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血型真的能夠決定性格嗎?

    就像迷戀用星座去定義身邊人的性格一樣,人們也喜歡根據人的血型去判斷他的性格特征。相比起相信遙遠的星辰能決定人的性格,我更愿意相信根植在人體中的血液能對人的性格產生影響。然而無可避免的一個問題是,如同星座只有十二個,血型只有四大類,如此簡單的分類真能把世間蕓蕓眾生的性格囊括在內嗎?血型真的決定性格嗎?

    何為血型?何為性格?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血漿蛋白)表面的抗原類型。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類型,而與臨床關系最密切,人們所熟知的是紅細胞ABO血型系統及Rh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把人的血型分為四類,即A型、B型、AB型及O型,通常人們談論的與性格有關的就是ABO血型系統。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它表現一個人的品德,受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這些具有道德評價含義的人格差異,我們稱之為性格差異。

    血型決定性格說的由來

    最早提出ABO血型與性格關系的,是日本人古川竹二。他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假說。時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距1895年甲午戰爭失利,滿清以一紙《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已逾三十余年。古川提出的假說實為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服務。依據古川的理論,臺灣人群中O型血的比例高達41.2%,遠高于日本人群,而O型血的人"膽大、好勝、喜歡指揮別人、自信、意志堅強、積極進取",因而O型血的人更具攻擊性。相比之下,生活于日本東北部的少數民族阿依努族人中O型血的比例只有23.8%,而阿依努族比臺灣人更為溫和且順從。古川以此來解釋為什么臺灣人要持續不斷的反抗日本人的統治。據此他還向當局建議促進臺灣人之間的近親婚姻以減少臺灣人中O型血的比例。

    從古川提出血型性格學說的動機就可以看出,這種學說更多的帶有政治色彩,為達到利益集團的政治目的服務。

    血型性格關系的研究

    在二次世界大戰后,科學家們開始以科學的視角研究血型與性格的關系。不同的血型可以通過抽血化驗得到區分,而抽象的性格又該如何區分呢?

    科學家們設計了各種調查問卷,通過問卷的結果來分析受訪者的性格。這些問卷由專業的心理學或精神病學專家制作,并經過反復校準、修訂之后,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受試者的人格特征。常用的問卷有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艾森克人格測驗(EPQ)、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16PF)、矢田部一吉爾福德(Y-G)性格測驗等等。這些測試的結果通常將人的性格分為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受試者在某一角度上所得到的高分或低分的評價,分別代表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通過對受試者在這些"維度"上的表現逐一的分析,研究者大致可以勾勒出他們性格的全貌。

    雖然人格測驗對受試者的性格評估準確而可靠,但是科學家們通過人格測驗研究血型和性格的關系,經常能得到不同的結論。1964年,Cattell等人為意大利羅馬、佛羅倫薩、巴勒莫以及美國波士頓等四個城市共計581個11到18歲的意大利裔青少年進行16PF高中生測驗,據此分析在這些人群中血型與性格的關系。結果發現不同血型的青少年在16PF測驗的各個維度上表現基本相同,但是在I:敏感性維度上,A型血的青少年能得到更高的分數。即A型血的青少年比B型、O型或AB型的青少年更加敏感,感情用事,更加富有同情心。此后的另一些依據16PF的研究表明A型比B型和O型更自我放任,而且A型比O型焦慮度要高。而B型的情緒較不穩定,憂慮感更強,并且更容易緊張,即B型血的人更加情緒化。

    另一些基于艾森克人格測試(EPQ)的研究則得出了前后不一致的結果。根據EPQ的設計者之一,H.J.艾森克本人的研究,在性格內向的人當中AB型的比例更高,同時A型的情緒比B型更加穩定。而此后Lester比較了17個國家殺人和自殺的比率以及不同國家人的性格差別與血型的關系,發現血型與性格內向或外向并沒有顯著的聯系,同時Lester也指出焦慮傾向高和自殺者比率高的國家同時具有O型的比率低、AB型的比率高的傾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有關血型與性格的研究更多的采用了基于五因素模型(大五,BigFive)的人格測試。大五將以往的人格測試的基本結構歸納為"經驗開放性(Opennesstoexperience)"、"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親和性(Agreeableness)"、"情緒不穩定性(Neuroticism)"五個人格特質,這五個特質基本上可以涵蓋人格特點的所有方面。一些基于大五的研究表明,血型與人的性格沒有相關性。MaryRogers等人還通過對180對男女的研究(12),檢驗了O型更加外向和樂觀、A型較合群、AB型自覺性較高等觀點,還特別驗證了過去基于16PF和EPQ的研究所得出B型較為情緒化,情緒不穩定的觀點,發現這些觀點全都是站不住腳的,并認為不同血型的人格特質沒有顯著區別。

    這些基于調查問卷的性格研究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所有的人格問卷都是根據相應的心理學理論發展而來。而近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的理論不斷發展、變化,即使是16PF、EPQ等已經使用了多年,相當成熟的問卷也經常會受到新的理論的沖擊,不斷面臨各種質疑。此外,問卷的準確性往往受到受試者的情緒、智力、警戒性或文化程度的影響,同一種問卷翻譯成不同的文字,也可能因為文化的差異造成受試者理解上的偏差。盡管在研究性格的時候,問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都很高,但是僅憑單一的調查問卷,仍然只能獲得較片面的信息。這也可能是這些基于問卷的血型與性格關系的研究往往得出不同結論的原因。

    另一種研究方式是通過分析不同血型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幾率來推測血型與性格的關系。雖然某些性格特質確實和一些精神障礙的發病有密切的聯系,但通過研究精神疾患與血型關系來推測性格與血型的關系的方法過于間接,好像隔靴搔癢,不得要領。好在精神疾患的診斷標準較為明確,不同人的研究結果總不至于有太大的差別。在這一方面,相比ABO血型,其他少用的血型倒更有可能與性格存在關聯。Elston等人在研究同卵雙胞胎的精神分裂癥發病率時發現Rh血型和Gm血型可能和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有關。而針對ABO血型的一項研究則表明O型較其他血型更容易罹患更年期抑郁癥。雖然這些研究結果不能直接說明血型和性格存在聯系,不過它們提示了血型對人的人格特征可能確實存在影響。

    結論

    盡管科學家們對血型和性格的關系各持不同的觀點,但是有一點共識:性格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先天因素,家庭成長環境,工作以及個人際遇等都會對性格造成影響。即便是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雙胞胎的大五測試結果,在五個不同的人格特質方面,也只有約50%的相似性。據此推測,遺傳因素對性格的影響只有五成左右,另一半影響可能取決于后天因素。單單是遺傳的因素也非常的復雜,血型基因只是人類數萬個基因中的一個而已,即使血型對性格存在什么相關性,關聯的程度最多也不會超過五成。

    盡管ABO血型發現至今已逾110年,血型仍然在人們面前保持著神秘性。科學家已經證實ABO血型和多種疾病存在關聯,但是對血型和性格的關系仍不很清楚。一些研究認為二者毫無關系,另一些則認為血型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人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不同研究者的結論常常互相矛盾,但是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古川竹二所提出的"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主張。因此,把血型作為日常八卦的談資或許不錯,要是當真就不必了。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性格,何必非要套用到某種模板上去呢?

    • 發表于 2015-11-02 00:00
    • 閱讀 ( 77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