資,有得則需要用來還債。下面我們就來八卦下各位獲獎者是如何花獎金的。

【獎金買房】
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先生在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時,曾經開玩笑說要拿這筆獎金買套房子,但至于有沒有買還得問莫言先生自己。同樣,200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科特勒也準備買一套房子給自己住。
【獎金旅游】
同樣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肖洛霍夫用獎金來了趟環球旅行。看來還是文學家浪漫啊。
【獎金還債】
193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是芬蘭作家佛蘭斯埃米爾·西蘭帕。他用當年獲得的獎金還清了他之前欠出版公司的250萬芬蘭馬克。作家也不容易。
【獎金辦獎】
拿獎金再來辦一個獎的人還真不多見。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保羅·格林加德,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以及消除科學圈對女性科學家的歧視,專門設立了“女性諾貝爾獎”,每年向在生物醫學領域做出貢獻的女性科學家頒發。
【獎金公用、做慈善】
有些科學家得獎之后,仍然一心撲在研究上,把自己的獎金拿出來,作為研究基金,交由一些團體和組織一起使用。例如德國科學家貝林把獎金拿出來建立結核研究所。191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羅曼羅蘭將獎金全部全給了福利機構,為法國的慈善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偉大的女性科學家居里夫人則把兩次的獲獎的所有獎金都投入到了研究當中。
【獎金獻前妻】
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曾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與第一任妻子離婚的時候做了約定,如果獲得獎金,就交給前妻和兩個兒子使用。至于這其中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研究者認為第一任妻子曾經為愛因斯坦研究理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有的則認為愛因斯坦這是對妻子結婚16年為其生了兩個兒子的感謝。

今年的諾貝爾獎金又要評出了,不知道這次是哪些杰出的科學家獲獎呢?又會怎么使用這筆豐厚的獎金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附上歷年諾貝爾獎金概況的地址(via 諾貝爾官方網站):
(出品:科普中國;制作:艾窩窩愛科學;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轉載請注明“來源:科普中國”。)

有知識,你就來!百度知道日報開放入駐,還猶豫什么,快來報名!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