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人類適合吃肉還是吃素?

    我們都知道生理和心理有著密切的關聯,當我們身體不好時,我們會郁悶、抱怨,同樣,我們的情緒,也會影響我們的生理狀態,比如,我們心情抑郁的時候,會食不知味,對原本很熱衷的美食,可能都會提不起興致。更為甚者,一些心理疾病會引發或加重一些身體上的疾病,比如,長期的抑郁,會引起比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等多種身體病癥。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就像我們餓了的時候,會尋找吃的,同樣,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有時嘴上嚼著東西,也能釋放焦慮等負面情緒,也就是飲食于我們,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

    之前看過很多關于素食和肉食的話題,于是引發了思考,是否素食更適合人類或者說,人類是否本就是素食的物種,如果是這樣,是否肉食與素食也會對人的心情產生不同的影響呢?那么,長期食肉會否與一些心理疾病有關,或者素食對人的心理健康更有益呢?帶著這樣的疑問與思考,于是想寫今天的這篇文章,叫做《素食與心理健康》之“人類適合吃肉還是吃素”。

    很少有人不關注自己的生活是否快樂與幸福,而幸福本身又與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密不可分。既然這樣,探討與身體和心理密切相關的飲食,那就是很必要的了。那么,人的生理結構是怎樣的?它適合吃肉嗎?
    哺乳動物可按其飲食習性大致劃分為食肉類動物、食草葉類動物及食果類動物。下面我們分別以食肉類動物、食草葉類動物、食果類動物與人進行對比,從人的生理構造,身體機能和消化系統等方面來看人類更適合食肉還是食素。

           1.食肉類動物

           所有的食肉動物,包括獅子、狗、狼、貓等它們都有著非常“簡短”的消化系統。食肉動物的小腸長度大約只相當于身體(指軀干,不計頭部和四肢)長度的3倍。這是因為,肉類食物腐爛得極快,如果在體內存留過久,其腐爛后生成的毒物會浸入血流。因此,食肉動物通過長期的進化形成了較短的消化道,以利于腐敗的肉食及其產生的毒物能迅速排出體外。另外,食肉動物的胃中也含有較高濃度的鹽酸用以消化肉食中的纖維組織和骨骼,其鹽酸的強度比素食動物的強約20倍。

    食肉動物多在陰涼的夜間外出獵食,在白天時則睡覺。因此不需要通過皮膚的汗腺來出汗以降低體溫,而是通過舌頭排汗散熱。食素動物則不同,像牛、馬、鹿等動物,從早到晚大部分時間都要在烈日下覓食。因此,需要通過皮膚的汗腺大量地出汗來使體溫降低。

    食肉動物與食素動物區別最大的地方,在于牙齒的不同。為了捕殺獵物,食肉動物需要有尖利的爪,強有力的顎以及長而尖銳的門齒和犬齒(在口腔的前部)用來刺穿及撕裂(主要依靠牙齒)堅韌的皮肉。食素動物一般都是先將谷物一類的食物在口里嚼碎,進行初步消化,然后再送入腸胃中,而食肉動物則沒有平坦的臼齒,因此肉食是濃縮性食物,不需要預先嚼碎,其消化過程幾乎全部是在腸胃中進行。
    以貓為例,它幾乎不能用牙齒來嚼碎食物。

    2.食草葉類動物

    這類動物一般是靠吃草本植物,樹木枝葉或其它植物維生,例如大象、牛、羊、駱駝等。它們所吃的都是一些粗糙或硬重的食物。食草葉動物的唾液中一般都含有一種叫做唾液淀粉脢的消化液,用于消化淀粉類食物。其消化過程在口腔中就已經開始了。那些粗糙的食物必須先經細細嚼碎,并與唾液淀粉充分混和后,才能送人腸胃中做進一步分解。因此,食草葉動物都有24個平坦的臼齒,可以通過微小地左右移動來嚼碎食物(食肉動物的牙齒則只能上下運動)。食草葉動物沒有爪子,牙齒也不尖。它們喝水時是用嘴吸,而食肉動物則是用舌舔。與食肉動物不同,食草葉動物所吃的植物性食物不會很快腐爛,可以慢慢地通過腸道充分消化吸收,所以其小腸比食肉動物的長得多,約為身體長度的10倍。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發現:食草葉動物若改吃肉食,身體將受到嚴重的損害。美國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試驗:若每天在兔子的飼料里添加半磅的動物性脂肪,兩個月之后,兔子的血管就結滿了脂肪硬塊,呈現出動脈硬化的嚴重病癥。人的消化系統正像兔子那樣,不是為消化肉食而設計的。吃肉將使人深受其害。

    3.食果類動物

      這類動物主要包括類人猿,是一種與人類最接近的動物界祖先。類人猿主要是靠吃水果和堅果維生。它們有平坦的臼齒用來嚼碎食物;它們的唾液是堿性的,同食草葉動物一樣也含有唾液淀粉脢,用于在口腔中初步消化食物;它們的腸道曲折環繞,其腸道長度大約相當于身體(軀干)長度的12倍,適于慢慢地消化水果和蔬菜。

    4.人類

      人類的生理特征與食果動物的幾乎完全相同,與食草葉動物十分相似,與食肉動物則相差甚遠。人類的消化系統、牙齒的構造,以及身體機能等與食肉動物的完全不同。與類人猿一樣,人類的腸道大約也是身體(軀干)長度的12倍;人類是通過皮膚上無數個汗腺(在微小的毛孔內)用來排汗以降低體溫;人類像所有素食動物一樣用嘴吸的方式喝水;人類的牙齒和顎的構造都是為素食而設計的;人類的唾液是堿性的,并含有唾液淀粉類,用來預先消化谷類食物。因此,從生理結構上來看:人類不是食肉動物。根據對人體的解剖和消化系統的構造可以斷定,在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我們一直都是靠吃水果、堅果、谷物和蔬菜維生的。

    人類根本就不具備吃肉的本能。我們大多數人都要靠別人替我們殺死動物來獲得肉食,若自己親手殺生會感到惡心或不舒服。食肉動物一般吃生肉。而我們人類則要用煮、燒烤、炸等方法作熟之后才能吃,烹調過程中還要用各種調味品來掩飾肉的原味。一位科學家曾這樣說道:“一只貓嗅到水果則根本無動于衷。如果人喜歡抓捕鳥雀,并能用牙活生生地撕斷其尚在撲動的翅膀,吸吮其溫暖的血。那么,可以斷定大自然賦予了人吃肉的本能。相反,一串甘美的葡萄卻能讓人流口水。人在肚子不餓時也會想吃水果,因為人確實覺得它好吃。” 科學家和博物學家林內(V.Linne)曾說:“將人體里里外外的生理構造與其它動物的比較一下就知道,水果和多汁水的蔬菜才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食物。” 總之,科學家們對于生理學、解剖學和動物行為等方面的研究結果顯示,人更適合于吃水果、蔬菜、堅果和谷物。

    大自然賦予人的生理結構不適合吃肉,世界上大部分病癥都是因為吃肉引起的。吃素才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吃素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本能,也是大自然賦予的智慧,當然,更是符合天地德行的。

    實際上,我們也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我們天天只吃肉類而不吃米飯、蔬菜和水果是吃不消的,但我們只吃米飯、蔬菜和水果而不吃肉類卻是沒有問題的。科學家們認為,任何動物的飲食都必須與其生理構造相適應。人類的生理構造,身體機能和消化系統等與食肉動物的完全不同,人的生理結構不適合吃肉。

    所以,通過以上的分析,關注幸福健康的人們,可以想一想了,我們更適合吃肉還是吃素呢?


    內容源自:都市陽光心理咨詢 微信公眾號(ID:dsyg-hyn),立足積極心理學,全面提升都市人生命品質,海量心理文章,專業咨詢師一對一服務。

    • 發表于 2016-07-20 00:00
    • 閱讀 ( 95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