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焦慮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焦慮在心理學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對它的態度通常消極,可能來自弗洛伊德對焦慮的經典悲觀論述,或者僅僅由于焦慮是一種非理性的情緒,我們就不認可它。但其實,總是想強調,如果我們能用"存在即合理"的思路去理解許多表面負性現象,便可以獲得對現象本身與社會人生不一樣的體認。

    當然,現代社會也開發焦慮的功能:

    你可能聽說過鯰魚效應:活沙丁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但絕大部分沙丁魚會在運輸中途因窒息而死亡。漁民把一條鯰魚倒入沙丁魚槽,使沙丁魚感到威脅而緊張焦慮起來,加速游動,于是沙丁魚便活著到了港口。

    我們以此來說明焦慮的意義。很形象,似乎也是對的。但如果是對于一個困惑于自身的焦慮問題的人,這樣的言說或許有些淺薄。

    然而焦慮的確是有作用的:

    "焦慮的作用最初在于保護穴居人免受野獸與野蠻鄰居的侵擾。今日,焦慮的情景已大不相同。我們害怕在競爭中失敗,感到不被需要,孤立無援,浪跡天涯。但是焦慮的作用仍然在保護我們免于帶來相同的危險:我們的實存、或者我們認同的價值。除非我們以冷漠或者麻痹自己的感性與想象力為代價,否則這種生命的常態將無法避免。"

    這是存在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在他《焦慮的意義》中的一段話。再他看來,焦慮不僅僅是"可以有",而且是"必須有"。

    以下觀點多夾個人的體認,只望稍有慰藉正在焦慮著的你們和我自己。

    一、焦慮是一種存在(being)的狀態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事實上,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我焦慮,故我在。"即焦慮感是我們存在的證據之一。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產生焦慮的體驗,這是因為,人有自由選擇的能力,并需要為選擇的結果承擔責任。

    存在主義哲學家們說:"焦慮,是人類在面對他的自由時呈現的狀態;焦慮是自由帶來的眩暈。"所以如果我們承認自由,也就必須承認這個事實:焦慮是人類最基本的處境。人只有在面臨選擇時才會焦慮(無論這種選擇是否明確),如果在我們面前的是無法脫逃的規定或一成不變的宿命,那么焦慮也就不再必要了。

    我們的焦慮也來自于人類與生俱來的有限性:有限性來自我們所處的特定時代、所依存的特定文化、所遭遇的特定環境、還來自于死亡的命運。我們的脆弱與有限決定著我們的不安,然而焦慮卻表征了一種應對矛盾的促動,一種在乎,一種自由與命運之中的張力。

    既有限又自由,既受限又無限,所以是焦慮的,自由與有限并存的吊詭情景,成為所有人焦慮的根源。

    二、焦慮是一種建設的能力

    焦慮是一種能力。動物的焦慮是一種全方位防衛的反應,由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各類感知覺以及傳遞這些訊號的神經與生理媒介綜合,生成一種警戒狀態。這是人類焦慮的前身。

    但是人類的焦慮顯然更加高級。焦慮意味著我們正在對當前進行檢測、對可能的未來進行推斷;意味著一種處理意義和象征的能力。從某種角度講,體驗到焦慮的能力和規劃未來的能力,是一體的兩面。浸淫在現實欲念或者被掩埋在忙碌之中的人可能不常體驗到焦慮,因為他們拒絕檢視未來與現在的關聯。

    焦慮本身暗示著一種創造的可能性。曾經看到過一個論斷,認為人類文明是人類焦慮的結果。因為,人們亟需建構一個科學的體系,將這個世界規制和諧,以獲得安全感。

    這個論斷聽起來或許有些怪異,但是適度焦慮能夠讓任務完成的更好,卻是生活的常識(正如耶克斯-多得森定律所表征的,中等程度的動機水平下的任務高效完成,又或者如前文所提的鯰魚效應)。一個人若阻隔了焦慮,也就與創意與想象無緣,因為缺乏焦慮讓人冷漠、會讓人貧乏。但是反之卻并不是如此,一個人不是越焦慮,便越有創意。只有緊張的琴弦才能發出悅耳的聲音,但是琴弦崩斷卻什么也無法成就。

    三、有意識的焦慮痛苦,卻可以用來整合自我

    心理治療中有一種表述:"一個人精神分裂時,焦慮就消失了;焦慮的存在,顯示當事人尚未精神分裂。"防御機制和各種神經癥狀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啟動內在的沖突,然而焦慮的存在卻使這種沖突的存在明朗化,意識化。

    當然這種明朗并不是焦慮對象的明朗,因為焦慮意指一種擴散狀態的不安,往往是非特定的、模糊的。很多時候,焦慮的對象無法客體化,這就意味著,面對威脅,我們無法采取具體的步驟去面對它。以至于應對焦慮,就像是一場不知道敵人的戰爭,所以才會讓"焦慮"成為一種令人厭惡的體驗。

    不過,焦慮對象的模糊與不確定是相對的。事實上,焦慮與自我價值有很大的關聯。心理學家羅.洛梅對焦慮的定義是:焦慮即因為某種價值受到威脅時引發的不安,而這個價值被他個人視為他存在的根本。事實上,焦慮的情景各異,人們所依賴的價值也不同,但是焦慮威脅的必定是針對某人認定的重要存在價值以及衍伸的人格安全。

    這種焦慮與個人價值的特殊關聯決定了焦慮的意義就在于"走過"焦慮,而不是"消除"焦慮,也不是"繞過"或者"躲避"焦慮,是"走過"它。

    羅.洛梅的方法是覺察擴張和重新教育。

    覺察擴張階段:我們必須了解受威脅的是什么價值,并且逐漸覺察自己目標之間的沖突,以及這些沖突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重新教育階段:當事人重新安排自己的目標,做出價值的選擇,然后負責且務實地逐步達成目標。

    強調價值、選擇與責任,這是焦慮教予我們做的。

    四、焦慮不是焦慮癥

    當然,上文的焦慮都是正常焦慮,而非病態的焦慮癥。焦慮癥是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的心理障礙,它表現為與處境不符的痛苦情緒,精神運動性不安并伴有身體不適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不自主的發抖、冒汗、呼吸困難等)。它的診斷一般有幾個特征1、與處境不符的痛苦情緒體驗且不能擺脫;2、持續一段病程(一個月以上);3、社會功能受損。所以這里做一個簡單的澄清。

    最后

    生活中大多數的焦慮都是可以調控的,它們是我們在自由與有限的矛盾之中,正常的促動。

    所以,在面對它們時,年輕的我們啊,請別困惑與惶恐。"走過"它,或者嘗試給它一個積極的定義,使之轉化成敏銳的覺察與建設的力量,這將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

    (文:潘二妮)

    • 發表于 2015-10-28 00:00
    • 閱讀 ( 62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