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也稱熄燈日)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主辦的全球性環保活動,提倡居民關閉家中不必要的用電設施,以達到節能減排,從而緩解溫室效應的目的。這項活動于每年三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六晚上8點30分開始。隨著越來越多人參加,這項活動已經由最初的幾個城市象征性‘熄燈’變為全球大范圍內的熄燈活動。一份來自維基百科的數據顯示了參與此項活動的國家。
熄燈真的減排了嗎?答案是否定的!相反,隨著參與人數的增加,此項運動的負面效應也日趨明顯。
先走進發電廠
我們日常用電是幾乎不產生CO2的,也就是CO2的排放量和用戶端沒有直接聯系。直接決定CO2的排放量的是發電端,尤其是傳統發電(火力發電:燃燒有機燃料,推動發電機渦輪做功,基于電磁感應定律和電磁力定律,產生電流,經過傳輸和分配線路到達用戶端)。而新能源(風力、太陽能等等)就不存在燃燒有機燃料排放CO2的問題,因此也被稱為清潔能源。要知道,我們用的電是由傳統發電和新能源同時提供的。在我們熄燈后,如果相應關停傳統發電,CO2的排放量當然是會減少的。可事實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用新能源還是傳統發電取決于新能源占用比和電力調度室。
新能源占用比
新能源由于它的清潔和廉價,近年來備受各國青睞。尤其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林立的歐洲,大家更是樂此不疲地發展各種新能源。發展新能源對于歐洲來說,不但可以減小溫室氣體排放量從而保護環境,也有著它的政治原因。以往,歐洲各國過于依靠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提供能源,隨著和俄羅斯的交惡,歐洲人再也不放心把命脈交給敵人。對于資源缺乏的歐洲,走新能源道路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既然,新能源這么多優點,肯定應用量相當大。而事實并非如此,一張來自歐洲環保局的圖片顯示了歐洲主要各國新能源的使用比例。

電力調度室
新能源使用比例不大,導致減排效果不佳。而另一方面,在熄燈過后負載降低時,為保證電力系統頻率的穩定,調度室通常都關停新能源而保留傳統發電。這樣,熄燈對減排的貢獻幾乎更加微乎甚微。
熄燈的危害
照明用電在日常中占據了用電量的10%-15%,在發達國家,該數據比重更大。因此,‘熄燈’使整個電力系統瞬間丟失大量負載。而與此同時,電力系統的短時間內發電量并沒有絲毫減少,導致區域內傳輸線負載過高。用生活中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上面的概念,如果某條路在修路,不通,大量車輛都會流向其他交通線路,造成嚴重的交通堵塞。而在電力系統中,某條傳輸線潮流過大,直接效應就是造成輸電線發熱,傳輸線因溫度過高燒毀。電網的大面積停電大多都是由于主傳輸線燒毀而導致。大面積停電的后果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國家、地區安全威脅。
電網穩定性一直是電力行業最炙手可熱的研究領域。工程中最難的部分,一是創造新事物,二是維持事物持續、穩定、安全的運行。電力系統更是這樣,因為每次事故的后果代價都是慘重的。2006年世界杯,英格蘭隊某場比賽的中場休息,大量觀眾突然關掉電視機(憋了45分鐘了),導致英國電力系統短時間內失去大量負載,結果整個英國電網受到巨大沖擊。
如何科學減排
科學減排可以著眼于兩方面,一是致力于利用新能源發電,二是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能源。
歐美,中國,日韓等國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發電的開發,其中歐洲取得的成就尤為矚目。就英國來說,政府設定2020年CO2排放量減少20%,2050年CO2排放量減少80%的目標。蘇格蘭目前已有2129MW的風電裝機量,這個數值正在快速增大。除了風電,英國還在大力發展太陽能,水電,核電,潮汐能,洋流發電等多種清潔能源。在根本上摒除了對化石燃料發電的依賴性。而我國在這方面還稍顯薄弱,盡管內蒙古等地已有大量風電裝機量,但是由于傳輸設備限制無法使并入主電網。隨著國家加大對電力基礎設施的投入,這一系列問題也即將被解決。
我國城市建設和經濟增長十分迅速,加之重工業繁榮,因此用電量巨大,用電量也被視為經濟增速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國家環保局出臺政績指標,近年來還有部分地區以拉閘限電來達到減排目的的無奈之舉。顯然,作為長期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合理而高效的使用電能被提上日程。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就是其中一例。傳統輸電方法讓大量電能以發熱損耗形式消耗在長距離的傳輸過程中,大大降低了電能的使用效率。我國國土面積巨大,長距離輸電可謂比比皆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致力于投資發展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并在該領域取得矚目成就,大大降低了傳輸電過程中的損耗。目前歐洲也依托該技術平臺,計劃在歐盟和北非建立一個以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連接各國的‘歐洲超級電網’。該計劃意在充分利用歐洲豐富的風能和北非充足的太陽能,來達到高效利用新能源的目的。
對于用戶端的我們,養成良好的節能和用能習慣將是最大的貢獻。近年來,電力汽車和混合能源汽車開始大量走進市場,但是通常價格不菲。作為普通人,購買這樣的產品來支持節能減排顯然并不現實。而把乘坐公共交通或乘騎自行車和電力自行車作為一種出行習慣,顯然更加值得倡導。總之,如果我們把節能不當做是一天或一時之舉,而是平時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節能減排的生活習慣,就會在不對電網造成大沖擊的情況下達到節電的目的。當用電量逐年遞減的時候,發電量自然會被控制在需要范圍內,這樣才能做到平穩而合理的科學節能減排。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