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像《權利游戲》這樣的電視劇電影各種費勁力氣造特效,皮膚火焰一起上,現在基本沒人相信有“龍”這種生物存在了。科學世界,大家都相信證據,沒活人見過龍,也沒有龍化石,那好,咱可以說暫時相信沒有龍的存在。但是從進化論上說有沒有呢?又為何全世界各種文化里“龍”都會以不同形象出現呢?咱今天就好好說說這檔子事兒。
一、特殊外表
龍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外表像龍,有龍各個特質的動物可真不少。西方文化里“龍”的形象差不多就是,能飛,脖子長,四條腿。按照人類學家大衛?瓊斯的觀點,對于“龍”形象的建立,其實是我們人猿遺傳過來的一個生存優勢。他舉了個例子,現在在非洲大草原上,長尾猴要同時面對三種捕食者,蛇,鷹還有喵科動物。長尾猴對于三種不同的捕食者有不同的警報方式。瓊斯認為,西方社會對于“龍”的印象,其實是結合了人類早期,需要面對的三種天敵的特性。蛇一樣的脖頸,鷹一樣的雙翼,還有喵科動物的大嘴,獠牙。結合在一起,就在早期人類的認知里產生了一種形象,讓大家覺得,看到這種形象的動物都是要躲開的。

這腦洞開得大,大到我們都無法證偽。但是話又說回來,因為人類的想象力有限,所有想出來的東西其實都是建立在現成的基礎上。連中國都這樣描述漢族的龍,“其形有九似:眼似兔,角似鹿,嘴似牛,頭似駝,身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
形狀上,最接近“龍”的,還得往前倒騰。全世界所有龍的傳說里,都無一例外描述龍是爬行類動物,哪個時期爬行類橫行天下呢,中生代,距今2.52億至6千6百萬年之前。最出名的中生代爬行類是恐龍。恐龍在還沒有被正式命名之前,很多發現的化石都被譽為“龍”的骸骨。所以,不光是中文里所有的恐龍和中生代爬行類命名都有“龍”作為結尾,很多恐龍的英語名也是以“Dragon”來描述的。

這里就有分支了。西方形象里,龍的樣子基本是一個大爬行類動物加上翅膀,好食穿板甲的騎士和薄命的公主,時不時還叼走村里的幾只羊。這樣看可能“霸王龍”比較適合這個描述。然而,中國神話里的“龍”,希臘神話里的“drakon”,舊英語里的“wyrm”,這些都是類似蛇身加小腳的樣子,或者有些干脆就沒腳,遍身脖子,所以肯定形象來源于大蛇之類的。
化石記載,蛇進化自蜥蜴,行走的腳慢慢退化沒有,活動場所也從地上擴展到地下,這些都佐證了一些遁地龍的傳說,比如北歐的“尼德霍格”,希臘的“遁地蟒”,這個“蟒科”的“蟒”,python,就是是來自這個神話。歷史上最大的蛇類是6000萬到8000萬年前的泰坦巨蟒屬,最長13米,可有1噸多重。這和很多傳說中的龍尺寸還是小了些。

滿身是脖子的“龍”暫且放到一邊,俺們英國人(BBC原著)一般說“龍”,可能想到的是能飛的,翅膀有羽毛的,地下四條腿的。但是這樣的設計,在解剖學上講似乎不大可能。客官們看看,有脊椎動物里面,能飛的不外乎鳥類,蝙蝠,還有之前的翼龍。每種會飛的有脊椎動物也不是一開始就會飛,也得從地面慢慢進化到能飛的程度。這個過程其實很程式化,地面上的動物放棄一些前肢的功能,長出薄膜或者羽毛,擴張手指用來保持翅膀形狀,等等類似。因此有翅膀就沒法有前肢,有前肢就別想飛。(人類:你再說一遍?)
之所以沒有六肢動物出現,主要原因不是這個結構不穩定啥的,而是進化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節省能量的過程,很不巧一開始就出現四肢動物,再要分支出一組六肢動物,耗能就很大,就不利于競爭,就不會流傳下來。也不是沒有六肢動物出現過,在基因突變或者寄生蟲感染的情況下,六肢會作為特例。不過事實證明加了兩只腳不能有特別的生存技巧,因此就被淘汰掉了。
為了能在這個看科學吃飯的社會混,很多魔幻影視劇里把“龍”的形象改成了四肢動物,就很像西方神話里的“wyvern”,可能看起來猥瑣一點,但是至少解剖學上遵守了基本法。

二、特殊技巧
龍怎么飛。中國神話里的龍有魔法加持,彎彎身體就飛起來了,西方神話里的龍通常是魔法師的坐騎,沒有魔法加持,所以還是要靠物理方法才能飛起來。這就要說明一下,連西方龍怎么飛都是學著現有的動物想象的。歷史上,發現的最大飛行動物是風神翼龍屬。這個東西可大,基本站起來有長頸鹿高,翼展過11米,尺寸上也和西方的龍差不多。為了能飛起來,風神翼龍進化出了很多適合飛行的特點,比如中空的骨架,超強的上肢肌肉和前臂。

現在把風神翼龍的特點轉移到我們的“龍”身上。你可能問,為啥不考慮鳥的飛行模式呢?因為鳥在起飛的一瞬間,一般是用彈跳得到90%的向上力量。可這種起飛方式不適合大質量的動物,質量越大,腿肌肉就越重要,這樣在空中就浪費更多的能量。相反,大質量的動物起飛,一般直接“扶搖直上”就好了,用超強的前肢帶起來身體的重量。
減少腿部肌肉的同時,下半身各種,在空中用不到的地方就會盡可能減少。所以翼龍的腿和腹部就很不成比例地小。如果西方的“龍”也想能飛起來,下肢可能也只能是非常萎縮的,什么在陸地上健步如飛,一腳踢死一名壯漢的形象,就都不可能了。
說完了飛行,再說說智力。神話中的龍,不論是哪個文化里的,都是學術和智慧集大成者。西方神話里,龍經常和來挑戰的騎士打謎語,捉迷藏就不說了,東方神話里的龍,基本都是有毀天滅地般的智慧。上文書,龍的形象來自于爬行類。這丫就很尷尬了,因為爬行類的智力基本可以忽略啊。爬行類的智力一直被黑的很慘,連腦部不涉及思考,負責心跳呼吸等等無意識的部分都叫Reptilian Complex,言下之意就是你們爬行類只配負責最基本的工作。
事實上爬行類還是有一點智商的,只是之前的測試方法都是很到位。最近就發現,很多哺乳類具備的技巧,爬行類也能學會。比如相對復雜的問題解答,逆向學習,社會架構,工具使用還有自我意識培養。總體看,體型大的爬行類動物,腦容量相對也大一些,也聰明一些,比如大鱷魚和莫尼特巨蜥。這樣一來,體型大的龍,似乎腦容量也說得過去。
另外一點,智力和智慧還是有區別的。智慧在于積累,因此活得越長,智慧越多。龍一般都是永生,看盡人間萬千事,什么場面沒見過。正巧,爬行類也很擅長活得久,特別是陸龜,恨不得問天再借500年。這也大概能解釋為啥龍一直是有智慧和智力想象征。

說完了智慧,再說說另一個技巧,守財。西方神話里,很多龍都是守著絕世財寶,要么是伊阿宋的金羊毛,或者是成堆的金幣,再不濟還可以守公主。守財很有可能來源于緞藍亭鳥偷發光的東西回窩,來吸引雌鳥啪啪啪。這看起來可能沒用,但是雌鳥可能覺得,這個大哥不光有時間吃飯,還有時間裝飾鳥窩,生活有情調,身體有精力,我們的后代肯定聰明又性感,就你了。這個系統千百年來一直穩定工作,可能在各種傳說的變形中無限放大,造就了龍一聲守財的樣子。

現在說完了飛行,智力和守財,龍還有另一個特殊技能,噴火。動物們互相傷害的方法很多,眼鏡蛇會噴毒液,科莫多巨蜥會釋放毒蛋白,這些如果碰到,引發的炎癥和化學反應很多時候會像火燒一樣難受。不過真正接近到“噴火”等級的,也許放屁蟲可以算唯一一個。他們能在腹部存儲對苯二酚和過氧化氫。遇到危險時,兩種物質在一個含有過氧化氫酶和辣根過氧化物酶的空腔中混合,從腹部噴出一股沸騰的,含有刺激性物質的蒸汽。想想如果龍能有類似的結構,使用二元化學武器,在口腔中混合,噴出嘴巴后和空氣接觸燃燒,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生存優勢。

結語
雖然看起來“龍”作為一個獨立的物種不可能存在,但是分解開這些特質和外形,其實只要慢慢進化,有環境作為支撐,還是可以出現的。人類的想象都是建立在已知的,能理解的基礎上,但是這個世界還是很大,有很多東西我們尚不理解。因此正應驗了英語里的那句老話,“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事實永遠比想象更離奇。

文:小魚兒/煎蛋網
關于煎蛋:資深新鮮事推送雞。網站 Jandan.net,公眾號:煎蛋(公眾號ID:jandancom,并沒有i)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