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玩兩把游戲,就去干活/看書/學習!”
面對繁重任務時,很多人都會很想先玩一會游戲,一開始往往就停不下來。
而且,越臨近deadline,就越想玩游戲和看劇,而過了忙碌期閑下來了,卻不想再玩了。
為什么我們會越忙越想玩游戲呢?
---------------------------------------------
< 為什么越忙越想打游戲?>
作者 | Banana
最近有個表弟,準備要考研了,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每天早上9點到圖書館直到晚飯離開,然后晚飯后休息兩個小時,隨后再繼續看一下復習資料鞏固當天的復習成果。
我就說,這很好呀,考研復習這么繁重,有時候打打球玩玩游戲也是可以的。
表弟說,我也是這么想的。通常我4點左右就回宿舍了,叫個外賣吃一邊打游戲。問題是,我一打就停不下來了,通常就玩到晚上12點。我一邊想著明天還有很多要復習的,根本就復習不完了,一邊覺得自己這樣浪費時間好笨啊,怎么辦。

我對這個深有同感,其實除了臨近重大考試的學生以外,在職的許多人何嘗又不是這樣呢?
每當工作臨近交付、匯報節點的時候,你是否也出現過以下情況?
“小A,這個報告后天就要給客戶哦。”
“好的沒問題,我今晚留公司加班趕。”
時至九點,小A還在玩手機游戲,想著,把這一關過了就開始寫吧。
“明天上午跟客戶談,記得今晚流程和內容再熟悉一遍。”
“好的,待會回家后我會繼續熟悉幾遍的。”
7點回到家的小C,打開了游戲客戶端,想著先打一把游戲放松一下,卻不知不覺鏖戰到了12點。

01 | 為什么我們越忙的時候,越想打游戲呢?
這得從大腦是怎么對待壓力來講起。
適度的壓力是動力,但一旦壓力增強,尤其是面對長期壓力的時候,大腦會變得更加容易“禁不住”誘惑。
除了游戲以外,其他平常只要耗費你一點點心理能量去抵抗的東西,這時候會變成“致命誘惑”,例如零食、購物(就是買買買)、香煙、酒精等等。在你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大腦內會釋放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
多巴胺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激發的是人民的渴望系統,也與部分的成癮有關。
多巴胺能讓你感到很爽,但那并不是真正的快樂。

在壓力情況下,多巴胺能夠讓我們陷入“壓力越大,游戲越爽”的怪圈:
首先,高壓本來就容易激起人們很多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消耗了我們大部分的心理能量,這些都是我們抵抗自我控制、抵抗誘惑的能量;
再而,你想在高壓的間隙中稍微放松一下;
但是,打游戲狠狠地激活了你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讓你覺得好爽,啊,好爽;
最后,當你想停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時間更加緊迫,沒完成的事情更加多,因此負面情緒就更強了。這時候腦中的那個聲音異常響亮,“繼續玩吧,不理了”!
如果,你在玩游戲中產生了內疚和自責的情緒,那還會進一步加重壓力,讓你在上面的循環里越陷越深。

02 | 想擺脫這樣的怪圈,怎么辦?
自制力
如果你具有強大的自控能力,那不看下面的內容,也沒什么所謂了。
在近幾十年人們對于成功的研究里面,基本是可以確定,自制力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游戲帶來的只是快感
如果你沒有強大的自制力,而只是個有欲望的普通人,請告訴自己,游戲帶來只是快感。
我們也清楚游戲中有各種適度的挑戰及時反饋機制,每一次按鍵、每一個成功都會有獎勵和反饋,達成目標后還有更強的獎勵,這些不斷激活你的大腦分泌多巴胺,會讓我們誤以為得到了快樂。
但是在游戲中獲得的成就感,很多時候它只是快感而已。快感迅速消退之后,就是寂寞。

不要獨自面對內疚和自責
越玩游戲,內疚和自責的心情就越沉重,并且內疚和自責會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使得我們更容易屈從于游戲的誘惑。
難道沒有發現,人們都是一邊自責,一邊繼續打游戲的嗎?
現狀并沒有改變!
這時候你需要關心自己、愛自己,而不是使命的批判自己。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你作為父母,在孩子脆弱無助的時候不應該嚴厲地批判他。
“我就是一個懶的人,連游戲都拒絕不了”
“我太差勁了,明明都到deadline了”
“說好的今晚看書呢,做那么好的計劃都沒用”
……
所以啊,這時候如果你已經沒力氣告訴自己“你還是棒棒的,請不要對自己那么嚴厲”,那么你應該從別人的身上獲得肯定,讓那些當前壓力不那么大、心理能量還是滿滿的人幫助你,給你支持和肯定哦。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號“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