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么要穿衣服?
這是一個困擾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已久的問題,有不少學者從御寒保暖的角度來分析。然而,深思之下,這并非完全可靠的。事物承載的功能并不一定是該事物產生的最初原因。
譬如,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后來該理論被應用于原子彈的制造。我們只能說,相對論在發展中承載了原子彈制造這一功能,卻不能說相對論的發現是為了制造原子彈。同樣,把防寒保暖這一功能當作衣服發明的原因也是需要謹慎的。
在從力比多和禁忌的角度分析此之前,我們先回顧人類穿衣服的歷史。
按照目前認同度比較高的“非洲夏娃”理論,人類約從13萬年前從非洲遷出。也就是說,在13萬年以前,我們人類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據考古學理論,衣服大約產生自30萬年前到7萬年年前。這個時間在地理上處于冰河時代末期,位于赤道兩端的非洲逐漸變得更加溫暖而適宜生存。這個時代,人類慢慢地褪去身上的體毛。“防寒保暖”的解釋與這種發現顯然相互抵觸。
因此,衣服的發明另有深刻的原因。
對照衣服發明的時間,我們發現,這個時間段恰好與舊石器時代的出現時間相吻合。舊石器時代,人類開始使用較為原始的石器。人類智能,包括自我意識也加快發展。在這個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人類由原始社會進入母系氏族社會的發展階段。
而從人類婚姻發展的階段來看,母系社會的婚姻形式最初是血緣內婚制,也就是相似血緣關系的親友們通婚并且生育。內婚制雖然能保持原始人群的相對穩定,但婚配的男女之間血緣關系太近,致使繁育的后代易患先天性疾病,或體質不良,智力低下,與自然界抗衡的能力因而減弱。誠如《左傳》所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人們認識到這一點后,內婚制逐漸轉變為向族外婚制,并且伴隨著對族內通婚和性行為的禁忌。
在《圖騰與禁忌》中,弗洛伊德認為,禁忌是心理防御機制的一種。當個體的某種力比多被群體所禁止,象征著禁忌的行為、事物就會產生。或者說,任何禁忌性的行為、事物背后都象征著對某種力比多的壓抑。
譬如,婚戒即象征著對婚姻外性關系的禁忌。母系氏族是群居生活的。當族內通婚和性行為遭到禁止,指向部落內同族異性的力比多便也就遭到了壓抑。由壓抑指向同部落異性的力比多而產生的禁忌性行為就是衣服的發明和使用。或者說,“遮羞”。 它不僅使得脫下衣服在異性面前暴露生殖器官成為一種禁止,同時,也減少了由于視覺刺激導致的力比多產生。由此,禁止族內通婚的婚姻形式便得以正常運轉。
我們看到,在圣經里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有了智慧之后,(在這里我們可以理解為具有自我意識)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樹葉遮住自己的陰部,也就是“遮羞”。“羞”是一種禁止的作用。性器官作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并無預設的讓人“羞”的含義。與別的器官所不同的是,它是我們的力比多最原始、最集中的發泄渠道。因此,這種只產生在對性器官的“羞”,來源于我們就是對某種力比多的禁止,即對某種性行為的禁止。在母系社會逐漸由血緣內婚制轉變為禁止族內通婚和行為的背景下,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衣服其實就是一種帶有禁忌性的事物。
此外,從衣服的最初形態我們也可以看出這種明顯的禁忌性質。圣經里,亞當和夏娃最先遮住的是自己的私處;各種原始社會的壁畫也描繪出穿著“內褲”的原始人。(可能只是一些樹葉樹皮或者獸皮)因此,我們可以大膽推論,內褲便是衣服的最初形態。除了遮羞,我們再也看不出內褲有什么別的,諸如“防寒保暖“的功能。畢竟身體其他部位比私處更需要“防寒保暖”。
那么,我們便可以斷定,衣服最初的意義在于遮羞,即在于對部族內相似血緣關系性行為的禁止作用。直到今天,雖然內褲已經受詬病已久,我們仍然沒有舍棄穿著內褲。其原因大抵就是內褲象征的對某種性行為的禁止作用。因此,與其稱彼物為內褲,不如改稱“貞操褲”更為合適。
在夫妻或戀人之間,赤身裸體不太會產生羞澀之感。而在陌生人面前褪去衣物,簡直比剝去一層皮還難。我們還經常在新聞上看到一些“天體運動者”。他們為什么喜歡裸奔這種離經叛道的行為呢?因為,力比多得以反叛長久的壓抑,被釋放之后產生的快樂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最后,男權社會的建立與一夫一妻制的產生同樣不得不分析。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論述了社形態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和私有制的產生而進入到男權社會以及一夫一妻制社會。
在這種社會中,較為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女性被視為男性的財產,供男性發泄力比多以及繁衍子嗣。為了保證血緣的純正性,女性婚外性行為被嚴厲禁止。甚至在基督教中,男性的婚外性行為也是被禁止的。這種對婚外性行為的禁止,即對某種力比多的禁止,沿襲了母系社會把內褲或者衣服當作一種對力比多禁止的象征。
當我們穿上內褲或者衣服,同樣意味著我們內心對隨意性行為的禁止。一個具有相關性證明意義的例子是,男權統治越深刻的地區,衣服的厚度和數量會增加。譬如,性觀念較為開放的唐朝和男權更加深刻的日本的比較。在唐朝,女性的衣物以輕薄和展現體態美為價值。而日本的和服,少的也有八層之多,完成整個更衣妝扮過程則長達三四個小時之久;即便較為輕便的“浴衣”,穿著起來也是相當繁瑣。聯系起日本男權的深刻性,我們也就能理解這種深刻的性禁忌對其象征—衣服的影響了。
當然,我們并不排除在后來的衣服制作時,防寒保暖逐漸作為了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當人類走出溫暖的非洲,來到更加寒冷的歐洲和亞洲時。人類越發進步,衣服被賦予的社會價值也越來越深刻。但是,當我們分析衣服產生的最初原因,以及背后的心動動力原因,衣服象征的性禁忌意義是不能被忽視的。
參考文獻: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G6SKzavUBgxxJhJZjKNFojZTuVwlMZntXsjqEzYUudFe3ieo_VbtQpvOVDxj8vp
弗洛伊德. (1999). 圖騰與禁忌.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田野:《考古發現與文化探源之八人類衣服的起源》
文:嚴心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