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一個段子又開始流行起來:
青年問禪師:“王寶強、馬蓉、許婧、陳赫都單身了,明星們個體很耀眼,為何在一起就不行?”禪師拿出一碟芝麻、一碟花生、一碟瓜子、一碟核桃、一碟杏仁讓青年分別品嘗,問他:“好吃嗎?”青年點了點頭。禪師又拿出一塊五仁月餅給青年品嘗,青年吐完恍然大悟……
這段子傳揚多年,配角也由王菲、李亞鵬、周迅、張柏芝、謝霆鋒等等常換常新,唯一不變的主角“五仁月餅”卻屹立不倒,可謂難吃界之翹楚。

五仁月餅究竟好不好吃,知識青年們的爭論一直沒停歇。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五仁月餅確實是中國烹飪對“錦上添花”登峰造極的詮釋——本來就高油高脂的月餅,尤嫌其油量不夠,變著法兒往里加油脂含量極高的堅果仁。這種處理無疑會急劇增高熱量,最終變成強烈的飽腹感與滿足感,這也就是有人覺得五仁“吃著超滿足,嚼著超香”,也有人覺得“膩得發齁”的原因所在。
五仁被做成月餅餡也許眾口難調,但如禪師所言,這五樣東西的味道都不差。不用來包月餅,又可以做什么?
山西的五仁油茶味道就不錯,這種兼具觀賞性、芳香和美味的食物,把五仁“油”的優點發揮到極致。當地人給我表演過五仁油茶的制作:把花生米、芝麻、核桃、杏仁、瓜子壓碎,和蒸熟的面粉一起過油炒,菜油可、豬油亦可,但以牛骨髓油最香。過程中加鹽、小茴香。炒面師傅的手法很純熟,鏟子上下翻飛,一鍋子粉快速揚起落下,卻沒有一粒落在鍋外的。
炒十幾分鐘,面粉變黃,就是成品油茶了,不用防腐劑,也能保存一個月。但還是新鮮吃最美。三四勺炒面、一壺開水淋頭澆下去,堅果味和茴香味馬上冒出來,稍微攪動一下,就變成稀糊。喝一口,油、潤、滑、香,比黑芝麻糊好喝太多。生活在山西,可以一個禮拜只吃面食而不重樣,早餐來一碗這種五仁油茶,當然也是面食大餐的一種。
揚州的五仁炒飯也值得一說。傳統揚州炒飯,無非是加了火腿、蝦仁、香菇、青豌豆等輔料的什錦炒飯,自家烹制,只要不惜工本,味道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有一年,我在揚州,當地一位大廚請我吃過一盤“五仁炒飯”,卻是稀罕物事。飯用的是隔夜的江蘇秈稻米,保證水分含量很低,加了花生仁、薏仁、栗子仁、芝麻和杏仁,而非傳統的“五仁”,說是為了討“仁義禮智信”的好彩頭,但這種組合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這樣一盤五仁炒飯,不加蔥不加蛋,只有一點點色拉油,炒得噴香噴香,一口下去,可以吃到“咔哧咔哧”的脆口的感覺,把炒飯的“香松”襯托得無以復加。栗子仁的粉與薏仁的糯又增加了立體的口感,凡是吃過的,都會豎個拇指。

但最接近于五仁月餅的料理,莫過于五仁寧波湯圓。正統寧波湯圓餡兒里是只放芝麻、糖桂花和豬油的,稱之為“豬油麻心”。但從前招待重要客人的時候,宴會結束的主食甜品里,若有湯圓,便會在餡子里加入花生、杏仁、瓜子這些碎堅果,外加青紅絲,顯示講究。
這種湯圓,粗粗一嘗,和麻心其實沒什么區別,但用心嚼一嚼,就會吃出堅果復合口味和青紅絲帶來的果香。雖然油里加糖,熱量和健康度值得商榷,但為了好味道,多吃一點又有何妨。
上海名菜“醬丁”其實也有五仁的版本,不放筍、不放豆腐干,用花生、芝麻等堅果仁和里脊肉丁一起,加豆豉老抽鹵制,是下酒的好菜。晚上鹵一盤下老酒喝,吃不完的第二天煮點面條一拌,就是濃郁爽口的炸醬面,好吃、好吃。

出品 | 食味藝文志(微信號:SWyiwenzhi)
作者 | 魏水華(微信號:qyqy118)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