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說法認為,癌細胞是一種極其古老的防御機制,可能是一種單細胞生物的印跡,癌細胞比正常細胞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一般認為導致癌癥發生的關鍵原因是微環境發生了變化,比如溫度、酸堿度、其他因子以及病毒帶來的惡化,從而使細胞面對巨大的壓力。這個時候,細胞就有可能選擇癌變來適應新的惡劣環境。

突變會隨機發生,是微環境起到選擇的作用。當環境變得惡劣的時候,細胞可以選擇去死,也可以選擇造反,造反的就是癌癥。因此,可以認為,癌細胞的發病機制是一種印記,是融合在基因組上的一種對抗極端環境的機制,更有可能來自于單細胞時期的基因。
宏觀上,可以認為癌癥是壞的,但從微觀上,癌癥的機制并非是壞的。事實上,目前腫瘤領域開始走向了新的方向。不再盯著突變而是腫瘤系統論。
人類研究癌癥這么多年,窮盡了很多辦法,從最初認為癌癥有統一的標準,到后來發現癌癥真是各種各樣,現在走向了個性化醫療。當今癌癥研究的一個最大困惑就是癌癥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癌癥能否被治愈?幾十年的研究,癌癥的文章穩居生物醫學領域第一名。但是這么多研究,卻讓我們更加疑惑,為什么做了這么多,卻找不到癌癥的發病原因?是突變?腫瘤干細胞?免疫?甚至氧化損傷,端粒,但是無論哪一種理論,都有致命缺陷。而且,無論哪一種理論,都無法根治癌癥。甚至,當你把一個突變恢復過來,但是依然無法改變癌癥的本身。

癌癥,對于人類是疾病,但是對于癌細胞本身,卻不是。癌細胞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它自成體系,無論他內部多么混亂,但是依然具有競爭力。乍看起來他是無群體組織性的。但本身卻是一個十分強大的生命體。一個十分扭曲的細胞體系,竟然可以在無比艱難條件下生存,單就這個事情來講簡直是神奇。
事實上,除了裸鼴鼠,目前大部分生物都會得癌癥。癌癥,極有可能是一種極其古老的系統,是一種生命系統的原始密碼。另外,不同多細胞物種基本都可以得癌癥,這也反映出,癌癥的機制古老(越古老越普遍存在)。如果癌癥是新近進化出來的,那么應該局限在部分物種里。

附上幾點癌細胞的基本特征:
無限增殖
突破了細胞生命極限(50代左右),就像單細胞生物不斷的分裂;
失去接觸抑制
正常細胞生長相互接觸后,其運動和分裂活動都要停頓下來,所以組織會維持相對大小,而癌細胞不會,它會持續擴增;
癌細胞間粘著性減弱
癌細胞與其同源正常組織相比,細胞間的粘著性降低,故癌細胞在體內容易分散和轉移。
癌細胞激發了無氧呼吸
即糖酵解過程,而人體主體代謝為有氧呼吸。
細胞代謝網絡完全重塑
正常細胞是有完整的代謝網絡,癌細胞則是完全打亂重建。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進化的提法使得我們有一種錯覺,仿佛生物是有從低到高前進的趨勢或者動力,人類是萬物之靈等等。但事實上,進化更應該稱之為演化,我們和其他動物之間并沒有高下之分,適者生存才是王道。當然,演化分為有方向性的演化(適者生存,比如長頸鹿)以及隨機的沒有方向的中性進化。
事實上,作為人類我們需要的不是不死的細胞,而是源源不斷的替換細胞。對于生物體來說,分化比增殖更重要,這是癌細胞的巨大問題。分化是變形,增殖是復制。普通細胞會形成組織,比如心肝肺。但是癌細胞不會這么做,他們只會一坨一坨的長,所以最終會成為一個肉球。
其實,我們體內就有這樣的類似癌細胞卻十分有益的東西,就是干細胞。干細胞跟癌細胞一樣,可以無限增殖,不斷分化(組織干細胞只能分化組織)。只要有一種方式可以一直讓人體的干細胞持續激活并且有序替代體內組織,人就會長生不死。小保方晴子的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可能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更換器官可以OK。以上屬于狂想,至少目前組織衰老無法控制,各種氧化損傷基本上會讓機體走向器官衰竭。
作者:李雷,自己叫自己不務正業的生物PhD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公眾號“癌度”,了解更多關于腫瘤和基因的資訊。
下載癌度APP,一分鐘檢索相似病友,天助自助者,“度”癌用癌度。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